二年數學上冊《分香蕉》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
活動三:小組交流其他分法。
12根香蕉除了可以平均分成2份,或平均分成3份,還可以平均分成幾份?
①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算式:12÷4=3(根)
②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2。算式:12÷6=2(根)
③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12份,每份1根,算式:12÷12=1(根)
教 師:同學們真聰明,能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那么多不同份數,列出那么多個整齊的除法算式,真了不起。這就是咱們今天學習的新課。請同學們打開課本p38——《分香蕉》。大家邊玩邊學可高興了。那么,你認識了什么,特別開心?你學會了什么,特別高興?
教師總結:今天我們都認識了除號和整齊的除法算式。
三、鞏固深化
1、幫助小兔分木材。
(1)大森林里小兔家正在裝修房子,它要把這18根木材平均分成2份,可它弄不清每份有幾根。你們能幫助它嗎? 18÷2=9(根)
(2)這18根木材除了平均分成2份,還可以平均分成幾份呢?
18÷3=6(根);18÷6=3(根);18÷9=2(根)
2、幫助小刺猬分果子。
(1)仔細觀察圖,提數學問題。(12個果子平均分給4只小刺猬,每只小刺猬運幾個果子?)
(2)根據圖意列算式,并說出你是怎樣知道商是多少的?
四、實踐應用: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
二年數學上冊《分香蕉》教學反思
------xx小學 王評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分蘋果”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對大量物體的等分已經有了一定的經驗,從學生對“分香蕉”的具體情境,抽象出除法算式,從而理解除法與平均分的聯系,體會除法運算的意義。同時,介紹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讓孩子認識一個新朋友——除號,并教孩子怎樣寫好這個除號,然后,讓孩子動手操作,進一步體會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具體過程。
喜歡童話故事是孩子們的天性,我覺得只要我們有意地創設情境,把所要學的內容創編成故事,孩子們都會被精彩的片斷所吸引。
本節課我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利用孩子喜歡的童話故事引入新課,不僅能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能讓孩子們很好地展示自己的智慧。我現在采取的是接受學習和探究學習相結合。引入新課時,讓孩子進一步加深理解把一個物體平均分的意義,讓孩子直接說出除法算式。引導孩子回憶以前學習過的加法、減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從而認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及算式的讀法。
在此基礎上,讓孩子動手操作探究除法算式各部分表示的意義!讓孩子在實踐中,體驗總數的不同分法:如: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3份、4份、6份、12份時,每份得到的是不同的個數。同時,讓孩子學會用圖表示它們的分法。在教學中我大膽放手讓孩子展開對新內容的學習,分一分、擺一擺、說一說、寫一寫,我只適當地指導和點撥,我相信孩子,給他們充足的時間和思考的空間,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讓學生的潛能得到一定的開發。
當然,在教學中還會存在許多不足的地方,如:課堂上孩子比較活躍,有時課堂紀律難以調控。在作業反饋時,還有三、四個孩子掌握不夠好,對除法算式各部分表示的意義理解不夠。這些有待在以后的教學中,不斷總結經驗,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