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上冊《除法的初步認識——平均分》教學設計青島版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青島版)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信息窗1(森林里的故事·森林宴會——除法的初步認識·平均分p50—53頁。)
【教材簡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有了分東西的生活經驗和數的分成及相同加數相加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除法是數學知識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理解平均分的含義則是認識除法的重要前提。教材通過森林里的故事——森林宴會,引導學生在給小動物們分食物的活動中來充分感知平均分,使學生在有趣有意義的情境中主動地展開學習,體驗學習的快樂,并為后續學習除法的初步認識打下基礎。
【教學目標】
本單元是青島版課程標準教科書第三冊的教學內容,這節課是本單元學習除法的開始,是進一步學習除法計算的基礎。理解平均分的含義是學習本單元內容的重要前提,而學生對平均分很陌生,對分一分卻很熟悉,因此在教學中應想方設法引導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通過分一分探索平均分的方法,從直觀和真實感受中充分理解平均分的含義。教師如何通過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讓學生在體驗中發現,在合作中探索,在深化中發展,達到一個“再創造“的過程是十分重要的。基于以上原因,特制定以下目標:
1、知識技能
初步明確“平均分”的含義,理解什么是平均分,知道平均分的含義。
2、情感與態度
經歷平均分的探究過程,體會除法與人們生活的密切聯系。
3、解決問題,數學思考
能用除法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數學問題。
【教學重點】 理解平均分的含義,并會運用平均分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理解平均分的含義,建構平均分的語言模型。
【教具學具準備】 課本、課件、實物投影儀,棋子
【學習方式】動手操作、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信息
師:同學們,秋天到了,秋天的大森林可美了。大家想不想到美麗的大森林里看一看啊?
生:想。
師:那我們就一起去看看吧,這些小動物在干什么呢?哦,原來他們在開豐收慶祝會呢。(課件出示情境圖)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你發現了什么數學信息呢?
(預設:學生可能會零零散散的說:有12個桃子……)
師:能不能把所有的數學信息接著說完?
其他學生又補充:……
師:說的真完整,那你知道這些東西是給誰準備的嗎?
(預設學生會說:桃子是給猴子準備的,蘿卜是給兔子準備的,竹筍是給熊貓準備的,松果是給小松鼠準備的。)
師:你們知道的可真多!
二、整理信息,體驗“平均分”
1.分竹筍,體驗不同的分法。
師:大家快看,熊貓哥哥和弟弟正盯著竹筍呢,大家來猜一猜它們在想什么呢?
(預設學生會問:怎樣分竹筍?)
師:小熊貓到底是怎么想的呢?(課件出示:怎樣分竹筍?)這6個竹筍,它們該怎么分呢?同學們能幫幫它們嗎?
師:教師根據學生發言,板書數字作記錄。
熊貓哥哥 1 2 3 4 5
熊貓弟弟 5 4 3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