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初步認識》
(生觀察并述,師介紹角的頂點和邊,并讓生找找其他幾個角的頂點和邊)
在我們的生活中,除了三角板上有角外,其它物體上有沒有角?下面我們可以走出座位,從我們周圍的物體中來找找角,比比看誰找得最多最準確。
(學生“找角”活動,教師巡回指導)
匯報:同學們發現哪些物體上有角呢?誰能給大家指一指。
(生比劃從周圍物體上找到的角)
(二) 判斷角
剛才同學們從周圍物體上找到了許許多多的角,大家看這些圖形是不是角呢?
(課件出示如下)
(生述師評價)
三.用紙片折角
大家看這張紙片上有角嗎?
那我看誰能用這張沒有角的紙片折出角來呢?
(生舉手)師接著提問:我們該怎樣折呢?
(生上講臺進行折角演示,師適當指導)
下面我給每個同學發一張圓紙片(給每生發的圓紙片大小不同)看誰能用最快的速度折出角來?
(學生折角活動,教師巡回查看折角情況,提醒每組同學折的角不要一樣大)
匯報:誰能給大家指指你折的角在哪兒?
(生指)
同學們折出的角的形狀各不相同,其實角也是有大有小的。誰來說說你覺得你折出的角比你同桌折出的角是大還是小?并說說你的理由。
(生述,并產生了對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的不同意見)
現在我畫一個角(師畫)然后我延長角的兩條邊,這個角變大了沒有?
我再擦短角的這兩條邊,(師擦)這個角變小了沒有?
思考:角的大小與角的兩條邊的長短有沒有關系?
(師出示活動角并使其兩條邊叉開的越來越大)大家看這個角變大了沒有?
(師出示活動角并使其兩條邊叉開的越來越小)大家看這個角變小了沒有?
思考:角的大小與角的兩條邊的長短沒有關系,那角的大小究竟與什么有關系呢?
(師引導學生得出“角的大小與角的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
(四)學習畫角
1.自由畫角
師:現在同學們已經認識了角,那我們應該怎樣畫一個角呢?
師邊介紹畫法(從一個點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畫兩條線,就畫出了一個角)邊板畫各種不同方向的角。(突出從一個點起,向不同方向畫角的兩邊)
現在老師還想畫一個角,同學們說畫法好嗎?
(生說畫法師畫角,師在黑板上畫頂點后,要重點突出向不同的方向畫角的兩條邊)
現在同學們學會如何畫角了嗎?
下面請每個同學在紙上畫一個角。
(生活動,師臺下指導)
(四)小結及知識深化
1.課堂小結:
這節課上,同學們學得特別認真!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有哪些收獲呢?
(師生共同回顧所學內容)
2.布置作業:
3.課堂小結
七.教學反思:
由于《標準》中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數學課程的一切都要圍繞學生的發展展開,教師應當在教學活動中賦予學生以最多的思考,動手和交流的機會。
所以在本節課的教學中,作為教師的我沒有一講到底,一練到底,也沒有隨意地,無目的地讓學生討論,而是精心設計了以下幾個層面的問題:
1.生活中和數學中的角是怎樣的圖形。2.怎樣折角,角3.怎樣畫角.引導學生在教學活動中了解特點——概括方法——靈活運用,師生共同體驗了教學過程的苦與樂。
這個案例啟示我們:數學教學應該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教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始終堅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的生命潛能和創造精神在豐富多樣的自主學習過程中獲得充分,讓課堂真正煥發生命活力,相信,放手的“風箏”會“飛”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