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劉景文》教學設計
師補充:到了秋末冬初,荷花謝了,已經看不見像雨傘一樣撐起的荷花,只剩下了枯枝敗葉。
3、菊殘猶有傲霜枝:
⑴ 還可以從哪里看出來,是寫秋末冬初呢?為什么說可以從這里看出來呢?
⑵ 用同樣的方法理解:
菊殘:凋謝的菊花。
猶有:還有。
⑶ 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組詞,還要會根據詞語來選擇合適的解釋:
傲:堅強不屈的樣子、自高自大。
如:傲然挺立。
霜:秋冬季節,氣溫下降到攝氏零度以下時才會出現,早上起來,看見那地上白白的一層,天越冷霜越厚,(看課文插圖)當時天氣怎樣?在這樣寒冷的季節里,菊花謝了,還剩下枝條傲然挺立著,不怕風吹霜打。傲霜--不畏寒霜。
⑷、師小結:
在古代,菊花和荷花都是品性高潔的代表,時至今日,人們還是對荷花和菊花情有獨鐘,說品德高尚的人是“出淤泥而不染”,說性情恬淡,不爭名利的人是“人淡如菊”。(齊讀兩句)
4、正是橙黃橘綠時:
橙黃橘綠,說明都成熟了,葉原來像撐開的雨傘,如今全都枯敗了,再也無法遮擋雨水,菊花也凋零落盡,然而它的殘枝卻帶著孤風傲骨,挺立于霜雪中,也許有人會覺得蕭條無味吧?可蘇軾是怎樣卻說: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橙、橘經愛住初冬嚴寒的考驗,不僅枝葉依然,顯出盎然生機,而且結出色形俱佳、味道鮮美可作饋贈禮品的果實。
5、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全詩的意思嗎?蘇軾對劉景文說了些什么?就像對老朋友說話一樣。
6、師小結:
比如,加了什么字使句子更加通順,古詩的語言凝練簡潔,隨著歷史的變遷,很大一部分字詞的含義產生了變化,在學生的回答中強調可以適當增、換、等,作者寫詩的時候往往要反復推敲,而我們學古詩就是也要字斟句酌,才能領悟出其中的內涵。
四、感悟板塊
悟詩境,體詩情:
1、為什么贈?
師:就像同學們一開始所提出來的那樣,蘇軾為什么要寫這首詩贈給劉景文呢?
(生答,好朋友……)
⑴ 簡單介紹劉景文:
劉景文,北宋時河南開封人,是蘇軾的朋友,兩人十分投緣,經常在一起飲酒品詩,蘇軾很敬佩劉景文大方豪爽的個性,堅強不屈的品格,稱劉景文是個“慷慨奇士”。
⑵ 師:其實蘇軾對劉景文的敬佩之情在詩中有所體現:
① 君:對人的尊稱。
② 橙黃橘綠:
橘古代稱嘉樹,樹有刺,結的果子卻是圓的,有傲骨,但對人隨和,因為橙、橘經愛住初冬嚴寒之考驗,不僅枝葉依然,顯出盎然生機,而且結出色形俱佳、味道鮮美可作饋贈禮品的果實。四個字中,有兩個是表示顏色的,橙、橘經愛住初冬嚴寒之考驗,不僅枝葉依然,而且色彩斑斕、味道鮮美,在這樣寒冷的季節,是多么難得多么讓人喜愛呀。傲:堅強不屈,就像那傲然屹立的菊枝自然地聯想到秋、菊花、青松等等,進而明白詩人是對劉景文的一種稱贊和鼓勵。
2、感情朗讀:
⑴ 在詩人的眼里,好朋友就是具有這樣品格的人,他對劉景文的敬仰之情都包含在這字里行間,千言萬語都濃縮在這短短二十八個字里面,讓我們一起來有感情地讀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