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媽媽有辦法》教學設計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談話:秋天是植物種子成熟的季節,種子寶寶們要告別媽媽開始新的生活。你想知道植物媽媽是用什么好方法來送別自己的孩子的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植物媽媽有辦法》這篇課文。出示課題,齊讀。
〈本課內容充滿童趣,談話直奔課文主旨,吸引學生,激發學習興趣!
2.讀了課題,你有什么感興趣的問題想提出來嗎?
〈通過問題來引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文,把字音讀準。
2.檢查認讀字詞。處理“得”的兩個讀音(出示課件)
①指名讀。
〈閱讀是學生與文本的對話,給學生充分的朗讀時間,整體感知課文,在正確、流利的讀書的同時,獲得初步的理解與體驗;處理字詞,為學習課文掃清障礙!
三,賞讀課文,入情悟趣
1.一生讀第一小節,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牛,馬,小鳥靠什么“四海為家”?指名發言。
〈通過抓重點詞來理解課文內容!
師:植物的種子沒長腳也沒長翅膀,怎樣才能離開媽媽四海為家呢?聰明的植物媽媽特別有辦法。它們都有什么好辦法呢?我們趕快來讀讀課文。
2.自己讀2—5小節,課文介紹了哪幾種植物,把它們的名字畫在書上。
〈培養學生批畫的能力〉
指名發言,板書:(蒲公英,蒼耳,石榴,豌豆)
(1)提問:你見過蒲公英嗎?我們一起來看看。(出示課件,蒲公英圖)。 它的樣子象什么?(降落傘),這降落傘多美呀!有了它,蒲公英媽媽就能靠什么傳播種子了? (板書:風吹)只要風輕輕一吹,孩子們就能乘著風紛紛出發。 (課件演示這一動作)怎樣理解“紛紛”呢? 想象一下,它們都會飛到哪兒呢?(再看課件,“降落傘”一個接一個出發的情景。)
〈通過課件演示,使學生易于了解課文內容〉
師:蒲公英的孩子多快樂呀!你們美美地把這一節讀出來。
(2)自由練讀
(3)指導朗讀。
〈培養學生朗讀興趣及朗讀能力。〉
3.師:蒲公英媽媽的辦法很棒,那么蒼耳媽媽又為寶寶準備了什么呢?出示自學提示:(a,蒼耳媽媽為孩子準備了什么?b,孩子還需要什么才能離開媽媽?)。自己讀第三小節后,把答案畫在書上。自學后指名發言。
“鎧甲”是什么? 那課文中“帶刺的鎧甲”指的是什么? 把課前采集到的蒼耳種子實物讓學生摸一摸,體會蒼耳布滿刺的外殼。〈通過實物,使學生直觀感知〉
媽媽為什么要給孩子穿上它?(這樣就容易掛住動物的皮毛。板書:動物皮毛帶)(課件演示這一動作)。想象一下,蒼耳寶寶掛在動物皮毛上怎么樣就可以走到田野,山洼了。這個辦法可真有趣!你認為怎樣讀更有趣就怎樣讀。
(1)自由練讀;
(2)男女生比賽讀。
4.師:石榴媽媽、豌豆媽媽又是怎樣傳播種子的?自己讀一讀課文,然后和同桌交流一下,它們靠什么傳播種子?石榴媽媽的膽子為什么那么大,小鳥把它的娃娃吃掉它都不怕?它怎么就落戶安家了?
〈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
(1)自己讀;
(2 同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