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選我》文本解讀和教學設計
3、理解詞語方面,能結合生活實際、聯系上下文、結合具體的情境形象地了解“勞動委員、補選、愣住了、親切”的意思;
4、在閱讀方面,運用朗讀、默讀勾畫、抓住關鍵詞句想象體會、發表議論、動筆書寫、感情朗讀等方法感受王寧推薦自己的勇氣,學習他愛勞動、關心集體的責任心,學習表達自己。
5、在表達方面,能夠運用不同的表達方式,(這里指顛倒句子的前后的順序)來表達相同的意思;
6、在感情朗讀方面,學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王寧的膽量和決心;
7、在積累方面,學習積累和運用“靜悄悄”類型的疊音詞,認識并積累表示神態的詞語。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板書課題,引導質疑,引發閱讀期待。
1、教師板書課題,讀課題。教師可以讓學生讀出不同的語氣。
2、引導學生圍繞課題質疑,如,“我選我”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要我選我?結果會怎么樣?
(設計意圖:教師引導學生圍繞課題進行質疑,可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學生所產生的這些問題,一般都是通過讀書可以解決的,這樣可以引發學生的閱讀期待,使學生可以感到“讀書有用,讀書可以解決問題”;通過學生的質疑,了解學生的學習需要,學習的興趣所在,有利于教師提取出教學的主要方向,找到整體教學的切入點。)
二、初讀課文,認讀生字詞,掃清閱讀的障礙。
1、學生自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圈出來,利用拼音、請教別人、差字典等方式爭取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找到圈出來的不認識的生字,考慮用什么樣的方法來認讀這些字。(注意:教師要給學生具體的時間,讓學生觀察字形、提取已有的知識經驗、尋找適合自己的識字方法。)
3、認讀生字詞。
(1)教師出示要求認讀的生字,指名學生認讀、領讀,教師依據學生把讀音寫到黑板上,提醒易錯的讀音。
(2)學生回憶課文中帶有生字的詞語,教師板書在生字的旁邊。指名學生分層次讀。如開始指名好一些的學生領讀、指名單個學生讀、最后請稍差一些的學生過關讀,教師和學生適當給一些評價。
(3)交流識字的方法。引導學生交流識字的方法,可在一個學生交流時,讓其余的學生注意傾聽;然后找其余的學生交流不同的識字方法;引導學生比較哪種識字方法更好;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尋找適合自己的識字方法。
4、運用學到的生字詞再讀課文。
三、細讀課文,了解詞語,感知課文的內容。
1、交流學生通過讀書自己解決的問題,如什么是我選我,為什么我選我。
2、逐段理解、朗讀課文。
第一段,指名讀,結合學生的經驗說說:什么是勞動委員?勞動委員要做什么?他們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讀出這樣的感受。
(注意: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交流出勞動委員在勞動時要分配任務、要多干活。可以自己身邊的勞動委員、認識的勞動委員為依據談自己的認識,這認識是建立在形象感知的基礎上的,不能生硬地給學生講解“勞動委員”的定義。)
(設計意圖:教師這樣的設計,一是為了讓學生形象地了解“勞動委員”的意思,為讀懂課文做好鋪墊;二是了解“勞動委員”的意思,感受勞動委員的特殊性——既是班干部,但要干很臟很累的活。為下面的想象、感受人物的心理、品質做好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