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選我》文本解讀和教學設計
第二段,
指名讀第二段的第一句,提出“補選”,回讀第一段,了解“補選”的意思。
指名讀第二句,讀出“靜悄悄”的感覺。
第三句,想一想,王寧會怎樣來說這句話,讀出你的感受。
第三段,
指名讀第一句,教師結合具體的情境,講解“愣住了”的意思,請學生說說大家是因為什么愣住了。再次讀這句話,邊讀邊想象大家愣住了的情景。
第二句,指名讀,老師是怎樣來說這句話的?教師結合具體的情境講解“親切”。讓學生讀出林老師親切的語氣。
王寧的話,指讀王寧的話,要讓學生多讀幾遍,通過讀,說說王寧“我選我”的理由。請學生讀出自己的感受。
(注意:這里的感受,是未經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己讀出來的感受,是淺層次的理解。如,學生會說,我感受到了王寧想向李小青的決心,就請學生讀出這樣的決心。)
第四段,指名讀最后一段,說說“教室里為什么會響起一篇掌聲”。
第二課時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指名學生逐段讀課文,其余的學生邊聽邊思考怎樣來講這個故事。
2、師生合作講故事,教師順便梳理出文章的整體,板書“王寧——我選我——勞動委員”。
3、學生或教師提出疑問。
問題預設:王寧為什么要我選我成為勞動委員?
(設計意圖:這里的提問,是立足于整體感知文章的全部內容的基礎之上的,是立足于學生在第一課時解決了簡單的、淺層次的問題的基礎之上的,這里提出來的問題,應該是文章學習的切入口。如果學生提不出來這樣的問題,教師可在學生嘗試之后不能達到的情況下自己提出這個主要的問題。)
(注意:另一種切入方式,教師可在指名學生逐段讀課文,其余學生勾畫或指名學生說出王寧兩次說話后大家的反應,從而引導學生尋找出前后的差異,引發質疑,進入全文的學習。)
二、精讀課文,讀出人物的情感心理,讀出文章的主旨。
1、指讀第一段,請學生簡單說說班里面要補選勞動委員的原因。
2、指名讀第二段,請學生思考:林老師讓大家補選勞動委員,如果是你,你心理會怎樣想?引導學生交流,體會眾人心里復雜的想法,如,有的人在考慮推選誰,有的人矛盾重重,有的人期待別人推舉自己,有的人沒有勇氣等。
(設計意圖:通過揣摩別人的心理,和王寧的心理進行對比,為進一步感受王寧的心理做了鋪墊。)
教師隨機引讀:是呀,你是這樣想的,別人也有自己的想法,所以這個時候,
指名讀或者齊讀——教室里靜悄悄的,大家都在想。
猜測王寧的心理,王寧會怎樣想?教師出示下面的句子,請學生結合自己的體會來交流。
(1)“做勞動委員要干很多又臟又累的活,多累呀!”,可是,想到自己的好朋友李小青做勞動委員時不怕臟和累,他這樣對自己說……
(2)“我不想做勞動委員,可是我的好朋友李小青為大家做了那么多的事情”,我應該……
(3)“我還是等著別人選我吧,在大家面前選自己,我沒有這個膽量哪!”可是,想到好朋友李小青,他這樣鼓勵自己……
(設計意圖:體會王寧的心理,將王寧的心理明明白白的表露出來,讓學生切實體會正是好朋友李小青的鼓勵、鼓舞的作用,才使王寧下定決定,鼓足勇氣,挑戰自己,不怕臟與累,擔負起在集體中的一份責任。這是為理解文章的內容,走進人物的心理服務的;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