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 趣味 實效──《識字2》教學案例評析
其他小朋友注意聽:他是否讀得又準又響?
生:(2名學生讀全文)
生:他“彈鋼琴”讀錯了,都讀成前鼻音了。
師:你來當小老師教教他,好嗎?
……
師:我們一起把課文讀一讀好嗎?
生:(齊讀全文)
師:小朋友讀了這么多遍課文,讀著讀著,你發現了什么呀?
生:我發現這篇課文都是三個字的詞語組成的。
生:我發現第二行的詞語都是要彈奏的。
生:我發現這些詞都是用手去做的。
師:對,它們講的都是表示一項活動。
生:我發現每個詞的第一個字都是表示動作的,后面干什么。
師:你們的發現你真了不起,(豎起了大拇指)這么大的秘密都被你發現了。
那么怎么讀好呢?請你讀一讀“練書法”。
生:(讀)練書法。
師:我覺得你的“練”讀得很有力,你為什么這樣讀?
生:因為寫書法時,要有力量,不然的話會寫不好的。
師:有道理。看,其他詞語也都是表示活動的。誰能像他這樣讀讀其他的詞?
生:(讀)
師:“請你像我這樣讀”。我讀快點,我們也快點,我讀慢的,你們也慢點,注意聽。
(師生對讀)
生:(同桌練對讀)。
生:(指名同桌對讀)
生(全班男女對讀)。
(這里我設計有層次的朗讀環節,體現由讀正確──讀通順──讀好的指導過程和學生練讀的過程。運用多種評價手段,在教學中努力營造一種“我想讀,我來讀,我要讀”的氛圍,通過各種形式,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讓學生始終在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下進行讀書實踐。
新課程理念倡導探究性學習,我運用“你發現了什么”的導向性提問,誘發了學生探究的動機,使學生進入了主動探究的學習狀態,從實踐來看,學生的發現五花八門,都有自己的獨到見解,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張揚。特別是一位同學還發現了這些詞語的構詞方式,真是了不起。
這個環節看上去似乎是在朗讀課文,其實我同時滲透自主隨文識字的方法,識字教學從學生自由地讀課文開始,在閱讀中識字,讀課文的過程就是學生認讀生字的過程,一遍遍地朗讀課文就是學生不斷熟悉生字的過程。)
三、復現生字
師:瞧,小朋友真能干,把課文讀得這么好,累了吧!我們到秋天的果園去看看好嗎?
我們穿過田野,走過山崗,來到了美麗的果園,(出示圖)瞧,蘋果樹上結滿了蘋果,它們正咧開嘴等你們摘吧!看老師都準備好籃子了,我們來摘好嗎?
請大家先自己讀讀蘋果上的字,等一下請最能干的小朋友來摘。
師:(示范)我的蘋果是“棋”“下家棋”的棋。
齊:對對對,你的蘋果就是“棋”,下象棋。
生:(指名摘)
……
師:小朋友真能干,摘下了滿的蘋果。(舉起籃子)聽,“琴,養”還不想進籃子呢,它們還想讓你們好好說說它們,寫寫他們呢!(把“琴、養”再貼在蘋果樹上。)
師: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琴”?
生:兩個王加上一個“今”就是“琴”。
師:這是用加一加的辦法記。
生:大王和小王,今天來彈琴。
師:了不起,編了一個有趣的字謎。
……
師:(出示課件),仔細看,要寫好這兩個字要注意什么呀?
生:寫“琴”時注意第一個王的最后一筆“橫”變成“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