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 趣味 實效──《識字2》教學案例評析
生:“養”的三橫的長短是不一樣的。
生:“琴”的下面寫個“今”。
師:這兩個字里都有一個“撇、捺”但寫法是兩樣的。
(師范寫,琴,養。)
生:(學生描一個,寫一個)。師提醒寫字的姿勢。
師:我們來看看小朋友寫的字,(投影展示)。看,這兩個字中的“撇、捺”寫得棒呀!
師:請小朋友同桌評一評,寫得好的,表揚他,寫得不夠美的,提出來,再寫一個。
(生互評互賞)
師:看,你們把“琴,養”寫得那么漂亮,它們可高興了,讓我們一起摘下來吧!
師:小朋友,生字寶寶離開了家,在蘋果樹上你們都會認了,這回生字寶寶搬家了,你會認了嗎?(出示兒歌)
下象棋,練書法,畫圖畫,比比誰的本領大;
彈鋼琴,拉二胡,唱京戲,暢游文藝小天地;
栽花草,喂鴿子,養金魚,探索自然小秘密
做航模,學電腦,觀天氣,從小立志學科技;
愛生活,講科學,求創意,興趣廣泛展才藝。
生:(自由讀)。
生:(拍手齊讀)。
師:小朋友,在生活中,除了我們書上提到這么多的活動,其實,在文藝、自然、學科技等方面還有很多活動,你能不能也像書上這樣用三個字說一項活動。
生:打羽毛球。滑溜冰。寫大字。踢足球。……
師:這樣的活動真是說也說不完,那就請小朋友回家收集一下,看誰收集的多,我們下節課來交流。
(怎樣鞏固識字效果呢?只有反復見面,才能記得牢固。把教材作為一種識字的載體。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游戲活動中識字,如這里的“摘蘋果”,給生字“搬家”──讀兒歌。多種多樣的復現方式給學生帶來了樂趣,樂使他們記住了生字。同時,我對識寫分開作了分要求的處理,符合新課標的精神,而且我十分重視寫字指導的過程,注重寫字的姿勢和習慣的培養。另外最后的兒歌朗讀不僅很好地復現了生字,而且對學生進行了情感滲透,很自然地把學習的空間引向到生活當中,喚醒學生生活識字的意識。)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節普普通通的識字課,但它真實、樸實而又扎實。我想,好的識字教學形式以識字為重點,引導學生不斷發現字詞與事物之間的這樣和那樣的聯系,從而對字詞所指代的事物展開深層次的認識活動,在逐步深入的認識過程中始終以學生為主體,變單調的讀,重復的寫,機械的記為有情有趣的看,有滋有味的想,有感有觸的實踐,有聲有色的渲染,變淺層次的識字活動為深層次的探究活動。使學生的識字活動成為極快樂極有趣的事,很多學生的識字都是由樂趣轉化為習慣。
反思這節識字課,學生之所以學得輕松,學得有趣,我認為主要做到了以下幾點:
一、引導學生在豐富的語境中識字
生字的教學一直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本課時的識字主要通過看圖學詞、隨文識字、摘蘋果,讀兒歌等形式,為學生識字提供語境,強調了復現中識記。如將學生最難讀、最難理解的詞語放在學生注意力最集中的課始,讓學生先學習;然后通過多種形式、不同要求下的讀課文,強化定位的復現識記;通過生字離家、生字搬家等不同形式的認讀復現識記,使學生在多識的復現中較輕松地完成了識記生字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