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亮起來了》教學案例
北京是孩子和老師都非常向往的地方。我自己讀了《北京有亮起來了》這篇課文后,又沉浸在北京美麗的夜色中。然而,這篇課文的生字較多,詞語也較難理解,有些句子讀起來比較累。怎樣語文課堂對話中引導學生“披文入情”,從語言的形象描繪中感受到北京美麗的夜景呢?我在課堂上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嘗試:
一、借助題眼,直奔主題
一開始上課,我就讓學生安靜地坐在位置上看老師板書課題,故意把“亮”字寫得小些。寫完后,我讓學生自讀課題。有幾個學生舉手了,我估計他們會提出問題。就示意全班學生安靜下來。
生1(黃敏航):老師,我想這樣讀課題。(他把“亮”字讀得特別響。)
生2:老師,我覺得黃敏航讀得有道理,這篇課文的題目就是抓住“亮”字寫得,可是,你把這個字寫得太小了。應該寫得大些。
師:(問全班同學)你們同意他們的意見嗎?(大部分學生都說“同意”)
師:你們這么說,我還不服氣。這樣吧,你們先讀課文,從課文中找出哪些地方寫“亮”的句子或詞語,用他來說服我。我就接受你們的意見。
這時,學生就很認真地讀書,有的同學拿起筆,在書上劃出了好多句子和詞語。
大約過了4分鐘,各小組在學生紛紛舉手。小組代表說:“老師,我有很多詞語說服你。”他把小組中從課文里收集的詞語,很認真地讀起來。我聽完以后,微笑著點點頭說:“你們真能干。能用剛學到詞語說服我!边@時,我把原來很小的“亮”改成很大的“亮”。
二、整體入手,感悟體驗
在學習課文階段,我改變過去以讀帶講的方法。因為這篇課文的許多詞語必須借助豐富的形象才能理解,如“金碧輝煌、光彩奪目、煥然一新”等。
1、多元感知,鋪墊情感:
我先讓學生看北京夜景的影片,我發現學生在看的時候,不停地發出“哇哇”的聲音,有的孩子輕輕地說“我真想現在就到北京去!边@時我關閉畫面,詢問學生:“如果你真的想去北京,那老師先帶你去。閉上你的眼睛,聽老師朗讀,記住自己邊聽邊想到什么?”這時,我深情并茂地朗讀課文。我們展開對話:
師:你腦海里出現了什么?你最想說些什么?
生1:我仿佛來到北京,來到了“燈的海洋、光的世界”。
生2:我覺得長安街很美。
生3:故宮在晚上比白天更美。
……
2、整體入手,披文入情:
師:剛才同學們都被北京夜晚的美景感染了。如果我們現在坐在直升飛機上看整個北京城,你可以用課文的哪一段來描繪?
我讓學生又讀一遍課文。讀完以后才可以舉手。不到3分鐘就有學生舉手了。
生1:老師,我覺得最后一段很合適。因為這段介紹了整個北京城在夜晚的景色,多么明亮,多么輝煌!
生2:我覺得第一段比較合適,因為這段講了每天晚上,北京都沉浸在“燈的海洋,光的世界!”
這時,我又出現從空中俯瞰北京城夜景的圖片和這兩段文字。啟發學生朗讀:
師:現在你們在空中觀看,心情怎樣?你怎么把這美景讀出來?
這時學生有的大聲地贊嘆,有的輕輕地贊嘆。
師:你們只站在空中遠望就滿足了嗎?
學生搖搖頭說:“不滿足。我們想到北京城里去看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