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風》教學設計
(四),朗讀感悟,體驗情感
1,出示三個頭像,說說他們的名字.
學生自由誦讀課文找答案,以第一人稱作自我介紹.如"我叫趙小藝,我在……(干什么)."
2,鼓勵學生與"它"交朋友,同時引導讀姓名,認識其中六個生字,可聯系身邊同學的名字來認識.
-2-
[這樣的設計,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小學生都樂于與人交朋友,在"交朋友"中學習體驗文中小朋友的創意,培養與人文明友好交往的意識和能力,以及口語表達能力.]
3,練習對話,開展爭做文中小朋友的活動.
①自由誦讀;讓學生讀他(她)喜歡的段落.
②自由組合練對讀.
③小組推薦代表,分角色朗讀,競賽讀.在讀的過程中教師適時示范,指導.
"誰能畫風 "要讀出宋濤疑問的語氣,且心里有一絲得意的情緒;陳丹說"誰也畫不出來"時,應帶有為難的語氣,趙小藝說"我能"時,應該是非常自信,高興的語氣,語調比較高,聲音較大;"我也會畫風了""我還能畫"等句子要帶驚喜,興奮的心情,用自信,肯定的語氣讀.
5,表演,示范朗讀.
[這一環節的設計,我充分尊重語文教學的選擇性和多樣性,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點和需求選擇朗讀,創設寬松,民主,和諧的學習氣氛,激發學習的興趣,體驗人物的情感,并受到啟發,學會留心身邊的事物,勤于動手,獨立思考,大膽創新,培養敢想敢做,相互協作的精神和合作意識.]
(五)留意生活,描繪美景
1,回憶刮風的景象.
2,動手畫風,比比誰想得妙,畫得好.展示學生畫風的作品.
3,課外拓展.
還有哪些事物都是看不見,摸不清的,如果由你來畫,你會畫什么 請你把自己的奇思異想,用彩筆描繪出來.
[我的設計意圖是:語文具有很強的實踐性,通過實踐活動,給學生一個廣闊的空間,真真正正地去思考,去動手,敢想敢做,相互協作,養成良好的習慣.]
六,教學反思
對于本課時的教學設計, 我認為課前準備活動非常貼切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的學習興趣會很濃厚,教師只要作好指導以及上課時的恰當引導,導入新課將是很成功的.在朗讀感悟時,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參與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在學生朗讀的過程中,教師巡視作好個別指導,這也是一個成功的環節.但由于鄉村學生表達交流的信心和能力尚存在不足,在新課開始的"自我介紹"可能存在不足,所以需要教師的鼓勵和幫助,并在實踐活動中給予大力的指導.
-3-
點 評:
"架設教學與生活的橋梁"是本課教學設計最為成功之筆.吳老師結合她班學生來自海邊農村,是吹著海風長大,對風特別熟悉這一實際,她在課前就以謎語激趣,要求學生到田野里,大海邊,校園中尋找謎底,并想辦法把它帶到教室來.這一別出心裁的教學設計,確實令人耳目一新.教學目標如何落實,有吳老師這一設計,還有誰擔心本課不能完成教學任務呢 這一教學設計也體現了吳老師高度重視開發和利用學生的生活資源,利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這一新課程理念.
本教學設計另一可取之處是吳老師熟練地采用調動學生自主參與,合作交流這一新課標倡導的學習方式.例如,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吳老師的設計是采用自由誦讀,生生對讀,分角式讀,競賽讀,表演讀……讀后暢談質疑,互相評價補充,學生特別投入;對于課文給人的啟發,吳老師是在學生多讀熟讀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在課內課外都來動手畫一畫,讓學生在讀與畫中自己去思考,去感悟,從而達到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