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教學案例
2、本篇課文的學習要注重引導學生想象畫面,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但在實際教學中,明顯感覺到學生停留在語言文字表面,沒有融入到課文的情境中;在引導學生體會句子“一只蜘蛛從網上垂下來”中的“垂”用的巧妙之處時,因為自己對蜘蛛的特點了解得不夠,所以在教學時引導學生只體會到速度之快,而沒有讓學生弄明白“垂”說明了蜘蛛的特點是跟隨著自己吐的絲行動的,是順著自己的絲快速的滑下來等諸多問題。
課后我進行了認真的思考,在“一課三議”的教研活動中也與老師們進行了交流,通過交流,我豁然開朗,課上至所以產生這些問題,主要有這樣的一些原因:學習寫景的文章情境的創設很重要,如果在教學中能配上雷雨時的錄相片段或關于雷雨時的聲音,就能很快地帶學生走進課文的情境中,在這種情境中再學習課文,學生的感受一定會更深刻;教師對教材鉆研得不夠,對于文中所介紹到的蜘蛛沒能引起重視,忽略了蜘蛛本身的特點,導致在引導學生感悟“垂”這個動詞時不夠深入。通過這次的教學活動,使我再次感受到教學生一杯水,老師必須有一桶水的道理,要上好一節課,課前一定要做到深鉆教材,做好課前的準備工作.
(三)評課記錄
范小燕老師:
情境未創設起來,可通過課件中的圖片或聲音一些輔導性手段來給學生營造一種氛圍。引導學生想象得不夠。在引導學生體會雨大時可用畫的形式幫助理解。
李玉萍老師:
“垂”的理解可用學生常玩兒的跳跳球來演示。
鄧玉華老師:
“垂”和“坐”可結合到一起來學習。朗讀的指導上可適當點明。
王節玉、趙建國老師:
防雷的資料無需介紹。
朱秀萍、肖會玲老師:
關于資料的介紹可選重點,簡單介紹一二句即可。
張志剛老師:
過渡語可再修飾一下更加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