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玩具柜臺前的孩子(略讀課文)
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全文以對話的方式講述了一個關愛父母、關心他人的生動故事,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容易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課文語言親切樸實,通俗易懂,人物形象鮮明,情節曲折,引人深思,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培養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良好教材。
教學時以學生自讀自悟為主,學生通過閱讀,在被故事情節深深吸引的同時會不由自主地把自己與文本中的小男孩進行對照。讓學生在讀中體會、思考,在讀中學習關愛父母、關愛他人的好品質。
教學目標:
1、會認11個字。
2、默讀課文,學習關愛父母、關愛他人的好品質。
教學重點:會認11個生字,初步學會默讀課文,并體會課文中的小男孩關愛父母的良好品質
教學難點:學習關愛父母、關愛他人的好品質。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學習第一自然段。
1、出示插圖,看圖說說這是什么時候?什么地方?畫著哪些人?(出示詞語“玩具、柜臺、售貨員”,教學生字“具”、“柜”、“售”、“貨”)
2、再看圖,這位柜臺前的小男孩在干什么?請找到課文中有關句子。
(1)輕聲讀第一自然段,劃出有關句子。
(2)感悟句子:柜臺前有個小男孩,只要看到誰買小汽車,他就馬上跟過去,目不轉睛地盯著柜臺上跑動的汽車,眼里閃著興奮的光芒。他是多么喜歡小汽車啊!
a、你讀懂了什么?說說自己的理由。(抓住關鍵詞“目不轉睛、興奮的光芒、多么”等體會小男孩對玩具汽車的喜歡之情。)
b、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
3、面對自己非常喜歡的玩具,你會怎樣做?猜猜小男孩會怎么做。(學生猜測)他到底是怎么做的呢?今天,就讓我們來認識這位新朋友。(出示課題“玩具柜臺前的孩子”,齊讀)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1、自學課文。劃出生字詞語,把生字所在句子認真地多幾遍。
2、同桌互讀,互相糾正讀音,并說說自己是怎樣記住這些生字的。
3、全班交流識字方法。
4、分段指讀課文,師生評議正音。
三、學習課文2-12段,感受小男孩關愛父母的優秀品質。
1、小男孩有沒有買下那輛車?(沒有)哪句話看出來的?
出示句子:“不,我只看看,不要媽媽買。”男孩搶著說。
(1)抓住“搶著”,練習朗讀。
(2)讀了這句話,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嗎?(學生質疑:搶在誰的前面說?為什么要搶著說?為什么不要媽媽買?等)
2、圍繞三個問題,四人小組一起學習并討論。
3、全班交流,重點感悟:
孩子的媽媽嘆了口氣,說:“他爸爸常年生病著,家里生活并不富裕。孩子心疼我,什么也不讓我給他買……”
a、理解“富裕”。說說它的反義詞。
b、“什么也不讓我給他買……”這“什么”還指哪些東西?
c、小男孩他為什么要這樣做啊?
d、聽了媽媽的這番話,你有什么感受?
e、帶著自己的感受讀讀這段話。
4、不僅打動了我們小朋友,也打動了售貨員阿姨,請你讀讀11、12兩段,有什么不明白的嗎?(小男孩為什么不接受售貨員阿姨的禮物?)
啟發學生想象小男孩不接受阿姨禮物時的心理活動,感受小男孩有志氣,不隨便接受別人的禮物優秀品質。
5、分角色讀2——12段,說說你喜歡這個小男孩嗎,為什么?
四、學習課文13、14自然段,感受小女孩和阿姨關愛他人的優秀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