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柜臺前的孩子(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全文以對話的方式講述了一個關愛父母、關心他人的生動故事。文中的小兵,喜歡小汽車,但因心疼媽媽而堅決不要,是多么孝順啊;售貨員阿姨和女兒天天等著送小汽車給小兵,又是多么富有愛心啊!
課文語言親切樸實、通俗易懂。但在平淡的字里行間時時透著“情”字。“柜臺前有個小男孩,只要看到誰買小汽車,他就馬上跟過去,目不轉睛地盯著柜臺上跑動的汽車,眼里閃著興奮的光芒。他是多么喜歡小汽車啊!” “媽媽。” “在那兒!” “男孩點點頭,又專心地看起小汽車來。”行動中、語言中、表情中無不透露著小兵對小汽車的喜愛之情。“不,我只看看,不要媽媽買。” 孩子那“言不由衷”的話語又是多么地令人震撼。
在獨生子女居多的現在,本文是一篇很好的進行思想教育的教材。在課堂上,我們要積極引導學生認真讀書,通過自讀自悟,體會到關心父母、關愛他人的思想教育。從而實現“語言和精神共生”。
教學目標
1、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書,感受小男孩矛盾復雜的心情,從而體會小男孩的懂事、孝順。
2、根據略讀課文的特點,重在讓學生自讀課文,提出問題,自讀課文,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一、聯系生活,揭示課題。
1、板書:玩具柜臺
⑴讀準字音。說說你怎么認識的。
⑵出示圖片,看著圖,能用“玩具柜臺”說一句話嗎?
2、“六一”兒童節是多么快樂的時刻啊,孩子們由爸爸媽媽帶著到玩具柜臺前盡情地挑選自己最最喜歡的玩具。小朋友,你們也肯定有過這樣的快樂吧!
3、在這人群中,有個孩子非常的特別,今天,我們就到玩具柜臺前去看一看這位特別的孩子。(讀題)
二、讀通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標上小節號。
2、檢查朗讀:
⑴指名讀第一小節
⑵分角色朗讀2——13小節。
①老師發現2——13小節都是一些對話,是嗎?請你快速地找找,是誰在談話。
②我們親切地稱呼他們一聲。(讀準生字:售貨、兵)
③分角色朗讀。 a、讀正確課文
b、分清角色
c、聽聽他們在說些什么?
三、品讀語言,體會情感。
1、聽了他們的談話,哪些話給你留下了深深地印像?
2、在學生交流中出示句子:
“不,我只看看,不要媽媽買。”小男孩搶著說。
(1)小男孩不要媽媽給他買小汽車,是真的不喜歡,不想要小汽車嗎?不要急著回答,請你讀讀課文1——9小節,好好想一想。
(2)出示句子:
柜臺前有個小男孩,只要看到誰買小汽車,他就馬上跟過去,目不轉睛地盯著柜臺上跑動的汽車,眼里閃著興奮的光芒。他是多么喜歡小汽車啊!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小朋友,你們看這位小男孩的眼睛,(讀句)你能想象一下,小男孩是怎么想的嗎?
是呀,他喜歡小汽車,想要一輛小汽車的心情就藏在他的眼睛里,就在這句話里。你能把他的心情讀出來。
(3)在交流中出示句子
售貨員阿姨問他:“誰帶你來的?”
“媽媽。”
阿姨看他身邊并沒有大人,又問:“你媽媽在哪兒?”
“在那兒!”孩子用手指向藥品柜臺。
“媽媽在買藥,讓你在這兒等她,是嗎?”
男孩點點頭,又專心地看起小汽車來。
師當售貨員阿姨,學生當小男孩,你發現了什么?
是呀,小男孩的眼里、心里只有小汽車。他是——多么喜歡小汽車啊!可他卻說
3、回讀小男孩的話:“不,我只看看,不要媽媽買。”小男孩搶著說。你有什么想說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