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迪生救媽媽》教學反思
我的課圍繞愛迪生為什么救媽媽,怎樣救媽媽這兩點讓學生在對重點詞句的朗讀感悟中感受愛迪生的愛動腦筋。
在交流“為什么要救媽媽”這一問題的過程中,我重點抓住了詞語“急性闌尾炎”和短語“急得團團轉”展開教學。從“急性闌尾炎”一詞中理解急性闌尾炎的病癥表現,即得病突然,疼得厲害,不及時救會喪命。讓學生了解了這三點,就為講讀“媽媽突然肚子痛,疼得在床上直打滾”奠定了知識基礎,我引導學生聯系生活感受,體會媽媽當時的痛苦,并進行了語言訓練“媽媽疼得()”,用自己的語言來體會媽媽的疼痛,并產生急救的愿望。
為了突顯緊急情況下大家卻束手無策,我設計了讓學生做周圍的人也來出主意的環節。在學生講完他的設想后,大家朗讀醫生的表情給予回復,讓學生想象當時的情況,來理解“急得團團轉”中隱含的焦急和無奈。
《愛迪生救媽媽》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介紹了偉大發明家愛迪生小時候,發揮自己的聰明智慧,幫助醫生救助了病危的母親生命的故事。情節生動曲折,引人入勝,充滿智慧和深情。讀著故事一個聰明可愛、愛動腦、愛動手的小愛迪生形象躍然紙上,由此可以說本文是一篇融故事性和教育性于一體的優秀教材。課文內容的生動性,自然激發學生的讀書愿望。教學時我抓住文章故事性強的特點,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想,邊體會課文情境,進而深刻感悟愛迪生的機智表現和優秀品質,同時從讀中受到感染和影響。抓住主要問題,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果。以讀為本,在讀書活動中引導學生掌握讀書方法,不但培養了學生閱讀能力,而且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
將重難點詞語的理解和文本品讀結合起來,會收到理想的效果。本課有“恍然大悟”一詞,屬于本文的重難點詞語。在學生初讀課文后,我讓他們自主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詞語,師生共同解答,有生提出“恍然大悟”這個詞,我當時也請了一些同學嘗試回答,但發現他們答非所問,于是我放棄了對這個詞語的解釋,因為這樣只能是灌輸式了。于是,我提出把這個詞語放到后面去理解。在重點教學第四自然段后,我在讓學生充分感知“爸爸”對愛迪生的誤會和愛迪生想法之妙后,順勢對話,“愛迪生想出辦法,使得病床一下子亮堂起來,這時,爸爸——”生接“恍然大悟”,師:“醫生也露出了滿意的笑容。”在具體的語境中,學生就能形象地理解詞語的意思。
教學反思:《愛迪生救媽媽》
這是一篇充滿著智慧和深情,溶教育于故事中的好文章。在閱讀課文時我們看到的是愛迪生的聰明、善于觀察和善于思考的優秀品質。更值得提出的是我們還應看到他的一顆孝心,正是有著這樣的動力他才會在如此短的時間里想出好辦法。
在設計本課時我以領悟愛迪生的聰明作為研讀目標,教學中努力體現語文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在對教學文本的多元解讀中,在師生的平等對話中,在適度的拓展中,在創造中促進課堂教學的生成,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情境,體驗角色心情,真切體會當時媽媽病情危急,情況緊急,大家心情焦急的感受。通過給學生演示多媒體動畫片課件,使學生直觀形象地理解愛迪生用鏡子聚光的好辦法,解決本文的教學難點。最后,引導學生根據文本并結合自己的猜測討論愛迪生是怎樣想出這個好辦法的,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加以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