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二年級下《歌聲》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綜合運用各種識字方法,自主探究認識13個生字,正確書寫9個生字。激發學生主動識字、寫字的興趣,培養學生獨立識字寫字的能力。
2.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探究閱讀,了解課文大意,感悟小姑娘在困難面前表現出的樂觀、鎮定、不向命運屈服的勇氣,懂得遇到困難要有積極樂觀的態度,要勇敢的面對。
〖學情分析〗
1.學生已具有獨立識字能力,能夠自己將課文讀流利、讀正確,并能初步讀懂課文大意。
2.本課是“小英雄”單元的第二篇課文,通過首篇課文《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學習,連同自己的實際生活經驗,學生對小英雄、小英雄的事跡、小英雄的品質已有一定的認識和情感基礎。
3.學生從出生以來,不一定遇到過這樣嚴重的危險事件,對其中的情境未曾感受和體驗過,因此教師可引導他們課前搜集一些類似的資料(如抗洪搶險),這種資源來源可以是父母講的故事,也可以是在電影、電視中曾見過的事例,應鼓勵學生自己動手去搜集。如學生能找到發生在現階段的周圍的鮮活的事例,對學生增強情感體驗,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更有益。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上節課我們認識了一位在敵人面前機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今天,我們再來認識一位小英雄。
(課件出示海難中的小姑娘)你看到了什么?關于這位小姑娘你還想了解些什么?
2.讓我們帶著疑問認真讀讀課文。(板書課題:歌聲)齊讀課題。
[鼓勵學生主動發現與質疑,在培養學生發現能力、質疑能力的同時通過情景的創設,引發學生的閱讀期待,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使學生積極主動的投入到課文的學習中來。]
二、嘗試讀文,自主識字,了解大意。
1.自由讀課文。要求:(1)給課文標上段號。(2)遇到不認識的字就想辦法認識它,不熟悉的字就多讀幾遍記住它。
2.自主探究識字:
(1)讀課文的過程中,你新學會了哪些生字,有什么好辦法記住這些字給大家講一講。
(2)還有哪些字你不認識,現在可以向同學或老師請教。
(3)小組合作讀生字并組詞。
(4)(課件出示課文中的詞語:不幸觸礁掙扎繼續隱約籠罩婦女清脆聚攏增添)齊讀生詞。
3.指名分段讀課文,說說對課文有哪些了解?
三、再讀課文,引發思考,逐層感悟。
1.你認為小姑娘是一位小英雄嗎?聯系課文畫出有關句子,在小組交流討論,再指名說一說。
[給學生創設充分的研讀課文、與他人交流的空間。重視并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真正實現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平等對話。]
從以下方面相機指導:
(1)切身體會當時的情景:假如是你在漆黑的夜晚落在冰冷的水中,孤立無援,又冷又餓,你會有什么感受?你會怎么做?
(2)遇難的人們是什么感受?怎么做的?(1自然段)抓住“拼命掙扎”、“筋疲力盡”、“絕望”來體會。
(3)不滿十歲的小姑娘是怎么做的?(3自然段)重點體會“她一次次從浪花中冒出頭來,用手抹一抹臉上的海水,又唱起來。”
2.人們為什么感謝這位小姑娘?
想一想,小姑娘的歌聲除了為大家引來了救生艇,還有什么作用?(結合2、3、4自然段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