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落地》教學設計
教材來源:北師大版第三冊第五單元原文:
蘋果落地
牛頓時世界著名的科學家。
一天傍晚,牛頓坐在蘋果樹下乘涼。忽然,一個蘋果從樹上掉下來,落在他身邊。這件事人們都習以為常,他卻感到好奇。他想:“蘋果為什么會掉下來呢?”
“一定是因為它熟透了”,他自言自語,“可是,為什么蘋果只向地面落,而不向天上飛,也不向左、向右跑呢?”
為了弄明白這個問題,他又反復地觀察,專心地研究,終于發現了蘋果落地的秘密。原來,這是因為地球有吸引力。
第一課時:認識生字、詞,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找出問句,直奔重點
師:小朋友,看到蘋果落地,牛頓想到了什么呢?找一找,用筆勾出來。
生自瀆課文,勾畫出問句,匯報。
問句一:“蘋果為什么會掉下來呢?”
問句二:“可是,為什么蘋果只向地面落,而不向天上飛,也不向左、向右跑呢?”
師貼出這兩句話。
朗讀訓練,讀出疑問的語氣。
二、尋找答案,理解課文
師:蘋果為什么會掉下來呢?你知道答案嗎?牛頓知道嗎?
生:因為蘋果熟透了,所以要落下來。
師:“熟透”了是什么意思?
學生匯報。
(我班的孩子發言踴躍,有以下三種答案,我個人覺得說得非常好:1、熟透了就是再不不吃就要爛掉了;2、熟透了就是外面里面都成熟了;3、熟透了就是顏色非常紅。)
師:孩子們說得非常好,面對第一個問題,牛頓一下子就想出答案了?山酉聛砼nD又有一個問題了——孩子們,齊讀。
生:“為什么蘋果只向地面落,而不向天上飛,也不向左、向右跑呢?”
師:這個問題是誰提出來的?(牛頓)他在問誰?(問自己)好的,用書上的一個詞語叫做——(自言自語)
師:對了,不光是自己問自己,只要是自己一個人在那兒和自己說話就是“自言自語”。
練習用“自言自語”說話。
師小結:牛頓是個愛問問題的聰明孩子,正是這個好習慣讓他最終成為一個世界著名的科學家。
齊讀1、2、3自然段,感受牛頓一次又一次地提出問題。
三、了解牛頓,學習精神
老師介紹牛頓取得的偉大成就。
師:牛頓為什么會取得如此多的成就,為什么會成為世界著名的科學家?就是歸功于牛頓凡事愛問一個“為什么”;為了弄明白蘋果為什么會落向地面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牛頓又是怎么做的呢?請孩子們找出相關句子讀一讀。
學生勾畫,自讀。
師:牛頓是怎么做的?孩子們說一說。
生:為了弄明白這個問題,他反復地觀察,專心地研究。
師相機板書:反復地觀察 專心地研究
師:那大家猜一猜,牛頓觀察了多少次?
生1:10次
生2:20次
……
生:觀察了數百上千次。
師:是的,牛頓觀察了一次又一次,數也數不清。一次又一次地做同一件事情,就叫做——反復。那只是觀察,牛頓就弄明白蘋果落地的原因了嗎?
生:不是,牛頓還專心地研究,做了很多實驗才發現蘋果落地的原因
練習說話:專心地
師:現在請小朋友專心地聽講——蘋果落地到底是什么原因?(因為地球有吸引力)是的,這就是牛頓發現的著名的萬有引力定律。
老師解釋萬有引力定律。
師小結:牛頓看到什么總愛用嘴巴“問”,再用眼睛“看”,動腦筋去“想”,最后就會取得別人所得不到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