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紅的楓葉》教學反思
《火紅的楓葉》教學反思
《火紅的楓葉》是一篇短小的散文,全文一共4個自然段。主要講秋天到了,楓葉紅了,我尋找到一片最紅的楓葉在教師節那天做為禮物送給老師。
文章以第一人稱表達,親切自然,抒發了我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對老師的敬愛之情。教學中按照“尋找火紅的楓葉”——“找到火紅的楓葉”——“做火紅的楓葉賀卡”的順序引導學生朗讀理解課文,從我尋找火紅的楓葉的經過感受我們對老師的愛沒有最深,只有更深,體現對老師的敬重。低年級的語文課是朗讀指導課,教學中我仍然用指導朗讀這一法寶引導學生學習課文。重點指導讀好第三自然段,“啊,我終于找到了一片最紅最紅的楓葉!”一個感嘆句,感受“我”找到最紅最紅的楓葉時多么激動和興奮, “它比朝霞還紅,比玫瑰還紅,它的樣子也很好看,就像我小小的手掌。”多么有詩意的比喻,朝霞富有生機,玫瑰賦予浪漫,小小的手掌活潑可愛。通過老師范讀、學生自己練讀、比賽讀等方式體會這片楓葉的顏色美麗,樣子好看,從而讓學生感受到師生情是浪漫的,是溫馨的,是飽滿的。滿滿的紅,火苗一樣的紅,秋天氣韻沉淀的紅,是“我”獻給老師最真、最純、最美的愛。
課文的最后一個自然段寫到“我”把楓葉貼在一張潔白的紙上,再寫上一首小詩,送給親愛的老師。課文沒有寫小詩的內容,做為留白,引發學習者美麗的想象。教學時引導學生抓住這一留白,讓學生來了一次小練筆,寫出“如果你也給老師做一張賀卡,你會在上面寫什么?”有位學生寫的是:老師您辛苦了!謝謝你教我們知識,我一定會好好學習,不讓您為我操心!我看了很是感動,但可能是教學中與生活實際聯系不是特別緊密,學生的情感沒有充分調動起來,所以大部分學生寫得都比較空泛,值得引起注意!
本節課教學任務沒有按時完成,反思后覺得浪費時間的地方是:1、課堂上老師有很多口頭禪,如“好嗎”“可以嗎”“行不行”這些表示商量的話語有時根本沒必要用,還耽擱時間。2、低估了學生的能力,問題設計得有些細碎,耽擱教學時間,今后的教學中盡量避免這樣的問題再出現,使課堂教學盡量高效!
《火紅的楓葉》教學反思——通感的力量
《火紅的楓葉》是一篇情感色彩很濃的課文,生字詞識記起來不是難事,難在讓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對于楓葉的喜愛,在我們成年人的眼里看來很是平常,但孩子畢竟還小,這種金秋之美他們能理解嗎?怎樣去理解呢?就是這堂課的重點。剛開始,在孩子們正音過后,我讓他們一遍又一遍的誦讀,還是不能讀出感情,只是在一味的模仿我。怎么辦?時間很緊,容不得半點考慮。我拿出了大學學過的心理學的看家本領:讓孩子們閉上眼睛,深呼吸,我用語言引導他們進入情景,仿佛置身于楓樹林中一般。慢慢的,我的感情帶動了孩子們,我讀一句,他們獨一句(重點句),當他們睜開眼時,發現這篇文章是那樣的優美,一個個爭相誦讀,猶如唱詩班里的歌唱家。這就是通感的力量,在語文教學中有事可以幫助我們解決情感體會時遇到的困難,不過一定要使用得當,不然孩子睜開眼來只是一片笑聲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