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愛的娃娃》教學反思
課是上完了,我既驚喜又遺憾還有些尷尬迷茫,驚喜的是我設計的方向是對的,整節課中孩子們真正地有話可說,有問題可問,學習的積極性高,師生的關系非常融洽。評課時,一位老師戲稱:"你被學生丟掉了!"的確,自己在課前對孩子原有的知識了解不夠,小看了他們,而且沒有及時抓住學生精彩的地方引導他們深入到課文。課前預設的問題沒完全從學生的需要出發,所以,課堂中產生的二度設計,教學機智做得不夠及時,結構不夠緊湊,結果課文朗讀的時間少。但是,過去我們說帶著問題學習,要么是老師提出問題學生來回答,不太理會學生的學習需求和他們自己的問題;要么是按老師的預設由學生提問題,不太理會那些離開了預設的問題。這樣的提出問題學習,學生仍然是被動的學習。《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還強調:"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本次課程改革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種新型的學習方式特別強調問題在學生學習活動中的重要作用。從本質上講,問題是產生學習的根本原因。問題是學習的動力、起點并貫穿于學習的始終,學生通過問題來學習;同時學習過程也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學生通過學習來生成問題。這里,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學習不僅僅是主動的語文學習,更是在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沒有強烈的問題意識,就不可能激發學生求知的沖動性和思維的活躍性,更不可能激發學生勇于探索和追求真理的創新精神,以及求異思維和創新思維的創新實踐。這節課中,學生幾乎用了三分之二的時間自己讀書,他們通過自己的讀書實踐,自己提出問題,在認真讀書和合作學習、討論交流中解決問題,理解課文內容,不斷加深體驗,不同程度地"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雖然朗讀交流、指導的時間較少,但孩子們在自己讀書、小組讀書的學習過程發現了問題、提出了問題、分析了問題、解決了問題,在此,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學習不僅僅是主動的語文學習,更是在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沒有強烈的問題意識,就不可能激發學生求知的沖動性和思維的活躍性,更不可能激發學生勇于探索和追求真理的創新精神,以及求異思維和創新思維的創新實踐。因此,在教學中,培養學生提問題的能力是對的,即使我們老師暫時被丟掉一邊也是值得的。當然,教學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對怎樣處理好教材,對課堂中學生的動態生成的資源如何運用有待于進一步研究探討。
上完《可愛的娃娃》一課時,我感到很輕松也很愉快。雖然這堂課上有令我尷尬的一刻,但正因如此才會讓我深刻地反省自己的教學。
1、關于課前
課前預習是我每天都要求學生完成的作業,但是學生對于這篇課文的預習仍讓我吃了一驚,他們的預習是那樣的深入,這從學生的預習匯報中就可以看出來,例如在讓學生匯報自己的預習時,有的學生就說:“通過預習我知道珍妮偷拿了藝術館的布娃娃。”有的說:“珍妮有錯,也有對,她偷拿布娃娃是不對的,但是她還回布娃娃是對的。”等等,由此,可以看出學生對于本節課是相當重視的,并且在預習中深入地了解了課文的內容。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預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