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愛的娃娃》教學反思
☆”。教師不失時機地向學生投去一個贊許的眼光,給予一句表揚的話語,送去一片鼓勵的掌聲,讓學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學生提問的積極性很高,一個學生問道:“珍妮為什么要來到街上?”有的說:“珍妮是怕工藝館的人發現她拿走了布娃娃。”有的說:“珍妮怕回到家媽媽打她。”學生的回答與下一段聯系很緊密,我順勢一引:“真的是這樣嗎?請同學們齊讀第四自然段”,從而很自然地進入下一段的教學。
三、及時引導點撥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閱讀教學的過程就是教師引導點撥學生讀書感悟內化的過程。
在教學第四自然段時,我問:“人們真的在用眼睛盯著她嗎?”同學們都認為“是真的”。我想這是由于學生受插圖的直觀影響,沒有認真讀課文而造成理解上的偏差,因此,我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認真地再次讀第一句。經過老師的點撥啟發,不少學生在讀后有了新的意見,“這不是真的,是珍妮的一種感覺。”老師緊接著問:“你是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到的?”學生再看句子,從中找出“覺得”和“好像”,學生們就都明白了珍妮是感覺被別人盯著。老師讓學生用讀來告訴大家,這不是真的,只是珍妮的一種感覺,學生就會在朗讀時,有意識地重讀“覺得”和“好像”,逐步形成朗讀的技巧。
四、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為使學生輕松愉快地學習,教師要充分運用教學的基本功和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整堂課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積極活躍狀態,有一種意猶盡,興未了的感覺。
我以這課的板書設計為例。當講到珍妮是個活潑快樂的小姑娘時,我在黑板上畫了一張笑臉,學習第四自然段,孩子們從圖上觀察到珍妮不快樂時,我又在黑板上畫了一張皺眉頭的臉,讀到珍妮“哇”地一聲大哭起來,我又把皺眉頭的臉變成哭臉,簡簡單單的幾筆,反映出珍妮的情感變化,也緊緊地抓住學生的心。
在這一課的教學中,還有不少環節在為學生營造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與氛圍,使用投影,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利用圖畫,展開學生的想象力,如:珍妮站在娃娃旁邊,看了又看,舍不得離開。讓學生猜一猜,此時,珍妮在想什么?學到珍妮向工藝館的伯伯承認錯誤時,讓學生把自己當作工藝館的伯伯,對珍妮說點什么。這就抓住了課文本身的情、趣,使學生產生一種渴望學習的沖動,變“苦學”為“樂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在這節課中有張有弛,有難有易,讓學生孜孜以求,樂此不疲。正確評價學生的表現,及時表揚和鼓勵,用成功的快感去強化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感到樂在其中。
當然,教師的主導作用是體現在方方面面的。教師要牢固樹立“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的思想,發揮好主導作用,我們只有學好《語文課程標準》,更新觀念,與時俱進,才能適應當前教學改革的要求。概括成一句話就是一切為了學生,為一切學生的發展、創新,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