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愛的娃娃》教學反思
2、關于課堂
學生個性的張揚一直是我關注與鼓勵的起點。“我相信你。”“我期待著你與眾不同的回答。”“你的回答讓我看到了你進步很大。”“將掌聲送給他……”在教學中我始終鼓勵學生大膽地說出自己的觀點,所以當學生在怎么樣讀“你書包里到底放著什么?”一句時,便有了大膽的爭議,有的學生認為讀這一句時要兇一點,有的學生則認為要溫柔一點,理由是這樣珍妮才不會害怕,如果讓珍妮覺得害怕,那她就更不敢把布娃娃交出來了。這與眾不同的想法源自于學生對自己生活的體驗,也是源自于老師對學生的鼓勵、肯定與信任。
此外,新課程提倡“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因此,在教學生字時,我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自學,首先讓學生自學生字,然后指名拿自己喜歡的或懂的生字讀一讀并領讀。接著讓小老師以考大家的方式來檢查生字的掌握情況。最后從生字中挑出“四會字”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記一記(組詞、造句、換偏旁……),如此面向全體學生,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提了起來,參與面就廣了。但是唯一不足的是小老師的作用發揮得不夠理想。
當然在這一節課中,做為引導者的我也存在著許多的不足,例如評價語言少,給學生讀的時間少等。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不斷改進。
《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首先指出:“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這就告訴我們:語文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作用是很重要的。
12月3日,我執教《可愛的娃娃》一課,榮獲彭州市二oo四年度自制投影片競賽課一等獎,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注重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從而真正體現“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在本課的教學中如何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呢?我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的。
一、創設學習情境。
在學習一篇課文時,教師首先幫學生創設一種情境,這種情境的創設可以是一則謎語,一個娓娓動聽的小故事,一段錄象,一段美妙的樂曲等。
在教學《可愛的娃娃》時,我是這樣引入課題的,我手指著題目開始描述:有一個可愛的娃娃,金黃色的卷發,清澈明亮的藍眼睛,小巧的鼻子,紅紅的櫻桃小嘴,再配上粉色的皮膚,哇!多么可愛呀!我用生動的語言,調動起學生的想象力,在他們的頭腦中形成一個漂亮、可愛的布娃娃的形象,學生一下就被吸引住了,很順利地就引入課題《可愛的娃娃》。講到珍妮得到這個布娃娃后卻不快樂,讓學生自己到課文里去問問,使學生很快進入情境,入境學習,這樣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就調動了起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本堂課的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是本節課一個良好的開端。
二、鼓勵學生質疑、解疑。
質疑是學生最可貴的學習品質,學生不會質疑就不會學習,不能創新,學生就沒個性。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學習不僅僅是主動的語文學習,更是在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二年級的學生在逐步形成提問題的能力,若讓他們在初讀課文后,對課文內容提出疑問,定會是五花八門,超出老師的想象,老師有時也難以應付一些沒有預設的問題,于是我把提問的范圍縮小到一句話。投影出示:看看周圍沒人,珍妮拿起娃娃,裝到書包里,跟在人們的后面,來到街上。學生齊讀以后,師問:你有什么問題想問問大家?學生舉手非常踴躍,有的問:“珍妮為什么要把娃娃裝到書包里?有的問:“珍妮為什么要跟在人們的后面?”學生提出問題,我及時地表揚,在投影片上畫上“?”,鼓勵學生解答問題后,我變“?”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