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閃光的金子”
《“閃光的金子”》這篇課文,主要記述了上海的一位普通的水電修理工——徐虎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感人事跡。在學習這篇課文之前,我對著那本開學初就已經(jīng)寫好了的教案反反復復的看了好幾遍?傆X得對于這樣一篇字里行間都流露著徐虎一心為他人著想,平凡中流露著偉大的佳作,仍然采用原有的方法去加以理解和體會的話,很容易給學生留下一種按部就班、死板硬套的學課文、走過程的感覺,自然也就會大大降低文中的感情色彩。因此,我毅然擺脫了教案的束縛,重打鼓另開張,在心中打下了一個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腹稿教案。你瞧:
我們已經(jīng)初讀了《“閃光的金子”》這篇課文,你能談談自己對課文題目的理解嗎?
自讀課文,請你找出文中最讓你感動和敬佩的詞,并說出令你感動的理由。
雖然長長的一篇課文只用了少的不能再少的兩個問題。但是我卻覺得這是一種很好的突破。因為這兩個問題在很大程度上體現(xiàn)并落實了以學生為主、尊重學生個人的認識、感情和體會的教學理念,很容易的就把學生的積極性調(diào)動了起來。讓人意外的是,有一個學生竟抓住文中的“1985年”這個數(shù)字,發(fā)表了自己的一番感慨。他說,“徐虎從1985年就開始為附近的居民做好事了,現(xiàn)在算起來已經(jīng)19個年頭了,而我今年才8歲,在還沒有我的11年前,徐虎就已經(jīng)開始做好事了。這么久了都沒有改變過,真是太不簡單了!”這個學生的話真是感人肺腑,大家不約而同的為他送上了熱烈的掌聲。如此精彩的發(fā)言一個緊挨著一個,課堂上高潮迭起。如果說學生是在學習和理解這篇課文,倒不如說是在剖析和品味徐虎這個人。
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學生們脫離了老師一個又一個問題的約束——不用再為了迎合老師的問題而去勉強的回答,把一個個、一處處靜止不動的文字,描述成了一幅副感人的、栩栩如生的鮮活畫面。
在這一幅副畫面的背后,有學生的想象,有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也有學生自我的感情色彩。因為其中有了學生的自我感情色彩,使得文中主人翁徐虎的形象更加的高大起來。學生讀起這篇課文來自然也就多了幾分真情,少了幾分僵硬。真是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呀!現(xiàn)在想想,如果我延續(xù)了當初教案中的過程安排的話,不知道還會不會收到同樣的效果了。
理解課文,體會課文中的寓意和道理,是每篇課文中都會遇到的問題。我覺得在這其中應該更多的融入一些學生自我的感情色彩,設計一些能讓學生真正亮出自我的少而精的問題,堅決果斷的舍棄那些可有可無的環(huán)節(jié),使學生在更大的問題空間之中徜徉和馳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