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樂的潑水節》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3份
教學課時
三課時
教學過程:
〖你正在瀏覽《老百曉在線》提供的文章〗
一復習檢查,導入新課
1.聽寫詞語
2.一分鐘內自我檢查訂正,并跟同桌說說,你找到寫錯別字的原因。
3.導入新課。
二營造氛圍,激發情感
1.屏幕呈現傣族人民潑水的歡樂場面。
2.去了西雙版納你最想干什么?
3.師生共演坐火車去西雙版納。
三整體感知體驗歡樂
1.自由朗讀課
(提醒朗讀時注意讀書姿勢、表情等)
2.課件出示問題。
你能從文中找出描寫潑水的句子和歡樂的場面嗎?試試看,相信你能找到的。
(引導學生回答問題時回答完整,并對回答好的同學,老師示范表演潑水的動作并送上祝福的話。)
3.屏幕出示潑水場面。
①指導學生有序觀察畫面。
②師生共演潑水的動作。
(讓學生知道應一邊潑一邊送上祝福的話。)
③指名表演。
a 生評。
b 詢問有幾種潑水動作。
(老師舉例點拔,讓學生明白灌和潑的不同之處。)
④學生自由朗讀。
朗讀內容:“開始潑水了,你拿瓢往我衣領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潑,老人、小孩、姑娘、小伙兒,個個身上濕淋淋,人人臉上笑開了花。”
⑤指名讀,師生共評。
⑥個人大挑戰比賽讀。
4.傣族人民為什么要互相潑水呢?
①生生互說。
②生自由朗讀。
③小組比賽讀。
5.如果你是傣族人民,潑水節這一天早上你會干什么?
四鞏固練習,推向高潮。
(師帶“記者證”)
1.傣族人民你們好,我是靈寶電視臺的記者,詢問一下,老爺爺你為什么要在清水里滴香水,撒花瓣?
2.小朋友,你的身上濕淋淋的,你高興嗎?
3.老媽媽,天色已晚你怎么還不回家呢?還想參加什么節目?
4.讓我們看著這優美的環境,聽著舒緩的音樂,跟隨老媽媽一齊參加其他的節目好嗎?(“老媽媽”領讀第三自然段)
五學會祝福,練習說話
西雙版納這里的景色迷人,傣族人民熱情,更讓我們領略了他們獨特的風俗習慣,我真是不愿離去,在臨走之時,把你們美好的祝福送給傣族人民好嗎?
六認讀生字,指導書寫
1.師生表演坐火車回學校。
2.屏幕出示:“吉”“祥”“淋”“濕”
a 交朋友
b 說說喜歡哪個詞語
c 識記方法
d 書寫時注意事項
e 書寫
七課外延伸,選擇練習
1.把這歡樂的潑水節的熱鬧場景介紹給你的爸爸、媽媽或你的好朋友。
2.搜集其他少數民族的傳統節目。
3.依照《歡樂的潑水節》,任選一個其他民族有代表性的節目簡單介紹。
教材分析:《歡樂的潑水節》這課緊扣“歡樂”記敘了居住在西雙版納的傣族人民歡度潑水節的情景,初步進行尊重各民族風俗習慣的教育,全文有三個自然段,第一自然寫鳳凰花開了,一年一度的潑水節到了,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部分,這有五句話,具體生動地寫了潑水節的歡樂場面,第一、二句寫人們做的準備,第三、四句寫潑水的場面,第五句點出了潑水的象征意義,第三自然段略寫了潑水節的其他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