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樂的潑水節》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3份
5.出示傣族人民過潑水節的錄像。師生觀看。
6.體驗后,觀看后,把你們看到的、感受到的帶進句子再讀,男、女生賽讀3、4句。(以上環節設計,重在創設情境,激發想像,體驗感悟,讀出層次,突破難點,讓師生融情于文,體驗師生與文本的對話過程)
d第三個層次:5句
1.角色體驗:師指一學生,你身上濕淋淋,為什么臉上還笑開了花?
2.生說:(略)
3.出示第5句,你來讀讀。
4.師述:怎能不高興呢?怪不得人們那么高興,原來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潑出去的水會給人們帶來幸福呀,帶著新的感受再讀3-4句。
5.生讀3-4句。(此環節設計是讓學生更深刻領悟潑水的象征意義,領悟傣家獨有的風情,從而更好的突破重難點)
三.第三自然段的教學,我進行了弱處理
a.出示課件,《月光下的鳳尾竹》響起。師伴以音樂,渲染氣氛,以讀代講第一句。
b.第二句,以聲像手段烘托,讓學生在樂聲中唱起來,跳起來,在象腳鼓聲中賽龍舟。在禮炮聲中,在五彩濱紛的煙花中,感受潑水后歡快的熱烈場面,讀出高興,不忍離去的心情。
1.聽音樂(二上音樂課本中的《金孔雀輕輕跳》伴奏帶響起)師生唱、跳金孔雀
2. 象腳鼓聲響起,看:賽龍舟
3.聽、看放煙火
4.師生讀最后一句話四、回歸全文用讀給在座的老師聽,讓在座的老師聽了你們的朗讀也想去西雙版納過潑水節,激發學生聲情并茂的朗讀全文。
五、生字教學
1.出示生字:“吉”、“祥”
2.給生字找朋友
3.觀察寫時要注意什么?
4.師范寫“祥”生字
5.生描紅臨寫。
板書 20.歡樂的潑水節
提 端 滴 撒
灌 潑
吉祥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