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北京!》第二課時說課稿
一、教材說明:本文生動地再現了2001年7月13日晚上我國申奧成功的喜訊傳到時 ,北京人民欣喜若狂,聚集到天安門廣場熱烈慶祝的歡樂場面。全文共有4個自然段。其中第三自然段是重點,主要寫了天安門廣場上沸騰的場面。具體寫了如流的人潮涌來,滿把的鮮花拋向天空,旗幟飛揚,龍燈舞動,鑼鼓喧天,禮花繽紛,此時的天安門廣場一切都是沸騰的,是“歡樂的海洋”。文章緊扣人們的活動繪聲繪色繪情,生動再現了2001年7月13日晚上北京的狂歡不眠之夜,再現了天安門廣場上慶祝申奧成功的熱烈場面。第四自然段,言簡意深,不僅僅是篇末點題,也再一次地表達了中國人民決心奉獻給世界一屆歷史上最出色的奧運會的信心,表達了中國人民愛國強國的滿腔豪情。
二、教學設計:
由于學生年齡特征,他們對奧運會的了解是比較膚淺的,申奧的深遠意義更是無法理解。課文主要描寫的是申奧成功后,北京人民欣喜若狂,聚集到天安門廣場熱烈慶祝的歡樂場面。雖然了解沸騰的原因,但是學生對當時的一些場景的感受還是比較模糊的,因此本課的設計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及教材特點,整個教學以朗讀為主線,啟發學生讀懂詞句,體味情感,同時借助多媒體課件,多方位,多角度地展示課文,再現當時沸騰的情形,從而讓學生更好地感悟文本、體驗文本,感受當時的群情激奮。
教學時全文就讀成了一個詞“沸騰”。引導學生觀察插圖,抓住文中重點段通過形式多樣地讀,通過字不離詞,詞不離句教學理念,幫助學生感悟“沸騰”在課文中所蘊涵真正含義,感受天安門廣場人們慶祝申奧成功的熱烈場面。再通過“沸騰”引出第三自然段的學習。學生帶著自己的感受自由練讀,自主學習,找出能夠反映北京沸騰的語句,再結合“人多”“狂歡”“歡樂的海洋”等詞語的理解,來理解每句話的意思,體現了充分尊重了學生的獨特感受,讓學生在讀中感悟;第三自然段,既有利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也訓練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并用我們學過的成語來形容此時此刻的北京,達到了學有所用,融會貫通。然后在學生充分感悟、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二、三段。通過整體地讀讓學生融入到課文情境中,充分地、真切地感受申奧成功的喜悅。在這種喜悅的氛圍下,再讀“中國贏了!中國贏了!”體會兩個“!”,讀出自豪興奮之感。最終的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2008,北京!”整堂課以不同形式地讀,不同目的地讀,讓讀的要求逐步提高,讀的情感逐漸升華,讓學生做到真正地讀書、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