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意的喚醒案例:(二年級的《登鸛雀樓》)
(導入和初讀環(huán)節(jié)完成后)
師:讀詩讀詩光讀還不行,還要邊讀邊想。現(xiàn)在老師讀,你們邊聽邊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老師開始讀第一句:“白日依山盡”,邊讀,音樂想起,隨著音樂老師整個上身以及伸展的雙臂邊隨著畫面緩緩下落,一遍結束又接著再這樣進行了一遍。
師:小朋友,聽了老師的朗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太陽下山了。
生:我仿佛看到太陽在慢慢地落下去。
生:我仿佛看見太陽已經(jīng)落到山那邊去了。
師:說的真好呀,太陽下山了,太陽就要沒有了,就是詩中的哪個字啊?
生七嘴八舌說的:“盡”“盡”……
師:對了,這里的“盡”就是指太陽落山了,就要沒有了。
生:我還知道太陽是靠著山落下去的。
師:你真會開動腦筋,對呀,太陽是靠著山落下的,所以詩里說是“依山”。
師:太陽是怎么落下去的?
生:是慢慢的。
師:它為什么落的這么慢?她還想干什么呢?
生:它還想看看美麗的風景。
生:它不舍得走。
生:它還想讓自己的陽光多照照。
……
師:那你能把太陽的依依不舍讀出來嗎?
生讀。個別讀,女生讀,一起讀。
師隨機評價
(好留戀啊!真是依依不舍!多好啊!多美啊!真是不想走啊!)
師:太陽落得那么慢,原來是依依不舍啊!那么站在鸛雀樓上,還能看見什么呢?
生:看見黃河流入大海。
師:你能來讀讀這一句嗎?
生讀(聲音比較輕,比較慢)
師:哦,我看到了水在慢慢流。
生再讀(還是這樣輕輕的)
師:小朋友都還沒有看見過真正的黃河水是怎樣流入大海的吧,想去看看嗎?
生:(大聲)想!
師:那么今天我們就一起去看看。
播放錄象:(黃河水洶涌奔騰,奔流不息的流動畫面伴隨著嘹亮的歌聲號子。)
(學生看的很認真,伴隨著洶涌的波濤不時發(fā)出驚訝聲。)
師:看了錄象,你還能象剛才那樣讀嗎?誰來讀一讀呢?
生一:黃河/ 入海流。(聲音有力洪亮)
師:多有力啊!
生二讀
師:水流的多急啊!
生三讀
師:多么洶涌澎湃啊!
生四讀
師:好有氣勢啊!
……
(在老師的激勵下,學生越讀越起勁,越讀越有氣勢,完全投入了黃河的急流中。)
師:讀著讀著,我真想對黃河說,你真( )
生:我真想對黃河說,你真洶涌。
生:我真想對黃河說,你真大。
生:我真想對黃河說,你真有氣勢。
生:我真想對黃河說,你真壯觀啊!
……
師:站在高高的鸛雀樓上,看著美麗的夕陽,看著洶涌奔流的黃河水,真象是欣賞一幅絕妙的圖畫。于是我更不想走了,我掂起腳,伸長了脖子,想看更美更多更遠的景色,可是還是看不著,怎么辦呢?小朋友能想個辦法嗎?
(學生爭先恐后舉手)
生一:只要再爬上一層樓。
生二:只要登上更高的一層就可以看見了。
師:小朋友真聰明,和詩人想的一樣。
出示:“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師:原來要想讓自己的眼睛看的更遠,那就只有再上一層樓。誰來登一登呢?
生(讀)
師:恭喜你,你已經(jīng)上去了。
生(讀)
師:你也登上去了,祝賀你!
師:還有誰想和老師一起去登樓觀景的,想去的就站起來。
(學生一起朗讀,聲音太響,于是老師提醒小朋友一起朗讀的時候要注意保護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