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和小羊教學設計(第二課時)
一、導入
師:每個人都有自己最喜歡吃的東西,同學們,你們最喜歡吃什么?能說說它的味道嗎?
師:我們吃東西的時候總是能夠品嘗出它們各種不同的味道,吃得津津有味。可是你們知道嗎?如果我們能夠用心地讀一篇課文,也能把這篇課文的味道讀出來呢!這節課我們就繼續學習課文《狼和小羊》,一起有滋有味地來朗讀這篇課文。(板書:味道)
二、復習檢查
1、說說對狼和小羊的印象。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同學們對狼和小羊都有了些了解,誰來說說狼是一只什么樣的狼,小羊是一只什么樣的羊?(說準確的上臺板書)
2、這則寓言講了一件什么事?狼幾次找碴?
3、那我們就看看狼為了吃小羊是怎么找碴的。
三,指導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一)學習第一次找碴。
1、誰愿意當那只狡猾的狼?誰想當溫和的小羊?其他同學讀敘述部分。
2、指導朗讀。
(1)小羊:你覺得自己讀得好嗎?(好:自信。不好:沒關系,只要你多聽、多學、多讀,就一定能讀好,呆會老師還讓你讀。努力啊!)。
(2)狼:你覺得自己讀得怎么樣?(好:自信,你能說說你為什么這么讀嗎?給大家介紹經驗。有誰覺得不服氣,認為自己能讀得比他更好的?不好:哪里不好?那你說,讀得不好該怎么辦?(老師介紹來年各種方法:①讀課文:那就請你再讀讀課文再好好體會體會,其他同學也吸取狼先生的教訓,把第二自然段再讀一遍。②聽別人讀:你想聽誰讀?那請你認真聽,想想他哪讀的好,等會再讓你讀。))
(3)師:失敗是成功之母,讀得不好沒關系,只要我們努力了,認真學習了,那就一定能成功!
(4)繪聲繪色讀。
師:我們經常用一個詞來形容一個人朗讀得很好,就是“繪聲繪色”(板書),說明他朗讀時不但讀得好,而且臉上還有生動的表情。不知道同學們能不能把狼的話繪聲繪色地讀一讀?(師可范讀)
(5)理解“上游、下游”。
找學生:你說,狼說的話有道理嗎?為什么?(因為狼站在上游,小羊站在下游水是不會倒流的。)那你能把狼和小羊貼到他們的位置上嗎?
(6)語句對比。
①師:狼在小溪的上游,羊在小溪的下游,水是不會往上流的。所以小羊吃了一驚,問?(生答,出示:“我怎么會把您喝的水弄臟呢?”)
②指名讀。提問:這是一個什么句?什么意思?(或:那你們說,小羊會不會把狼喝的水弄臟呢?)
③出示:“我不會把您喝的水弄臟。”
④讀一讀,在這篇課文中,用哪一句更好?為什么?(吃驚,溫和。用吃驚溫和的語氣讀一讀。)(如果回答不出來,讓學生再讀讀,或提問“小羊聽了狼的話,心里?再讀讀這兩句話,看看哪句能體現小羊吃驚的語氣。”你還可以從這句中讀出什么語氣,什么味道?)
⑤完整讀第自然二段。指名讀。
(二)學習第二次找碴。
1、過渡:師:小羊有理有據的反駁讓狼無話可說,第一次找碴失敗了,可狼才不甘心呢,于是,他又找了第二個借口。同學們聽——(教師讀4、5自然段)
2、指導朗讀。
(1)同學們,老師讀得怎樣?誰敢向我挑戰?和我比一比?想知道我讀得好的秘訣嗎?那是因為我把課文讀了很多遍,你們如果想贏過老師,那也得多讀幾遍課文。想讀狼的話的同學讀第四自然段,想讀小羊的話的同學讀第五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