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和小羊》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本課是一則寓言故事.記敘了狼為了吃小羊而故意找碴兒,小羊據理申辯,狼雖然理屈詞窮,最終還是蠻不講理地撲上去.通過這則寓言,告訴我們:狼的本性是兇殘的它是一定要干壞事的,對狼這樣的壞家伙只講道理是不行的.課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借助對話與寫狼三次找碴兒和小羊兩次據理申辯,來推動情節的發展,揭示寓言的寓意.
【學生分析】:
二年級的學生具有好奇,愛表演,易感染的心理特點,容易被有趣的故事所吸引.在教學這一課時,學生已經能初步理解課文,并能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體驗感受,達到感情的共鳴,同時也能聯系學生的經驗世界和想象世界,用上課文中的詞句,能有效地培養寫話能力,促進思維的發展,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這也正是學習本課的有利因素.而不利因素在于學生朗讀課文時語氣不足,不夠大方.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學會生字,認識并理解課文中的"故意找碴兒","溫和""氣沖沖""背地里","爭辯","可憐","齜牙","逼近"等詞語.
2,技能目標: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3,德育目標:學生能認識到狼的本性是兇殘的,對狼這樣的壞家伙只講道理是不行的.
確立教學目標的意義:
(一)有目標的閱讀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和質量.
(二)在語文實踐中學習科學有效的記憶方法.根據兒童的認知規律,指導學生把自己的經歷和知識閱歷帶入閱讀中,記憶會更自覺,更有意義.
(三)以使學生在語文實踐中學會更準確,有效地表達.
【教學重點,難點】:
1.讀準字音,區別字形.
2.理解課文內容,重點是狼三次找碴兒的經過.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想象.
【教學準備】:
卡通頭像,課件
【教學實施過程】:
一,激趣導入,創設情趣
出示狼和小羊的頭像.小時候,我們都聽說過《狼來了》的故事,誰能告訴我,狼是一種什么樣的動物 羊又是一種什么樣的動物呢 一只兇惡的狼和一只溫順的小羊碰到一塊兒會發生什么事呢
(課件呈現課題)讀題.
結果怎樣 這個故事又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學習了這篇課文,大家就知道了.
利用情境教學,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積極性,讓他們帶著滿腔熱情和好奇進入本課的學習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課件呈現生字詞)
在這一環節中,教師充分尊重學生個性,愛好,以學生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讀文,利用多媒體課件活潑,生動的特點,進行有趣的生字學習,師生間的距離近了,學生樂學了.
三,圖文結合,研讀品味
本文內容淺顯,語言生動形象,狼和小羊的三次對話的敘述方法基本相同.教學時,采用"扶","放"相結合的方法進行.在教學中,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指導學生自學后兩次對話.
1, 教師引導,讀中悟情.
指名讀全文,學生邊聽邊思考:狼到底想干什么 (板書:想吃)狼想吃小羊,想到怎樣的程度呢 課文第二節有個詞兒,誰能找出來 能換成別的詞嗎
2,狼是個專做壞事,非常殘忍的家伙,他打算怎么吃小羊呢
3,小聲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什么叫找碴兒 故意找碴兒是什么意思 這說明狼是很狡猾,很陰險的.
(課件出示第一次找茬)誰把狼第一次找碴兒的話讀一讀 (注意讀出狼說話的語氣)
狼第一次找碴兒后,小羊說了幾句話 第一句是什么意思 (反問句)為什么說狼是故意找碴兒 讀三自然段,同桌互相討論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