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動物過冬》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小動物過冬》這篇課文極富童趣,貼近兒童的生活。這是一篇擬人體的童話,學生喜歡學,愛讀書。這課的重點在于了解小動物不同的過冬方式。
學生分析 我們班的小學生對朗讀都非常有興趣,并能在朗讀中提出自己的見解、表達自己的感受。喜歡模仿各種語氣、神態、動作進行朗讀和表演。低年級的學生對新奇的事物有很大的好奇心,也很喜歡小動物,所以本課的內容很適合學生。
設計理念 1、《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所以本課以讀為主,引導學生在讀中學,“演”中悟。
2、設計形式多樣的活動,激發學生的表現欲,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積極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充分肯定每一個學生的進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教學要求: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會分角色朗讀課文。
2 學會本課十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八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 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動物過冬的有關知識,懂得對好朋友要關心.
教學重難點:重點學習課文三至七自然段,了解小動物的不同過冬方式,體會小動物之間的互相關心。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1、小朋友們,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認識了三個小動物,它們是----- (出示三個小動物)
知道了青蛙、小燕子和小蜜蜂是(好朋友)。它們常常在一起(唱歌跳舞),日子過得(很快樂)。
2、就這樣日復一日的過去了,秋天到了,秋風刮起來了,天氣漸漸涼了,這一天,它們又聚到一起了,今天呀,它們可是在商量過冬的事。(師出示三個小動物,擺好,理解“聚”。)多么親密的好朋友呀,真讓我們羨慕。齊讀:【出示:一天,青蛙、小燕子、小蜜蜂聚到一起商量過冬的事。】
二、感知體驗
1、學生自主探究。
師:那這幾種小動物是怎樣過冬的呢?下面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讀課文的三至七自然段,然后告訴大家你喜歡的小動物是怎樣過冬的。(學生自由讀)
2、組織交流。教師適當點評。
(可愛的小燕子、勤勞的小蜜蜂、會學習的孩子。)
三、對話探究
1、學習燕子的過冬方式。
〔1〕我們先來看看小燕子的過冬方式吧! 板書:飛到南方去
〔2〕小燕子為什么要飛到南方去? “暖和”讀準音。
〔3〕小燕子是怎么說的?誰來讀? 【出示第三自然段內容】
(指多名學生讀,多角度,有個性的讀。每讀一個人教師都要適時的評價,“這是一只( 可愛、聰明、勇敢、自信 )的小燕子。”)
可愛的小燕子,你是不是就呆在南方了呢?你還會來嗎?
師:像小燕子這樣秋天飛到南方去,春天又飛回來的鳥兒叫候鳥,這種過冬方式叫“遷徙”。 板書:遷徙
師述。(看燕子南飛圖)
2、學習青蛙的過冬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