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蘭芳學藝》教學實錄、分課時設計、反思
師:這樣讀也不錯。
(4)其他小朋友再讀讀課文,你認為怎么讀能讀出敬佩、贊美之情,你就怎么讀。好,各人讀各人的。
四、擴讀實踐
1.小朋友,你們還想了解梅蘭芳學藝時勤學苦練的其他故事嗎?請聽(按)《梅蘭芳學藝故事之二——勤背戲詞》,請小朋友仔細聽,看誰聽一遍就能回家講給爸爸媽媽聽?
(播放故事)
2.愿小朋友向梅蘭芳學習,從小苦練各種本領,長大成為京劇大師、書法大師、國畫大師、音樂大師、大律師、大建筑師、特級教師等等,成為祖國需要的有用人才!
五、作業
*題:讀讀背背四字詞語。(略)
題:回家練講《勤背戲詞》的故事。
題:用多種方法、多種途徑去收集古今中外名人勤學苦練成才的故事。
師:下周我們舉行講故事比賽,把你們講的故事用磁帶錄下來放在檔案袋里,評出lo名故事大王。
六、評析
以上教學實錄在以下幾個方面值得大家借鑒和學習。
1.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為學而教,因學論教。
“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是新一輪課改最重要、最基本的理念,如何在教學活動中實踐這一理念?我認為“為學而教,因學論教”是非常重要的教學策略。學生在上《梅蘭芳學藝》這課之前,動手又動腦,用多種方法、通過多種途徑去了解了梅蘭芳,對課文內容也有了初步了解,課文基本上都能讀通了,老師在課堂上就沒有從零起點開始,而是順應學生的心理需求,首先讓學生匯報有關梅蘭芳的知識,因為學生經過課前的準備,已經急于要表現自己了。這樣做,就是了解學情,順應學情,滿足學情。在學生匯報的過程中,隨機進行生字讀音的矯正,解釋“世界聞名”、“京劇大師”、“不是唱戲的料子”等詞語的意思,不露痕跡地進行學習方法的點撥,同時把理解、表達的訓練穿插其中。這樣教路順著學路走,沒有牽的痕跡,沒有教的痕跡,顯得自然、熨帖,在不知不覺中提升了學情。由此在學習過
程中學生增進了對梅蘭芳的了解,語文能力得到了訓練和提高。
2.致力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是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第一個基本理念。語文素養包括:字詞句篇的積累、語感、思維品質、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聽說讀寫等語文實踐能力,文化品位、審美情趣、知識視野、情感態度、思想觀念等內容。綜觀整個教學過程,應該說老師致力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首先是拓寬了學生的知識視野。學生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所獲得的知識遠遠超過了教材本身。其次是提高了學生的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整節課營造了一種濃厚的梨園氛圍。課間播放京劇片段,課上展示京劇臉譜、服飾,欣賞旦角、小丑、梅蘭芳的演唱,發放京劇臉譜的獎品,課結束時老師清唱京劇,課件制作精致,畫面裝飾具有民族風味。所有這一切,營造了一種濃厚的京劇文化氛圍,整個教學過程就是美的熏陶感染過程。再次是讀說聽等語文實踐能力得到了訓練和提高。第四,思想觀念得到了提升。如:對勤才能補拙,勤學苦練就能練出過硬的本領等加深了認識。另外在語感、積累、思維品質、學習方法等方面學生也有收獲。
3.課程資源得到了比較充分的開發和運用。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運用,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在《梅蘭芳學藝》這一課的教學中,不僅僅教材是課程,京劇片段、網上下載的資料、課外閱讀中獲取的信息、兒童故事等都成了課程。學生更成了鮮活的課程。比如三處語文實踐活動,一是匯報對梅蘭芳的了解;二是根據閱讀材料說一句帶“!”的句子;三是練說“梅蘭芳先生,我想對您說——”。這樣的練習設計寬泛、答案不是惟一。面對這樣的練習,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根據自己的理解、體驗作出相應的反應或應對。這樣就照顧到了全體學生,張揚了學生的個性,開發了學生的潛能,讓學生自己也成了一種重要的課程。我們只有樹立新的課程觀,開發利用語文課程資源,我們的語文課程才可能充滿生機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