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蘭芳學藝》教學實錄、分課時設計、反思
4.教學既富有情趣又充滿了情感。
我們都知道于永正老師的“五重教學法”,其中“重情趣”是五重的第一重。教學沒有情趣,學生就不感興趣;沒有興趣,一切都免談。所以新的課程目標中,不管是識字、閱讀還是習作,都把喜歡學習,有主動學習的愿望擺在第一條。重情趣是讓學生喜歡學習,有主動學習愿望的重要前提。《梅蘭芳學藝》一課,正因為把滑稽可笑的京劇臉譜、華美的京劇服飾、空靈優美的京劇片段引進了課堂;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練眼神的艱辛;迎合學生喜歡聽故事的心理,在課堂上放起了故事等。整個教學直觀形象,充滿了情趣,有利于學生感知、感受梅蘭芳的勤學形象。我以前在李吉林老師寫的文章中看到這樣一句話,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這句話是:有了形象的感受,才有情感的被激起。也就是說,學生看到了或者說仿佛看到了語言文字所描繪的形象,他就能入境、人情、動心,心靈受到洗禮。《梅蘭芳學藝》一課所有情境的創設都是為了讓學生感受京劇、感受人物的形象。正因為有了形象的感受,學生不僅學得興趣盎然,而且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充滿了對梅蘭芳的敬佩和贊美之情。所以說這節課的教學既富有情趣又充滿了情感。
5.教師語言具有親和力,教態親切自然。
師生之間零距離,溝通才能無障礙。師生關系融洽、和諧,課堂氣氛民主、寬松,學生心理安全、自由,更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火化的進發。所以學生在課堂上有強烈的表現欲望。
6.合作學習是有效的。
小組內有分工,小組成員有幫助組內同學進一步完善答案的意識,有共榮辱的意識。“一人說得好,全組都有獎”這種方式更有利于激發學生合作的熱情。
第一課時:
一、教學要求: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 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其中7個字只識不寫,認識3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終于”說話。
3. 懂得勤學苦練可以彌補先天的不足,教育學生從小苦練基本功。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識字、寫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難點:抓住重點詞語來理解梅蘭芳是怎樣苦練眼神的。
三、教學準備:
梅蘭芳京戲磁帶、投影片、小黑板。
四、教學時間: 三課時
課時目標:
1. 認識本課生字,會寫“蘭、芳、藝”,理解部分詞語。
2.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了解京劇及梅蘭芳學藝的勤奮。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今天很高興認識同學們,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件禮物,一起來聽一聽。(播放梅蘭芳京劇《生死恨》的幾句唱詞)
師:聽了以后,你有什么問題想問?
[生可能問:1.這是什么?2.這是誰唱的?]
師答1這是京劇,是我國的國粹。
師答2這出京劇是梅蘭芳唱的。(打出梅蘭芳的大幅照片)
師:他就是梅蘭芳,他是四大名旦之一,是著名的京劇大師。這幅照片就是他正在唱戲時的情景。現在見到梅蘭芳你有什么疑問呢?[學生有的問:他是男的還是女的?有的問:他為什么打扮成這樣呢?他到底是怎樣學唱戲的?]
這么多問題,是老師告訴你們還是自己去發現?我們今天就一起來學習課文《梅蘭芳學藝》,跟老師一塊寫課題:梅蘭芳學藝(齊讀課題)讀準蘭、芳、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