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恩情 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游子吟》。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5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忙著”造句。
3、理解《游子吟》的意思,體會母親對子女的關愛之情,教育學生從小體貼、孝敬父母,懂得要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二、教學重點
如何讓孩子將《游子吟》這首古詩中的詩句在問中找到對應的句子,以及引導孩子感受體會這些句子所表達的母親對兒子的慈愛、關心,兒子對母親的感激之情。對學生有感情朗讀指導整和在一個情境中,運用何種手段激發孩子閱讀興趣,提高閱讀效率,
三、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歌曲引入
齊唱《世上只有媽媽好》
唱完這首歌,小朋友們想到了誰呢?
(我們的媽媽)
2、看圖揭題
是啊,自古以來,人們都說母愛是偉大的。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位母親,與她給予她孩子的愛的事情。
[板書:母親的恩情]
恩,讀ēn領讀。教“恩”,前鼻音,上下結構,上“因”下“心”。恩情,深厚的情意、恩惠。
3、人物出場
(1)出示孟郊母親圖。
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這幅圖,說說圖上畫了什么?
(一位老媽媽左手拿著衣服,右手拿著針線在一針針一線線地縫補衣裳)
這位老媽媽是誰的母親呢?
(2)相機出示孟郊圖。
[板書:孟mèng郊jiào]領讀。簡介孟郊,唐代著名詩人。40歲時才考中進士。中進士后,他到江蘇溧陽當縣尉,立即回家迎侍老母親。想起母親對自己的慈愛和關心,50歲的詩人禁不住心潮澎湃,激動地吟出《游子吟》,這首小詩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所吟誦。
<二>學習生字
1、過渡:這首小詩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所吟誦,想知道詩人母親怎樣的慈愛和關心,使得詩人寫出這首小詩的嗎?(想)那就請打開課本讀一讀吧!遇到不認識的生字詞,怎么辦呢?(用筆圈畫出來)
2、檢查自學情況
3、學習生字
<三>理解課文
1、配樂欣賞《游子吟》
[板書:《游子吟》]
引導生看文第四段
范讀,領讀,生齊讀,分組讀,個別讀
2、設疑引讀
(1)第一自然段
請小朋友們從文中找出與“臨行密密縫”相關聯的段落句子。
(第一自然段,夜深了,母親還在油燈下一針針一線線地縫著。)
借助插圖讓學生想象當時的場景,引導學生反復誦讀,讓他們體會母親不辭勞苦,對兒子的一片關愛之情。
(2)第二自然段
再請小朋友們從文中找出“意恐遲遲歸”相關的段落句子。
(第二自然段;她望著兒子說:“郊兒,你可要早點回來呀!”)
這句話中為什么不用孟郊而是用兒子呢?
(因為文中這句話前一句“母親把孟郊送到村外。”已經有了一個孟郊,后面這句若在用,就重復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