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篇之從《遠行靠什么》談“語味”和“文味”
1.讀。讀是一門藝術,語文教學中,對文章的感知靠讀,感悟靠讀,理解靠讀,情感的熏陶也靠讀。語文味是讀出來的,反復地讀、思考著讀、美美地讀。讓學生通過聽(聽老師范讀)、看(默讀)、讀(出聲朗讀,多種形式的讀)等途徑,從整體上感受語言,在讀的過程中逐步感知與理解文章。從而形成正確的語感、豐富的語言,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2.品詞、品句、品段。這方面,其實在教學時是有意識去思考和實踐的,比如第一自然段學習時抓出了詞語“只能”,后幾段學習對比了“滿載”和“載著”,“遠方” 和“海角天涯”,“行駛”和“奔馳”等等,但是不足之處在于,應該將“品”和“讀”更好的結合起來,以品促讀,以讀揚品。并更廣泛的應用的教學中,增加課堂的語文味。
3.語言美。教師的語言應該是藝術的語言、情感的語言、示范的語言。教師講課時一要干凈利索,精辟扼要,一針見血地突破關鍵性知識,不可拖泥帶水,切忌說破句、說顛倒等不合語法的現象和不時插入“嗯嗯”、“那個這個”之類的襯詞。二要文雅,要飽含情感,有文味、激情燃燒是語文課堂永恒的魅力。三要配合手勢和表情,以恰到好處的手勢和表情配合講課,盡力做到神采飛揚,有聲有色,妙趣橫生,切忌動作過大,形似表演,語文教學要門道,不要熱鬧;語文教學要表現,不要表演。而這些,也正是我的課堂所缺少的。通過對資料的查找,我學習到可以從以下方面改進自己語言的不足:①形象生動,繪聲繪色,具有言辭美;②抑揚頓挫,節奏鮮明,具有旋律美;③語速快慢有間,斷續適當,張弛有度,具有語聲美;④幽默詼諧,妙趣橫生,具有情趣美。
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努力去實踐以上幾點,努力讓語文課堂變得有語文味起來。
最后說點題外話,最近對于教學,我產生了很大的困惑和挫敗。有時覺得語文教學藝術高深莫測,甚至虛無縹緲。就算很努力認真的去學習,也無法讓我平時的那些不計其數的缺少語文味的常態課,突然變得妙趣橫生。究竟是自己方法不得當,還是能力不可及?持續無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