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冊《歡樂的潑水節》資料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198第四冊《歡樂的潑水節》資料
(一)歡樂潑水節
【感謝您瀏覽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課題關鍵字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網址是www.jcsycorp.com】
傣族是個愛水、戀水、惜水、敬水的民族,以水表示潔凈,每年傣歷六月中旬是傣歷的新年(傣語稱“桑勘比邁”,今年為1364年),也叫“潑水節”,期間人們互相潑水祝福,主要活動有浴佛、龍舟比賽、燃放孔明燈、放焰火、高升、丟包、跳孔雀舞等等。潑水節的水代表著吉祥、幸福和健康,因此被潑得越多越預示著新年的好運。
潑水節的具體日期每年都要按傣歷計算,大致在公歷4月14日、15日、16日這3天。第一天傣語叫“麥日”,與農歷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語叫“惱日”(空日),是新舊年交替中的過渡日子;第三天才是新年,叫“叭網瑪,意為歲首,人們把這一天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節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節日盛裝,挑著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開始互相潑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們一邊翩翩起舞,一邊呼喊:“水!水!水!”,鼓鑼之聲響徹云霄,祝福的水花到處飛濺,場面十分壯觀。
潑水節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也是云南少數民族節日中影響面最大,參加人數最多的節日。現在的“潑水節”已演化成群眾性的狂歡活動,街市里、廣場上到處見人們在相互追逐潑澆。主要的活動地點是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的景洪市及其它各地,昆明的云南民族村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二)潑水節的神話來歷
關于潑水節的來歷,傣族民間有一個動人的神話。
相傳,創世初期,天地不分季節,世間不分冷暖,人類難以生存。創世神見此情景,委派天神捧麻點臘(又名混桑或帕雅桑)把一年劃分為旱、雨、冷三季,為人間規定了農時,讓他按時降雨、放熱、降溫,使冷熱、雨水與人間的農時相符,為人間造福。捧麻點臘自恃法術高明,神通廣大,既不關心人類,又不遵守天規,亂顯神通,為所欲為,想降雨就降雨,想升溫就升溫,弄得人間雨旱失調,冷熱不分,秧苗枯死,人畜遭殃,各種災難接踵而來。
有個智勇雙全的傣族青年名叫帕雅晚,他親身經歷了人間的種種災難,決定把人間從災難中拯救出來。他用木板做成翅膀,飛到天庭,找到創世神訴說了人間的災難。于是創世神免掉捧麻點臘的職務,另派英達提拉神掌管天地的風雨冷暖。可是捧麻點臘不肯交出權力,仍在亂興風雨。英達提拉決心制裁捧麻點臘。他變成一位英俊的小伙子,去引逗捧麻點臘的七個女兒。七位美麗的姑娘都深深愛上了這位聰慧、勇敢的小伙子。小伙子眼看時機成熟,便把她們的父親如何作惡之事說了出來。七位美麗、善良的姑娘早就對父親的所作所為深感不滿,聽了小伙子的話更是義憤填膺。為了清除人間的災難,她們決定大義滅親。
從此之后,七姐妹對父親百依百順,深得父親的歡心。捧麻點臘見女兒們如此聽話,感到非常高興,在談笑中不知不覺泄露了自己的生死秘訣。他告訴七個女兒,火燒、水淹、刀砍、箭射他一概不怕,怕的是用自己的頭發做成弓賽宰(弓為弓、賽為弦,宰為心,意為心弦弓)。一天,姑娘們把父親灌得酩酊大醉,趁父親酣睡時悄悄拔下父親頭上的一根頭發做成了心弦弓,當她們把心弦弓對準父親的脖頸時,捧麻點臘的脖子就斷了,頭顱一落地就冒起火來,邪火到處蔓延。為了撲滅邪火,七個姑娘只好把頭顱輪流抱在懷里,直到它腐爛。輪換時,姑娘們都要打來清水,潑在懷抱頭顱的姑娘身上,沖去她身上的污跡遺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