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救母(二)》教學反思
全課的教學目標基本達到了,整體教學思路比較清晰,但仍有許多不足之處,如最后一段理解“高聳入云”時,可以讓學生上臺板畫。以后的教學中還要不斷的進行深刻的反思,只有思考多了,做多了,才能有長足的進步。
《沉香救母》教學反思
《沉香救母》是第四單元中的一篇課文,沉香的身上有許多好的品質,諸如堅強、吃苦耐勞、不畏艱險、一往無前等,但是考慮到本單元的主題“人間親情”,所以將沉香身上所有的品質定位于一點,就是他對母親的孝心,正是他對母親的一片摯愛之情,促使他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經歷千辛萬苦,最終救出母親的。最終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以下三點:
1、會寫“救”。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用心體會沉香的品質。
課結束了,趁熱打鐵進行反思,本課在教學設計方面重點想突出語言文字訓練,體現“語文味”,并在以下方面做幾點嘗試:
1、加強詞語教學。
(1)詞語教學:采用歸類讀詞語的方式。我將課文的詞語分為兩字詞語、四字詞語和abb式詞語,加強積累。
(2)近義詞教學:結合課文的具體語句讓學生用“感動”“激動”填空,理解兩個詞之間的差異,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并用“沉香的孝心感動了仙人。”這一句引入課文重點段。
2、重點突出、以讀代講
在細讀課文的過程中,直接切入課文的重點段第二段,引導學生自己默讀,邊讀邊畫出最能體現沉香孝心的詞語和句子,然后通過自己的朗讀表現出來。在第四段教學中也是采用以讀代講的辦法,老師的作用是重點點撥學生想象沉香經歷了怎樣的艱辛,又如何日思夜想媽媽的,通過配樂讀,老師引讀的方法加強了朗讀訓練。
3、體味語言的表述方式
語文的根在語言,應該讓學生體味到語言的妙處,感悟到不同語言所表達的不同意義。在第二段中我運用了詞語對比的方式,引導學生將“多少座”與“幾座”將“多少道”與“幾道”將“一個個”與“一個”將“一道道”一“一道”進行對比,從而感受到詞語的意義,并進一步感受到沉香經受的磨難。
對于“日思夜想”這一詞語的理解,讓學生結合實際想象沉香白天里什么時候最想媽媽?晚上又是怎樣想念媽媽的?由于學生有想念媽媽的親身體驗,很容易激發學生的情感,然后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課堂中的不足:
1、由于學生預習的差異,在認讀詞語時,個別學生認讀有障礙,在糾錯的過程中,用了很多時間,所以在處理課文時顯得有些倉促,當學生找到最體現沉香孝心的句子時,沒有放手讓學生結合自己的體會來談一談讀后的感想。
2、拖堂。因為已經下課了,讓學生想象母子見面時會說些什么顯得倉促。
3、本堂課老師牽著學生走的痕跡比較重,課堂生成不夠豐實。
4、生字教學內容少。本課只寫一個生字,有點少,應該再寫一個。
5、生字指導有些碎?梢宰寣W生先從整體入手,觀察字的左右結構在田字格中的占位,了解“救”是一個左右寬度基本相等的字,然后就重點筆畫加以強調。
6、課始,讓學生用三至五句話簡要地說一說《沉香救母》(一)這個故事,這個要求過于拔高,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能夠復述課文就不錯了。課堂上從學生回答的效果來看,的確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