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盒彩筆》教學設計
設計思路:本單元以藝術為主題。安排了兩篇主體課文和一個語文天地。學習本單元可以使學生初步感受到藝術的魅力。激發(fā)學生對藝術的熱愛,發(fā)揮各自的潛能,學習一些藝術的技能,感悟藝術的美,使自己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但同時語文的基礎知識和藝術技能也是一堂語文課的重點,所以在本課的學習中仍然以雙基為重,只是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加入了一些活潑的形式,我把課堂安排成四個板塊。
1、導入。2、 我會讀。3、我是小畫家。4、我是小詩人。每個環(huán)節(jié)都以學生的參與為主,老師起一個穿針引線的作用。
導入是通過謎語和談話導入。讓學生輕松進入學習。我會讀的環(huán)節(jié)通過學生和老師、老師和老師之間的比賽為主。達到把課文讀流利,理解課文內容為后面的我的小詩人做好充分的準備。通過我的小詩人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練習說話。在我是小畫家的環(huán)節(jié)展示班上同學的作品。第一起到鼓勵畫得好的同學。第二起到激勵其他同學的作用。在這個環(huán)節(jié)里面再找一些名畫,讓孩子們感受藝術的魅力。激發(fā)孩子追求藝術、勇于攀登藝術高峰的理想!
總之。希望通過本課的學習。激勵孩子熱愛美術,知道畫畫應該仔細觀察、認真練習。長大以后才能成為一名藝術家。畫出我們的美麗的今天和美好的明天!
教材分析:
這是一首北師大教材第三冊中的兒童詩,抒發(fā)了兒童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的情感,表達了心中的理想。詩歌語言生動,想象大膽,且瑯瑯上口,適宜于學生朗讀背誦。在學習過程中感受藝術之魅力。
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喜歡朗讀這樣瑯瑯上口的兒歌,而且這首兒歌中富有童趣的想象力,也是孩子們所喜歡的。在早自習時,孩子們回家讀了這首兒歌。對兒歌有了一些初步的認識。其中的一些生字,也通過查字典,問老師、同學,認識了不少。
教學目標:
1、學會認8個生字,學會寫9個生字。
2、欣賞文中的美麗的詞語。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感受課文所描述的美。
4、仿照課文,發(fā)揮想象編兒歌。
教學重難點:
1、 朗讀中理解課文,流利朗讀課文。
2、發(fā)揮想象編兒歌。
教學準備:課件、詞語卡片、面包樹、長翅膀的小姑娘、透明的海洋、綠色的太陽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師:今天早上我們讀詩歌,知道了丁丁有一盒什么啊?
生:丁丁有一盒美麗的彩筆。
師板書:《我有一盒彩筆》
生齊讀課題。
2、師:我們讀了課文,知道了丁丁用這盒彩筆畫了非常美麗的圖畫。究竟丁丁畫了
話了幾幅圖畫呢?請大家齊讀課文,邊讀邊思考這個問題。
生:齊讀課文,思考問題。
3、師:我們先來看看丁丁的第一幅畫畫了些什么?今天丁丁請我把畫帶給大家出示課件第一幅畫。好美的畫啊!請女同學朗讀第一節(jié)。男同學看著圖畫。邊看邊聽女同學的朗讀,思考詩歌里面和圖上都有的是些什么?
女生讀。
4、品析第一節(jié)。
a、師:丁丁畫首先畫了什么?
生:小河。
師:他用什么表示小河的呢?
生:他畫了一條藍色的直線。
師:你們想畫嗎?(想)
師:老師想請一個同學到黑板上面來畫,其余同學在書上右邊的空白處下面的位置畫。
生在黑板上畫直線。
b師:丁丁畫了一條直線后還畫了一條什么線啊?師用手做曲線的動作。
生:曲線。
師:怎樣的曲線啊?
生:紫色的曲線。
師:這紫色的曲線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