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靈動的“生成”熠熠生輝──《充氣雨衣》教學片段(精選17篇)
讓靈動的“生成”熠熠生輝──《充氣雨衣》教學片段 篇1
在學習《充氣雨衣》這篇課文中,我們經過探討、交流,知道主人公小林經過認真思考,幾次的修改后終于做成了能防止雨水淋濕褲腳的新式雨衣,受到大家的稱贊,課就該到了收尾的時候,于是我讓大家說說,在你的心目中,小林是個怎樣的人?有的說:“我對小林非常佩服,我認為他做成的充氣雨衣也非常棒!庇械恼f:“小林善于思考,不怕困難,通過自己的努力終于做成了充氣雨衣。”有的說:“我們要學習他那種堅持到底的精神,遇到問題能夠去克服,終于實現自己的愿望。”有的說:“他做的充氣雨衣一定很棒,我真想穿一下,這樣雨下得再大也不會淋到我的褲腿了!”……
大家都說得很好,我正想總結,小東舉起手,好象很著急的樣子,我趕緊叫他。他說:“周老師,小林發明了充氣雨衣,他是一個愛動腦筋的孩子。充氣雨衣好是好,可是我覺得也不是特別好。”他的話還沒說完,很多小朋友迫不及待地說:“有點麻煩的!蔽铱吹接泻脦字恍∈峙e起來了。我奇怪地問:“小林的充氣雨衣可是改了好幾次才完成的呀,怎么還會有麻煩?請你們給老師說說!毙〖t說:“小林的充氣雨衣是用氣囊做成的,就是說要在穿的時候用氣槍打足氣才能把雨衣像裙子一樣展開。如果沒有氣槍怎么辦?”小張趕緊舉手說:“這個問題有什么難的。只要用嘴巴吹一下就行了!毙∶髦钡卣f:“不行,不行,雨衣是臟的,用嘴巴吹多不講衛生呀!”大家都很贊同。小東說:“周老師還有問題,比如早上下雨我就用氣槍打好氣,然后雨不下了,我只能把氣囊里的氣放掉才能折攏,可是到了傍晚又下雨了,我又沒帶氣槍,那怎么辦?”對呀,又是一個問題!俺錃庥暌略诖驓獾臅r候,如果氣打的太足,就會爆破,那雨衣不就破了。多可惜!”小紅補充說。在他們的帶動下,大家嘰嘰喳喳地議論開了,好象都很有看法。我覺得他們說得非常有道理,我剛才怎么就沒想到呢?既然他們認為充氣雨衣有不足的地方,那我就抓住這個機會,趕緊拋出一個問題:“既然小林的充氣雨衣也有許多不足,那請你來幫小林改進一下,發明更好的新式雨衣?梢栽诩埳蠈憣,也可以畫畫設計圖紙。”大家都動手畫起來,寫起來。
過了10分鐘左右,不少同學都已經有初稿了,我請他們來交流。小芳說:“我想在小林的充氣雨衣上加一個小口袋,然后放上一把小型的專用氣槍,什么時候需要打氣只要拿出來就可以打了,很方便。”我連忙說:“那你需要去發明一個小型的專用氣槍,對嗎?”“對,我會向小林那樣,動手去做一做的!毙》己苷J真地說。我趁熱打鐵地說:“小芳的想法真好,是要向小林學習善于思考,積極動手的精神,相信你會成功的。”小鋒高舉雙手,好象自己很有話要說,于是我請他說!拔沂窍氚研×肿龅某錃庥暌碌臍饽覔Q成海綿,海綿不是也鼓鼓的,可以把雨衣的底邊撐開。海綿軟軟的,不用的時候可以折疊,多方便!”我說:“希望你也向小林那樣動手去試一試!毙∏俚膭撘庖埠懿诲e,她說:“我想把雨衣改成適合我們小朋友的連褲雨衣,這樣穿在身上不僅走路方便,而且雨下得再大也不會淋到褲腿!薄
想不到學生的發言如此精彩,我高興地說:“大家的想法真的太好了,小林聽了一定會很贊成的。希望你們回去后也向小林一樣,動手、動腦去發明創造新式的雨衣吧!”
【反思】
在課堂教學雙邊參與的動態過程中,師生之間是一種平等互助的關系。因此,作為教師,理應“以生為本”,充分發揮學生的課堂主權,尊重并珍視學生不斷變化的學習需要,并把它作為推進課堂進程的重要資源。只要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感悟,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教師就要靈活地調整教學,讓課堂的“預設”和即時“生成”和諧統一。蘇霍母林斯基認為,教育的技巧并不在與能預見到課的所有細節,而在于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中作出相應的變動。將即時的“生成”好好加以利用,這不僅是一種教育的科學,更是一種教育的藝術。在上述教學片段中,面對學生對小林的充氣雨衣提出的質疑,我先以傾聽者去傾聽學生的質疑,然后以引導者的心態調整教學,使教學過程富有了彈性,更富有了人性,讓智慧的火花一次次噴發。學生在這種民主、和諧的“學習場”中,積極投入,主動建構,大膽想象,通過自己的認知,大膽地說出小林發明的充氣雨衣有許多不足,并通過自己的積極思考,想出了許多改進的辦法和自己想發明的新式雨衣。更可貴的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雖然對小林的充氣雨衣提出異議,但對小林的那種積極動腦、善于創造的精神給予肯定,最后他們都表示要向小林那樣,動腦又動手,試著做做看。由此可見,教師在課堂上善于抓住即時的“生成”,并給予學生有效的點撥引導,將會使課堂出現意外的精彩。
讓靈動的“生成”熠熠生輝──《充氣雨衣》教學片段 篇2
學科:小學語文
課題:第三冊第四單元《充氣雨衣》
課型:略讀課
課時: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讀14個生字的讀音。
2.學習默讀課文,粗知故事大意。
3.想想生活中還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進。
教學重、難點:認讀生字 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課件 微機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明確目標
同學們,下雨時你穿過雨衣嗎?今天我們就來聽一個關于雨衣的故事。(板書課題:充氣雨衣)看著這個題目,你有什么問題嗎?(學生自由提問,引導總結出幾個問題:充氣雨衣是什么樣的,為什么雨衣要充氣,充氣雨衣有什么用等。)聽完了故事你就明白了。(師范讀或放錄音)
二、自主探究,預習新課
1.學生自由讀課文,邊讀邊畫出不認識的字,請教 “字典公公”,并把它多讀幾遍。
2.想一想,讀了課文,你明白了什么?
三、檢查點撥,釋疑解難
1. 課件出示課文中的生字,檢查生字預習情況
2.合作識字、游戲識字:
(1)抽詞語卡片比賽讀:卡片放在小組中間,輪流抽讀,讀錯的大家幫助他。
(2)同桌做“紅藍鉛筆”的游戲。同桌抽讀課后我會認的生字,會讀的字打上紅點,不會的字打上藍點,復習一會以后再抽讀帶藍點的字。
(3)四人小組合作,一人讀一個自然段,互相監督字音是否準確,互相幫助正音。
3.檢查生字自學效果,“開火車”讀詞卡。
4.質疑解難,探究學習
(1)學生起來讀課文,其他學生畫出不明白的地方。
。2)小組交流,教師巡視指導,再把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提出來全班共同討論。
(3)學生自由發言,教師相機播放課件。普通雨衣—旋轉的裙子—塑料救生圈—充氣雨衣。
。4)出示掛圖二,小林的充氣雨衣怎么樣?為了解決遇到的難題,為了做出這種新式雨衣,小林不斷地想辦法,他想了哪些辦法?(畫出小林想辦法的句子讀一讀。)
(5)遇到雨衣帶來的苦惱,別人沒想出辦法,小林卻發明了充氣雨衣,你想對小林說什么?
5.小結:小林肯動腦筋,善于觀察,想辦法解決了問題,真了不起!
四、回顧整體,拓展延伸:
1.你還有比小林更好的方法嗎?
2.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許多不太滿意的日常生活用品,哪些地方需要改進?(思考、討論、交流)
五、推薦閱讀文章
課后動手做一做,用我們勤勞的雙手讓生活變得更美好。大家課外閱讀自讀課本上的文章。
綱要信號
16、充氣雨衣
發現 想解決問題
充氣雨衣 受到啟發 發明充氣雨衣
受到稱贊
讓靈動的“生成”熠熠生輝──《充氣雨衣》教學片段 篇3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記敘文,作者記敘了一位“小發明家”小林如何發明了充氣雨衣。小林年紀雖然小,但她善于觀察,積極開動腦筋,大膽嘗試,當她遇到“下雨時,雨水順著雨衣的下擺流到褲腿上,被風一吹,冷極了”的問題時,就想到“得把雨衣改一改”,她一直在想如何改,后來觀察到裙子張開,觸發到把雨衣改成下擺是可以撐開的。但又遇到不知如何疊起來的問題。她又一直想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在一次游泳時,由塑料救生圈充氣變成圓環形的塑料氣囊,觸發到用塑料膜來做雨衣下擺,成功發明了充氣雨衣。小林是孩子們學習的榜樣,我們要做生活的有心人,遇到問題積極開動腦筋,想辦法解決。
【學情分析】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要讓學生自己默讀,再交流一下,看看他們是否已粗知大意。然后引導他們想一想或討論討論:日常生活用品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鼓勵學生像小林那樣,多動腦筋,動手做做看。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會認14個生字。
2、能力目標:
學習默讀課文,粗知故事的大意。
3、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想想日常生活用品有哪些需要改進。
【教學重點】學會默讀課文。
【教學難點】想想生活中還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進。
【教學方法】自主探究識字、小組合作檢查、默讀感悟。
【教學特色】
1、生自主學習為主體,創造各種機會,讓學生展現自我。
2、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宗旨,培養學生喜歡學習的情感。
3、以刺激學生的各種感官為突破,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記憶。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設懸導入
同學們,下雨時,看到你們穿著五彩繽紛的雨衣在雨中嬉戲真像一幅美麗的畫。不過,美中的足的是,雨水總是會順著雨衣的下擺流到褲腿上。你們想過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嗎?有一個叫小林的孩子,就動腦動手想了一個好辦法。
設計意圖:創設情景,把學生領入文中,更好把握課文內容。
二、自主識字,合作識字
1、自主識字,讀中識字:
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出不認識的字,請教教材中的“小魚兒”,如果“小魚兒”不能告訴你,就去請教“字典老師”。
2、合作識字,游戲識字:
⑴ 做監督員:
倆人合作,一人讀一自然段,互相監督字音是否讀準,互相幫助正音。
⑵ “開火車”全班輪讀生字:
把難讀的生字分組,開火車讀,分成翹舌音:充氣、暑假、差不多、粘在;三拼音節:聯歡、旋轉、氣囊、剪下。
⑶ 糾正字音的游戲:
出示兩個讀音,讓學生判斷哪個對,然后齊讀正確的字音。
⑷ 走迷宮游戲:
去掉生字的拼音,把生字設計成迷宮,學生讀對了,就能順利通過迷宮。
、伞 扒那脑挕保
同桌倆人合作,一人指字,另一個人悄悄讀給對方聽。
⑹ “接力賽”:
四人一組,第一個同學說出一個字的某方面特點,第二個同學在字卡中快速找出,并大聲讀出來。第三個同學說出或讀出在課文中的詞句。第四個同學再用這個字組一兩個詞語。
、恕〔乱徊拢
讓學生出字謎給同學猜,可以做動作,可以便故事、可以畫畫等。
設計意圖:通過各種各樣的方法識字,增強識字的趣味性,讓學生在快樂中識字。
三、讀通全文,感知內容
1、引讀:
⑴ 午放學的時候,隨著一聲春雷,下起了大雨……小林的雨衣──
、啤⊥砩希×痔稍诖采舷耄憨ぉ
、恰硬拍芙鉀Q這個難題呢?自由朗讀第四、五自然段。
⑷ 在兒童用品展覽會上,──
2、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設計意圖:以學生為主,老師和學生配合朗讀課文,師生互動,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說說你知道什么,培養學生對課文的感知能力,大膽說出自己的看法。
第二課時
一、質疑解難,探究學習
1、課文,畫出不明白的地方。
2、學生自由發言,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隨機播放課件。
課件演示:
普通雨衣→旋轉起來的裙子→塑料救生圈→充氣雨衣
小結:小林遇到難題肯動腦筋,善于觀察,想辦法解決問題,真了不起。
思考、討論。
、拧∵有比小林更好的辦法嗎?
、啤硬拍苁乖O想變為現實?
二、朗讀品味,表達情感
1、畫出文中自己喜歡的句子,反復練讀。
2、組內賽讀。
3、出示課件(小孩子穿著充氣雨衣),指導朗讀:
漂亮、實用的充氣雨衣穿在身上,可真神氣!讓我們一起來夸夸小林吧!
三、想象創新,激勵延伸
我們一定也想成為小小發明家,想一想:日常生活用品中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思考、討論、交流)
四、總結
同學們,只要你們善于觀察,勤于思考,親自動手實踐,一定會成為了不起的發明家。老師等著使用你們發明的新產品,相信這一天一定會到來!
五、課后實踐,勞動體驗
動手做做,改進一下你認為不太好用的一種日常生活用品。
【板書設計】
16、充氣雨衣
想 旋轉起來的裙子→做雨衣(板畫)
想辦法 敢嘗試
想 塑料救生圈 →做充氣雨衣(板畫)
【課后反思】
這篇課文是略讀課文,識字14個,字音不易讀準,字形比較復雜,所以我設計了讓學生按歸類識字,游戲識字等多種形式的方法識記,來調動學生識字的積極性。學生很喜歡識字這一環節。
讓靈動的“生成”熠熠生輝──《充氣雨衣》教學片段 篇4
閱讀課堂上,豐富的課堂生成是課堂魅力的標志之一,呈現多元化生成的課堂是充滿活力的動態過程,學生也享受到主人翁的活躍姿態。生成與預設是相輔相成的,精彩的課堂生成離不開科學周密的課前預設,預設是為了能更好地引和導,激發學生的思維火花,同時,又能把學生的思路往正確的方向引導,不至于為了生成,就任由學生漫無邊際地大談特談,這樣的課堂,只是表面上的活躍,實質上卻是無效的。但我認為,熟練地實踐“預設與生成”需要豐富的教學經驗作后盾,對于像我這樣的年輕教師而言,往往為了追求課堂的“穩”,就失去了嘗試課堂生成的勇氣,而且,預設也在無形中束縛了教學設計的“自由空間”,盡量從“穩”的角度出發,一環接一環地進行設計,不敢放手給學生,生怕一旦放手,就會在課堂中“波瀾”前束手無策。
《充氣雨衣》是一篇有一定科學知識的略讀課文,情節簡單,完全可以讓學生自主發現問題,自主討論解答,但我擔心課堂上的冷場或過于混亂,就打消了嘗試這種設計的念頭,而是循規蹈矩地從字詞到文本內容,一步一步領著學生走。教學后,我感覺到,課堂是“穩”的,但卻因此失去了生成帶來的壯闊美。
讓小朋友成為識字的主人──《充氣雨衣》教學反思
湖南省長沙市天心區黃鶴小學 莫艷輝
蘇霍姆林斯基曾深刻地指出“讓學生每天10到12小時坐在那里讀書、聽課、思考、記憶、回想、再現,以便能回答教師的問題──這真是一種無法勝任的、使人精疲力竭的勞動,它歸根結底會摧殘學生的體力和智力,使學生對知識產生冷漠和漠不關心的態度……”因此,新課程積極倡導和實踐學習方式的個性化,鼓勵學生從自己的視角出發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進行學習。
我在教學略讀課文《充氣雨衣》時,本文要求認讀生字16個,如果按照以往的方式教學這些令人難記的生字,孩子們一定會覺得頭痛。我一改往日的角色,讓小朋友分組學習,采取自己喜歡的方式認讀生字。這種開放性的學習,激發了學生們強烈的學習興趣,有的小組選出了一名小老師教他們、考他們;有的小組互相出字謎記生字,有的小組編順口溜,如學“暑”字,有個小朋友是這樣編的:太陽底下有來者。有的小組采取“加一加”、“減一減”的方法學習……輪到小朋友匯報時,他們個個興趣盎然,儼然一位小老師,而且學習效率也很高?磥,讓學生在玩中學、做中學、聽中學、游戲中學習、合作中學習,可以讓他們身體更多的器官參與學習,從而獲得學習的樂趣,同時也可促進他們的發展。
讓靈動的“生成”熠熠生輝──《充氣雨衣》教學片段 篇5
16充氣雨衣
學情分析: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要讓學生自己默讀,再交流一下,看看他們是否已粗知大意。然后引導他們想一想或討論討論:日常生活用品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鼓勵學生像小林那樣,多動腦筋,動手做做看。
學習目標
1.會認14個生字。
2.學習默讀課文,粗知故事的大意。
3.想想生活中還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進。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
同學們,下雨時,看到你們穿著五彩繽紛的雨衣在雨中嬉戲真像一幅美麗的畫。不過,美中的足的是,雨水總是會順著雨衣的下擺流到褲腿上。你們想過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嗎?有一個叫小林的孩子,就動腦動手想了一個好辦法。
二、識字
1.自主識字、讀中識字。
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出不認識的字,請教教材中的"小魚兒",如果"小魚兒"不能告訴你,就去請教"字典老師"。
2.合作識字、游戲識字。
。1)互做監督員:倆人合作,一人讀一自然段,互相監督字音是否讀準,互相幫助正音。
(2)"開火車"全班輪讀生字。
。3)"悄悄話"。同桌倆人合作,一人指字,另一個人悄悄讀給對方聽。
。4)"接力賽"。四人一組,第一個同學說出一個字的某方面特點,第二個同學在字卡中快速找出,并大聲讀出來。第三個同學說出或讀出在課文中的詞句。第四個同學再用這個字組一兩個詞語。
3、指名分段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導入 :
1、小朋友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充氣雨衣,請小朋友們跟老師寫課題,齊讀課題,小朋友們讀了它以后有什么問題嗎?
2.通讀全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引讀:
。1)下午放學的時候,隨著一聲春雷,下起了大雨……小林的雨衣--
(2)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
。3)怎樣才能解決這個難題呢?自由朗讀第四、五自然段。
。4)在兒童用品展覽會上,--
二、質疑解難,探究學習
1.默讀課文,畫出不明白的地方。
2.開火車接讀課文。(思考:讀了課文后知道了什么?想說什么?)
3.學生自由發言,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隨機播放課件。
課件演示
普通雨衣→旋轉起來的裙子→塑料救生圈→充氣雨衣
4.小結:小林遇到難題肯動腦筋,善于觀察,想辦法解決問題,真了不起。
5.思考、討論。
(1)你還有比小林更好的辦法嗎?
。2)怎樣才能使設想變為現實?
三、朗讀品味,表達情感
1.畫出文中自己喜歡的句子,反復練讀。
2.組內賽讀。
3.出示課件(小孩子穿著充氣雨衣),指導朗讀。
漂亮、實用的充氣雨衣穿在身上,可真神氣!讓我們一起來夸夸小林吧!
四、想象創新,激勵延伸
1.你們一定也想成為小小發明家,想一想:日常生活用品中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思考、討論、交流)
2.同學們,只要你們善于觀察,勤于思考,親自動手實踐,一定會成為了不起的發明家。老師等著使用你們發明的新產品,相信這一天一定會到來!
五、課后實踐,勞動體驗
動手做做,改進一下你認為不太好用的一種日常生活用品。
讓靈動的“生成”熠熠生輝──《充氣雨衣》教學片段 篇6
《充氣雨衣》教學雜談
【浙江省諸暨市浣紗小學 陳 燕】
《新課標》指出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手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因此我設計了小制作這一環節,即開發了文本資源,也培養了學生觀察能力和實踐能力。
《充氣雨衣》這篇課文是略讀課文,識字14個,字音不易讀準,字形比較復雜,所以我設計了讓學生按歸類識字,游戲識字等多種形式的方法識記,來調動學生識字的積極性。學生很喜歡識字這一環節。
【浙江省諸暨市山下湖鎮中心小學 王萍瑋】
〖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新課標中指出語文課程應該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的運用祖國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日語交際的能力。語文教學還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而且,學生生理、心理以及語言能力的發展具有階段性特征,不同內容的教學也有各自的規律。因此,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特點和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比如,識字與寫字的要求有所不同,1~2年級要多認少寫。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例如說科學性: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就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的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課文《充氣雨衣》等告訴我們無論學習和生活,都離不開動手和動腦,每一種發現和發明,都是人們用心思考、不斷實踐獲得的。
【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錢庫第四小學 陳芳芳】
教材的編寫具有明顯的時代精神,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這為教師的合理利用及創造性開發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這半個學期來,我深深感覺到教材編寫更具人文性、靈活趣味性。
如《充氣雨衣》等等這單元的教學內容雖然抽象,但是教具隨手可得,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上課時我讓學生好好觀察很多事物可以畫出來,什么事物是不能畫出來的,余味未盡。對于學生空間思維能力的初步建立也就迎刃而解、水到渠成了。
更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學生的想象力。很多學生知道風和氣味是畫不出來的,他們舉的例子千奇百怪,真是妙趣橫生。
誘發創新靈感
廣東省東莞市南城區陽光第五小學 李慧英
《充氣雨衣》這篇課文告訴我們:小林從張開的裙子和吹氣的救生圈上得到啟示,做成了實用的充氣雨衣。課文的教學目標之一就是引導學生從小善于觀察身邊事物并從中獲得啟示,以激發學生學科學、多動腦、勤動手。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除了引導、滲透外,我還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飛機是人類模仿飛行的大鳥而制造出來的,你們還知道哪些東西是人們從別的事物身上得到啟示而制造的?這下,學生可熱鬧了。個個都爭先發言:風箏也是根據鳥做出來的;吸管是根據大象的鼻子而作的;根據牛角,人們發明了電鉆……
我趁勢把問題延伸:人類的智慧可真了不起,聰明的小朋友你們也能從身邊的事物得到啟示嗎?教室頓時彌漫思維之氣,一個女孩首當其沖:“我看見舞蹈的同學把裙子一掀,就變成了另一條,我也想改良一下我的裙子,讓我的裙子一條能當幾種款式穿。”“我的學習用品總愛弄丟,我想發明一個帶感應器的文具盒,讓放在里邊的文具丟失了,也能尋回來!薄岸煳覀兇┮簧砗窈竦囊路环奖懔耍乙圃煲患苷{節溫度的衣服,冬天的時候,我們穿著它保暖又輕便! ……直到課后,許多學生還興味盎然、意猶未盡地圍著我訴說他那最偉大的、最了不起的思想結晶。
一節課下來,值得大家肯定的是:課內不僅對學生進行了語言文字訓練,又對其進行了發散思維的訓練,從而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揮了他們學習的主體性,促進了他們創造思維品質的形成。
讓靈動的“生成”熠熠生輝──《充氣雨衣》教學片段 篇7
《充氣雨衣》教學案例
一課兩上教研活動
一、教學目標設計
1、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記敘文,作者記敘了一位“小發明家”小林如何發明了充氣雨衣。小林年紀雖然小,但她善于觀察,積極開動腦筋,大膽嘗試,當她遇到“下雨時,雨水順著雨衣的下擺流到褲腿上,被風一吹,冷極了”的問題時,就想到“得把雨衣改一改”,她一直在想如何改,后來觀察到裙子張開,觸發到把雨衣改成下擺是可以撐開的。但又遇到不知如何疊起來的問題。她又一直想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在一次游泳時,由塑料救生圈充氣變成圓環形的塑料氣囊,觸發到用塑料膜來做雨衣下擺,成功發明了充氣雨衣。小林是孩子們學習的榜樣,我們要做生活的有心人,遇到問題積極開動腦筋,想辦法解決。
2、學生實際: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要讓學生自己默讀,再交流一下,看看他們是否已粗知大意。然后引導他們想一想或討論討論:日常生活用品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鼓勵學生像小林那樣,多動腦筋,動手做做看。
3、課標要求:
略讀課文教學的要求:一是從內容上說,理解課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讀課文的教學,一般是“粗知課文大意”,只要抓住重點、難點,幫助學生理解即可,詞句的理解不作為訓練的重點;二是從方法上說,教師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學生自己把課文讀懂,并在讀中掌握讀書方法,提高閱讀能力。
4、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會認14個生字。
(2).學習默讀課文,粗知故事的大意。
(3).想想生活中還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進。
過程與方法:借助拼音和上下文自主識字,并安排生動有趣的讀書和鞏固識字的活動。同時還要充分利用默讀速度快的優勢讀書,引導學生在默讀中識字,在默讀中感悟。
情感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想想日常生活用品有哪些需要改進。
5、教學重難點:抓住小林“看、想、做”三方面內容讀書思考,感悟小林遇事用心思考,不斷實踐的好品質。
6、教學方法:自主探究識字、小組合作檢查、默讀感悟。
7、教具準備:實物雨衣,多媒體課件。
二、教學模式設計
。ㄒ唬┘と耄w感知。
導語:同學們,下雨時,看到你們穿著五彩繽紛的雨衣在雨中嬉戲真像一幅美麗的畫。不過,美中不足的是,雨水總是會順著雨衣的下擺流到褲腿上。你們想過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嗎?有一個叫小林的孩子,就動腦動手想了一個好辦法。他發明了一種雨衣,叫什么?然后再學習生字“充”,并說說生活中哪些用品需要充氣?這種設計的意圖是從生活中常見的小事切入,更容易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積極性。
(二)通讀全文,學習生字。
我先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文。然后再識字識詞并交流方法,采用同桌互讀、領讀、“開火車”讀等方法,目的是針對本課生字字形復雜,字音難記的特點,采用多種復現方式,增強了識字的趣味性,提高了學生自主識字的質量。
(三)質疑解難,探究學習。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所以我鼓勵學生默讀課文,此時要引導學生逐步提高默讀的速度,如果一次沒讀懂,可再次默讀思考。出示閱讀提示:1、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2、小林為什么要發明充氣雨衣?3、小林在發明充氣雨衣時有四次想的句子 ,請趕快在課文中畫出來。學生根據閱讀提示抓住重點問題進行思考自主探究,這樣能夠迅速地幫助學生粗知課文大意。通過學生的反饋,抓住重點詞句幫助學生理解內容。
(四)想象創新,情感升華!
這個環節是在默讀的基礎上,讓低年級學生用自己的語言簡要復述課文的大致意思,有利于提高默讀的速度,培植語感,積累語言。
然后告訴孩子們,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充氣雨衣的發明者就是小林。他的真名叫林恒韜,我們可親切地叫他小林。隨機出示關于林恒韜的文字資料:充氣雨衣發明者:北京市打鐘廟小學四年級林恒韜(男,11 歲)發明作品:充氣雨衣,又名吹氣衣。該作品在第一屆全國青少年發明創造比賽中獲一等獎。林恒韜被授予“小小發明家”的稱號。同時充氣雨衣已在工廠正式投產。這是全國第一屆科技創新大賽,在全國參賽作品中,總共評出了22個一等獎,林恒韜的充氣雨衣是其中的一個獲獎作品。
最后讓學生說說你還有比小林更好的辦法嗎?怎樣才能使設想變為現實?
通過小林的發明“充氣雨衣”,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并留心觀察生活,培養勇于實踐的好品質。
(五)激勵延伸,課后實踐。
你們一定也想成為小小發明家吧,想一想:日常生活用品中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然后動手做做看。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力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此環節進一步開發文本資源,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動手實踐。
。┌鍟O計。
看──雨水流到褲腿上
充氣雨衣 想──改雨衣 受到大家稱贊
做──①鐵絲圈②氣囊
三、教學反思
《充氣雨衣》是一篇科普性較強的略讀課文,情節清晰,但識字任務較重,共要認識14個生字,有些字存在識記難點,如“旋”、“囊”等。識字教學是低段教學的重點,因此,在教學本文時,我將識字教學放在顯要的位子。執教后,我的總體體會是:由于本文“科普性”和“略讀”的特點,教學時應注重學生的自讀自悟,探究相關問題,感悟其中所折射出的道理,朗讀以默讀為主,輕聲朗讀為輔。教學中,需把握的一個主方向是,這是一篇語文教學的文本,而非科普材料,因此應竭力克服科學課的影子,突出語文性。
存在的問題有以下兩點:第一,為了抓住低段識字教學的重點,這部分安排的內容較多,占了一定的教學時間,再加上課前學生預習不太到位,耽誤的時間有點多,所以感到前松后緊。第二,在學生默讀課文思考時提出的3個問題,應該修改,第1個問題修改到通讀全文,學習生字環節中,讓學生在初讀課文時就歸納課文大意,給學生留下整體印象。第3個問題提的過于簡單,不能統領全文,需修改為,發明充氣雨衣時小林遇到了幾次難題,是怎么解決的?第三,板書需改進。
四、改進實施
。ㄒ唬┘と耄w感知。
1、同學們,下雨時,看到你們穿著五彩繽紛的雨衣在雨中嬉戲真像一幅美麗的畫。不過,美中不足的是,雨水總是會順著雨衣的下擺流到褲腿上。你們想過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嗎?有一個叫小林的孩子,就動腦動手想了一個好辦法。
2、他發明了一種雨衣,叫什么?
3、板書課題《充氣雨衣》。學習生字“充”,說一說生活中哪些用品需要充氣?
(二)通讀全文,學習生字。
1.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文。(邊讀邊畫不認識的字,而后請教“小魚兒”和“字典老師”)
2、合作交流,檢查效果。
。1)同桌兩人合作,一人讀,另一人聽或一人指字,另一個人讀給對方聽。
(2)教師指名領讀。
。3)“開火車”讀生字。
。4)交流識字方法。
例:形聲字:嘿,泳,膜,胎,剪
結構相近:羞、著
翹舌音:充、粘、差
多音字:縫(fénɡ)假(jià)得(děi)
易讀錯字:膝(xī)
(5)出示詞語
表演、舞蹈、優美、旋轉、稱贊、聯歡會、展覽臺、徐徐張開、漸漸模糊、五顏六色
。6)自由讀課文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三)質疑解難,探究學習。
1、默讀課文思考:
(1) 小林為什么要發明充氣雨衣?
(2) 發明充氣雨衣時小林遇到了幾次難題,是怎么解決的?
2、小組內交流。
3、交流匯報,在交流過程中重點引導這幾個方面:
(1) 小林發明的靈感來自哪里?讀讀有關句子。
① 小林的雨衣剛過膝蓋,雨水順著雨衣的下擺流到褲腿上,被風一吹,冷極了。
② 隨著優美的樂曲,小演員們旋轉起來,五顏六色的裙子徐徐張開,就像一把把花傘。在小林的眼中,“花傘”漸漸模糊變成了下擺張開的一件件雨衣。
、邸∷贸鏊芰暇壬﹂_始吹氣,疊起來的救生圈漸漸變成了圓環形的塑料氣囊。
(2) 讀好小林想的句子:
、佟⊥砩,小林躺在床上想:得把雨衣改一改,不能再讓雨水流到褲腿上了。
、凇≡鯓硬拍芙鉀Q這個難題呢?小林一直在想啊想……
引導學生“這個難題”指什么?把它代進去讀一讀。“一直”說明什么?“……”表示什么意思?解決了這幾個問題學生的朗讀感悟必定是水到渠成。
、邸∵@樣的雨衣怎么疊起來呢?
、堋⌒×盅劬σ涣粒南耄河媚軌虺錃獾乃芰檄h代替鐵絲圈,不就能疊起來了嗎?
(3) 夸獎的句子: 嘿!別提多棒了!
(四)想象創新,情感升華。
1、復述“充氣雨衣”發明的過程。
然后告訴孩子們,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充氣雨衣的發明者就是小林。他的真名叫林恒韜,我們可親切地叫他小林。隨機出示關于林恒韜的文字資料:
充氣雨衣發明者:北京市打鐘廟小學四年級林恒韜(男,11 歲)
發明作品:
充氣雨衣,又名吹氣衣。
該作品在第一屆全國青少年發明創造比賽中獲一等獎。林恒韜被授予“小小發明家”的稱號。同時充氣雨衣已在工廠正式投產!
這是全國第一屆科技創新大賽,在全國參賽作品中,總共評出了22個一等獎,林恒韜的充氣雨衣是其中的一個獲獎作品。
2、你還有比小林更好的辦法嗎?
3、怎樣才能使設想變為現實?
。ㄎ澹┘钛由,課后實踐。
你們一定也想成為小小發明家吧,想一想:日常生活用品中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然后動手做做看。
。┌鍟O計。
雨水流到褲腿上→旋轉起來的裙子→做雨衣 想辦法
充氣雨衣
用鐵絲不能合攏→塑料救生圈→做充氣雨衣 敢嘗試
五、再次反思
1、從生活中常見的小事切入,更容易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積極性。
2、針對本課生字字形復雜,字音難記的特點,采用多種復現方式,增強了識字的趣味性,提高了學生自主識字的質量。
3、抓住課文重點,通過交流小林“看、想、做”的內容,學生深刻感悟到“小林愛思考”和“勤實踐”的好品質,逐步提升了學生的科學素養。
4、在默讀的基礎上,讓低年級學生用自己的語言簡要復述課文的大致意思,有利于提高默讀的速度,培植語感,積累語言。
5、通過小林的發明“充氣雨衣”,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并留心觀察生活,培養勇于實踐的好品質。《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力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此環節進一步開發文本資源,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動手實踐。
二次上課教學環節緊促,安排合理,重點突出,難點突破。課堂效果明顯提高。
讓靈動的“生成”熠熠生輝──《充氣雨衣》教學片段 篇8
【學習目標】
1、會認“充”等14個生字,掌握兩個多音字。
2、默讀課文,知道充氣雨衣是怎么發明的?
3、想一想日常生活用品還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提出來和大家討論。
【教學過程】
一、猜謎語,揭示課題
1、小朋友們喜歡猜謎語嗎?今天老師給大家出一個謎語,謎底是什么,請你寫在紙上。一件小花衣,真是好稀奇。太陽出來不能穿,下雨穿上最神氣。
2、請你把謎底在小組里揭曉,如果是一樣的,大家互相拍拍手,告訴老師你們的謎底是什么?(板書:充氣雨衣)
3、小朋友們見過充氣雨衣嗎?(板書:充氣)有一個小朋友就發明了一件,他是誰呢,讀讀課文就知道啦。
二、朗讀課文,讀準生字字音,讀通課文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畫出生字并多讀幾遍,把字音讀準。
2、互相對讀(同桌每人讀一段),相互檢查,遇到讀不準的字音,相互糾正,碰到較長的句子,多讀幾遍,把課文讀通順。
3、課件出示生字,請同學當小老師帶大家讀準字音。
4、指名讀課文,邊聽邊想:你喜歡這件充氣雨衣嗎?為什么?
三、朗讀課文,大膽想象
1、朗讀課文,想一想,當大家看到小林發明的充氣雨衣后會怎么稱贊他?
2、你對小林的充氣雨衣還有沒有更好的建議,請你在小組中提出來,大家一起討論、互評。
3、再把課文讀一讀,想一想日常生活用品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把你的想法在小組中和大家交流。
4、小組推薦好的想法在全班交流、評價。
四、動腦、動手,學會實踐
1、再讀課文說說小林發明了充氣雨衣,對你有什么啟示?
2、你打算親自動手做個什么小制作?
五、小結
小朋友們,無論學習和生活,都離不開動手動腦,每一種發明和發現,都是人們用心思考、不斷實踐獲得的,讓我們都來做個有心人,用自己的勞動和智慧去發明,去創造吧!
【教學后記】
本文的主人公是與學生差不多年齡的孩子,與學生生活無形中拉近了距離,因此本文對學生的觸動力更為現實,引導學生善于發現生活中出現的問題并思考解決 。
讓靈動的“生成”熠熠生輝──《充氣雨衣》教學片段 篇9
【知識塔】
一、小鴨子該排在哪兒呀?
左右結構: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上下結構: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半包圍結構: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左中右結構: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二、一字開花
【聰明屋】
請把金魚裝進合適的魚缸里。
【益智園】
小林為什么要改雨衣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林是怎樣改雨衣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讓靈動的“生成”熠熠生輝──《充氣雨衣》教學片段 篇10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四冊第16課《充氣雨衣》是一篇科普性較強的略讀課文,情節清晰,但識字任務較重,共要認識14個生字,有些字存在識記難點,如“旋”、“囊”等。文中的小林因為生活中的一次經歷:雨衣剛過膝蓋,雨水順著雨衣的下擺流到褲腿上,小林淋濕感冒了。為此,他就積極開動腦筋,想把雨衣改一改。他從張開的裙子和塑料救生圈上得到啟事,將可充氣的塑料氣囊粘在雨衣的下擺,發明了實用的充氣雨衣。課文4、5自然段中長句較多,朗讀是個難點。
二、學習目標
1、會認“膝”“囊”等14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大意!
3、朗讀感悟1、2 自然段,了解發明充氣雨衣的原因。
4、學習思考,學會提出問題 ,并主動探究問題。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會認14個漢字,朗讀課文,了解大意。
難點:朗讀課文,聯系實際,學會觀察、思考!
四、教學準備
教師制作課件;學生預習課文!
五、教學設計
。ㄒ唬┙宇}質疑,激發興趣
1、這一單元的學習主題是做生活的有心人,多觀察,多思考,并學會動手做一做。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也是關于這一主題的!
出示課題:16充(chōng)氣雨衣 課題中有一個生字,你能讀準它的字音嗎?
你知道生活中哪些物品是需要充氣的?
教師出示充氣蹦床、充氣攀巖、充氣水池等圖片!
2、再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嗎?
學生質疑,教師歸納整理并板書出示!
問題預設:
充氣雨衣是誰發明的?是什么時候發明的?
為什么要發明充氣雨衣?
充氣雨衣有什么特點?
充氣雨衣是怎樣發明的?要用到什么材料?
……
。ǘ┏踝x課文,交流預習情況,學習生字詞
1、交流預習情況,展示預習成果。
課前,大家都已預習過,能向大家匯報你是怎樣預習的嗎?
隨機展示預習成果!
2、檢查學習生字詞語
(1) 出示生字詞語。你覺得認讀字詞要注意什么?
。2)自由拼讀;開火車領讀,隨機正音;找出前后鼻音、翹舌音的字讀一讀!
。3)交流識記字形。
。4)出示課文中的詞組,指名讀!
。5)開火車認讀!
3、完成練習:課堂作業本1、3兩題!
(1)學生獨立完成。
(2)反饋:你有什么困難嗎?師生交流解決難題!
預設:學生可能無法判斷第3題中提到的“指南針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边@句話是否正確?呻S機引導了解我國古代四大發明!
。ㄈ⿲W習課文1、2自然段!
1、輕聲朗讀課文,思考黑板上的問題。相關語句可做記號!
2、交流:說說自己解決了什么問題,是從哪兒發現的,教師隨機引導!
預設:讀了課文,學生最易解決的問題就是“充氣雨衣是誰發明的?和“為什么要發明充氣雨衣?”這兩個問題。見此機會引導學習1、2自然段!
。1)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充氣雨衣的發明者就是小林。他的真名叫林恒韜,我們可親切地叫他小林。隨機出示關于林恒韜的文字資料:
充氣雨衣發明者:北京市打鐘廟小學四年級林恒韜(男,11 歲)
發明作品:
充氣雨衣,又名吹氣衣!
該作品在第一屆全國青少年發明創造比賽中獲一等獎。林恒韜被授予“小小發明家”的稱號。同時充氣雨衣已在工廠正式投產!
這是全國第一屆科技創新大賽,在全國參賽作品中,總共評出了22個一等獎,林恒韜的充氣雨衣是其中的一個獲獎作品!
真能干,你們已經解決了一個問題,你還解決了哪個問題?
。2)林恒韜怎么會想到發明充氣雨衣的呢?你是從那寫文字中了解到的?學生讀相關文字!
出示第1自然段,再讀!
什么叫“頂著大雨回家”?
小林頂著大雨回家,他遇到了什么問題?(隨機朗讀:小林的雨衣剛過膝蓋,雨水順著雨衣的下擺流到褲腿上,被風一吹,冷極了。)
你知道這是什么季節嗎?你是怎么知道的?(下午放學的時候,隨著一聲春雷,下起了大雨。)就像這幾天,冷冷的,這樣的天氣,被雨淋濕, 確實冷極了。想象一下,穿著剛過膝蓋的雨衣,冒著大雨回家的小林也許還會碰到什么問題?
朗讀這一段!
教師補充:因為這次遭遇,小林感冒了。當天晚上就發高燒,還為此請了三天假。假如你是小林會怎么想?
。3)出示第2自然段!
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得把雨衣改一改,不能再讓雨水流到褲腿上了!
朗讀。
(4)連讀1、2兩自然段!
3、小林因為生活中的一件事,他去思考,并動手做了做,發明了充氣雨衣。這節課我們學會了14個漢字,了解了關于充氣雨衣的故事,嘗試自己提出問題并通過閱讀去解決問題,你們也是很棒的!
還有幾個問題,我們下節課再一起解決。
讓靈動的“生成”熠熠生輝──《充氣雨衣》教學片段 篇11
《充氣雨衣》教學反思
浙江省桐鄉市濮院小學 陳春梅
引導學生從充氣雨衣的發明聯系到身邊的事物,啟發思考,想一想,生活中的哪些用品也可以通過改進變得更加方便。我選擇了學生比較熟悉的物品,學生也能積極地思考,不會因為所列用品離自己太遙遠而失去思考探討的積極性。但因為時間倉促,這一環節并沒有得以充分地展開,草草結束,沒有收到該有的成效,成了本次教學的遺憾之一。另外,我只想到模仿充氣雨衣的發明,引導學生聯系身邊的可改進的事物,忽視了指導學生交流身邊已經得到改進的用品,也即學習課文后,能逆向聯系生活實際,逆向的體驗可能會給帶去更深刻的體驗。這反映出我在預設時,存在思維狹隘性,思路不夠開闊。
《充氣雨衣》教學反思
浙江省桐鄉市濮院小學 張玉松
《充氣雨衣》是一篇科普性較強的略讀課文,情節清晰,但識字任務較重,共要認識14個生字,有些字存在識記難點,如“旋”、“囊”等。識字教學是低段教學的重點,因此,在教學本文時,我將識字教學放在顯要的位子。執教后,我的總體體會是:
由于本文“科普性”和“略讀”的特點,教學時應注重學生的自讀自悟,探究相關問題,感悟其中所折射出的道理,朗讀以默讀為主,輕聲朗讀為輔。教學中,需把握的一個主方向是,這是一篇語文教學的文本,而非科普材料,因此應竭力克服科學課的影子,突出語文性。
小林究竟是男孩還是女孩?
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第一實驗小學 周慶紅
請大家先看二年級下冊第16課《充氣雨衣》兩幅插圖,請大家判斷一下,圖中的主人公小林究竟是男孩還是女孩?
當我在教這篇課文時,我們班的小機靈陳毅突然像發現了新大陸似的叫了起來:“老師,我知道小林是個女孩子!”有些學生馬上舉手說:“不對,小林是男孩子。” 我一聽,愣了一下,因為從來沒有為一個人的性別進行過爭議。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就請學生說理由。陳毅說:“你們看課文的插圖,一看就知道小林是個女孩子!庇行⿲W生仔細觀察了插圖,也說:“真的,你們看,小林的劉海那么長,男孩子誰留那么長?”一個學生說:“就是,你們看她的劉海和旁邊那位撐傘的女孩子的差不多長!蔽易屑氁豢,覺得他們說的還真有道理。又有一位男同學說:“還有她穿的鞋子是紅色的。一般,我們男孩子都不大穿紅色的鞋子!边@時,我們班的班長龔瑤說:“老師,我們不能光看插圖,主要要看課文。課文中用的都是單人旁的‘他’,說明小林肯定是男孩子。”他的一番話引起了大多數人的贊同。頓時,教室里兩種意見相持不下。于是我對學生們說:“同學們不僅會讀書,還會仔細觀察插圖,并能有自己的看法,非常好。老師覺得你們說得都有道理,回家之后我們再查查資料,還可以將我們的疑問向編輯叔叔、阿姨提出,好嗎?”大家都說好。
課后,我和學生們查找了有關資料,發現文中的小林確有其人,原名叫林恒韜,是北京市打鐘廟小學四年級學生,是男孩。于是,我把材料給全班同學看,并和全班同學一起給“人教網”的責編發了一個帖子,給本文的插圖提意見,期待他們的回復。
《充氣雨衣》教學反思
《充氣雨衣》是一篇科普性較強的略讀課文,情節清晰,但識字任務較重,共要認識14個生字,有些字存在識記難點,如"旋","囊"等.識字教學是低段教學的重點,因此,在教學本文時,我將識字教學放在顯要的位子.執教后,我的總體體會是:由于本文"科普性"和"略讀"的特點,教學時應注重學生的自讀自悟,探究相關問題,感悟其中所折射出的道理,朗讀以默讀為主,輕聲朗讀為輔.教學中,需把握的一個主方向是,這是一篇語文教學的文本,而非科普材料,因此應竭力克服科學課的影子,突出語文性.
除了識字環節體現出了明確的意圖,最后的拓展環節也同樣體現出明確的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從充氣雨衣的發明聯系到身邊的事物,啟發思考,想一想,生活中的哪些用品也可以通過改進變得更加方便.我選擇了學生比較熟悉的物品,學生也能積極地思考,不會因為所列用品離自己太遙遠而失去思考探討的積極性.但因為時間倉促,這一環節并沒有得以充分地展開,草草結束,沒有收到該有的成效,成了本次教學的遺憾之一.另外,我只想到模仿充氣雨衣的發明,引導學生聯系身邊的可改進的事物,忽視了指導學生交流身邊已經得到改進的用品,也即學習課文后,能逆向聯系生活實際,逆向的體驗可能會給帶去更深刻的體驗.這反映出我在預設時,存在思維狹隘性,思路不夠開闊.
這一課的教學帶給我很多思考,最重要的一點是應該在把握文本重點的前提下,大膽處理教材,大氣地進行教學設計,提高課堂成效
《充氣雨衣》教學反思
《充氣雨衣》是一篇科普性較強的略讀課文,情節清晰,但識字任務較重,共要認識14個生字,有些字存在識記難點,如“旋”、“囊”等。識字教學是低段教學的重點,因此,在教學本文時,我將識字教學放在顯要的位子。執教后,我的總體體會是:由于本文“科普性”和“略讀”的特點,教學時應注重學生的自讀自悟,探究相關問題,感悟其中所折射出的道理,朗讀以默讀為主,輕聲朗讀為輔。教學中,需把握的一個主方向是,這是一篇語文教學的文本,而非科普材料,因此應竭力克服科學課的影子,突出語文性。
為了抓住低年級識字教學的重點,我有意突出了識字教學的成分,占了一定的教學時間,由于識字任務較重,如果按個個教學、分別強調的方式,不但會占用過多的教學時間,還容易使學生產生疲勞感,因此我設計了闖三關的識字環節,同時交流記字方法。由生字到生詞再到課文中的句子,指明學生當小老師帶讀生字,在此基礎上,將單個生字放入詞語個句子中,給學生提供具體的識字環境,同時又能達成記詞讀句的目標,從課后反饋可以看出,識字教學還是收到了應有的成效。學生的參與面也較廣,大多數學生在識字環節中得到了展示的機會,學生的積極性也很高,我還在理解課文內容適時指導朗讀,如“換好游泳褲,他拿出塑料救生圈開始吹氣,疊起來的救生圈漸漸變成了圓環形的塑料氣囊。”,學生很容易讀破句,通過有針對性的訓練,學生能有效克服難點。通過一系列的環節落實,學生在字詞句的收效是明顯的,但我忽視了課堂效率問題,也即所花費的時間與相應成效之間的比例關系,這一點對提高效率來說是至關重要的。課后,經同事點評,我覺得在字詞句方面應該加以整合,節約時間,提高效率,比如,在學生充分地自主識字的基礎上,通過讀句的方式檢查字音和朗讀,可以節約很多教學時間,不至于倉促地進行后來的環節。
除了識字環節體現出了明確的意圖,最后的拓展環節也同樣體現出明確的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從充氣雨衣的發明聯系到身邊的事物,啟發思考,想一想,生活中的哪些用品也可以通過改進變得更加方便。我選擇了學生比較熟悉的物品,學生也能積極地思考,不會因為所列用品離自己太遙遠而失去思考探討的積極性。但因為時間倉促,這一環節并沒有得以充分地展開,草草結束,沒有收到該有的成效,成了本次教學的遺憾之一。另外,我只想到模仿充氣雨衣的發明,引導學生聯系身邊的可改進的事物,忽視了指導學生交流身邊已經得到改進的用品,也即學習課文后,能逆向聯系生活實際,逆向的體驗可能會給帶去更深刻的體驗。這反映出我在預設時,存在思維狹隘性,思路不夠開闊。
讓靈動的“生成”熠熠生輝──《充氣雨衣》教學片段 篇12
【學習目標】
1、會認“充”等14個生字,掌握兩個多音字。
2、默讀課文,知道充氣雨衣是怎么發明的?
3、想一想日常生活用品還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提出來和大家討論。
【教學過程】
一、猜謎語,揭示課題
1、小朋友們喜歡猜謎語嗎?今天老師給大家出一個謎語,謎底是什么,請你寫在紙上。一件小花衣,真是好稀奇。太陽出來不能穿,下雨穿上最神氣。
2、請你把謎底在小組里揭曉,如果是一樣的,大家互相拍拍手,告訴老師你們的謎底是什么?(板書:充氣雨衣)
3、小朋友們見過充氣雨衣嗎?(板書:充氣)有一個小朋友就發明了一件,他是誰呢,讀讀課文就知道啦。
二、朗讀課文,讀準生字字音,讀通課文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畫出生字并多讀幾遍,把字音讀準。
2、互相對讀(同桌每人讀一段),相互檢查,遇到讀不準的字音,相互糾正,碰到較長的句子,多讀幾遍,把課文讀通順。
3、課件出示生字,請同學當小老師帶大家讀準字音。
4、指名讀課文,邊聽邊想:你喜歡這件充氣雨衣嗎?為什么?
三、朗讀課文,大膽想象
1、朗讀課文,想一想,當大家看到小林發明的充氣雨衣后會怎么稱贊他?
2、你對小林的充氣雨衣還有沒有更好的建議,請你在小組中提出來,大家一起討論、互評。
3、再把課文讀一讀,想一想日常生活用品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把你的想法在小組中和大家交流。
4、小組推薦好的想法在全班交流、評價。
四、動腦、動手,學會實踐
1、再讀課文說說小林發明了充氣雨衣,對你有什么啟示?
2、你打算親自動手做個什么小制作?
五、小結
小朋友們,無論學習和生活,都離不開動手動腦,每一種發明和發現,都是人們用心思考、不斷實踐獲得的,讓我們都來做個有心人,用自己的勞動和智慧去發明,去創造吧!
【教學后記】
本文的主人公是與學生差不多年齡的孩子,與學生生活無形中拉近了距離,因此本文對學生的觸動力更為現實,引導學生善于發現生活中出現的問題并思考解決 。
讓靈動的“生成”熠熠生輝──《充氣雨衣》教學片段 篇13
學情分析
對于小林遇到的難題,孩子們或多或少都有過類似的經歷,但是卻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所以教學中要以此為憑借,進一步培養學生遇事用心思考,不斷實踐的好品質。
教學內容分析
小林是孩子們學習的榜樣,默讀課文后,可讓學生想一想,小林為什么值得我們學習呢?我感覺他有些像前面出現的阿切爾,也是個生活的有心人。當生活中遇到難題時,他就積極開動腦筋,連晚上躺在床上還在想“得把雨衣改一改”。為了解決這個難題,“小林一直在想啊想”。正因為小林“一直”在想,他才能從徐徐張開的裙子上得到啟發,馬上動手做。但是發明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解決了張開的事又出現了收不攏的事。也因為小林“一直”在想,他才能從吹氣的救生圈上再次得到啟示,他又動手完善了雨衣。在爸爸的幫助下,實用的充氣雨衣終于做成了。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要讓學生自己默讀,再交流一下,看看他們是否已粗知大意。然后引導他們想一想或討論討論:日常生活用品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鼓勵學生像小林那樣,多動腦筋,動手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會認14個生字。
技能目標:學習默讀課文,粗知故事的大意。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想想生活中還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進。
教學重點:鑒于以上的文本以及學情分析,我認為本文的教學重點是:
抓住小林“看、想、做”三方面內容讀書思考,感悟小林遇事用心思考,不斷實踐的好品質。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景,設懸導入
富有情趣的導語,就像師生之間架起一座溝通心靈的橋梁。通過橋梁,師生的心拉近了!冻錃庥暌隆芬徽n的導語我是這樣設計的:
1、同學們,下雨時,看到你們穿著五彩繽紛的雨衣在雨中嬉戲真像一幅美麗的畫。不過,美中的足的是,雨水總是會順著雨衣的下擺流到褲腿上。你們想過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嗎?有一個叫小林的孩子,就動腦動手想了一個好辦法。
板書:16、充氣雨衣
學習生字“充”,說一說生活中哪些用品需要充氣?
2.學生讀課題質疑,你想知道什么?(隨機板書)
3、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小林的充氣雨衣吧!
設計意圖:從生活中常見的小事切入,更容易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積極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初讀課文,對課文內容建立“框架結構”的認識,訓練學生的整體思維能力。從全局出發了解全貌,把握文章的脈絡,體現“摯領一頓,百毛皆順”的教學思想。
。ㄒ唬⒆杂勺x文,畫出生字,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ǘz查字詞。
1、互做監督員:倆人合作,一人讀一自然段,互相監督字音是否讀準,互相幫助正音。
2、“開火車”全班輪讀生字。
3、“悄悄話”。同桌倆人合作,一人指字,另一個人悄悄讀給對方聽。
4、“接力賽”。四人一組,第一個同學說出一個字的某方面特點,第二個同學在字卡中快速找出,并大聲讀出來。第三個同學說出或讀出在課文中的詞句。第四個同學再用這個字組一兩個詞語。
設計意圖:針對本課生字字形復雜,字音難記的特點,采用多種復現方式,增強了識字的趣味性,提高了學生自主識字的質量。
三、默讀課文,朗讀感悟。
1、默讀課文,思考:小林遇到了幾次難題,是怎么解決的?
(此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逐步提高默讀的速度,如果一次沒讀懂,可再次默讀思考。同時抓住重點問題進行思考也能夠迅速地幫助學生粗知課文大意。)
2、小組長匯報充氣雨衣的發明過程。(引導學生說出怎么想,怎樣做的句子)
在匯報討論過程中逐步出現以下句子:
(1)小林的雨衣剛過膝蓋,雨水順著雨衣的下擺流到褲腿上,被風一吹,冷極了。
。2)小林想:得把雨衣改一改,不能再讓雨水流到褲腿上。
小結:小林是一個勇敢的孩子,碰到困難就想辦法解決,真棒啊。
。3)隨著優美的樂曲,小演員們旋轉起來,五顏六色的裙子徐徐張開,就像一把把花傘。在小林的眼中,“花傘”漸漸模糊變成了下擺張開的一件件雨衣。
小結:他在生活中很善于觀察,隨時隨地去發現能解決問題的方法,真厲害。
。4)當天晚上,他用粗鐵絲彎了一個大圓圈,把它縫在雨衣的下沿,新式雨衣做成了。
過渡 :瞧,他不僅想,不僅去看,還自己去做呢。
(5)他拿出塑料救生圈開始吹氣,疊起來的救生圈漸漸變成了圓環形的塑料氣囊。
(6)小林的眼睛一亮,心想:用能夠充氣的塑料環代替鐵絲圈,不就能疊起來了嗎?
(7)回到家里,小林剪下救生圈的氣門兒,買了塑料膜,又請塑料加工店的叔叔幫助壓成一個氣囊。
小結:愛動腦筋的小朋友就一定能成功。
四、信息交流 ,情感升華
1、出示課件(小孩子穿著充氣雨衣),漂亮、實用的充氣雨衣穿在身上,可真神氣!讓我們一起來夸夸小林吧!
。ㄉ朴谟^察、勤于思考、親自動手實踐)
2、在了解了小林發明充氣雨衣的過程之后,我們開一個“古今中外發明創造信息交流會”,把你預先收集到的有關發明、創造的人或事跡介紹給大家,好嗎?(課件打出大字:古今中外發明創造信息交流會)
3、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沒有解決的問題,你想發明什么來解決問題呢?把它寫下來。
。ㄕn件出示:我的奇思妙想)
提示:1、在家里看電視意見總是不一致:爸爸想看新聞,媽媽喜歡看電視劇,而我則愛看動畫片,此時你會想……
2、全家人都忘帶鑰匙,你們只能站在門外了。此時你會想……
3、洗碗時,你見洗潔精沒有了。此時你會想……
小結:只要你善于觀察,勤于思考,親自動手實踐,一定會成為了不起的發明家。老師等著使用你們發明的新產品,相信這一天一定會到來。
五、知識拓展
1.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想告訴大家什么?知道了什么?
2.你喜歡小林嗎?為什么?
3.找出你喜歡的語句讀出來給大家聽。
六、課堂小結
生活中還有許許多多需要改進的地方,你愿意和小林一樣也做一個愛動腦筋的發明家,為方便人們而善于思考嗎
七、課后實踐,勞動體驗
1.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發現還有哪些不便之處,動手改進一下。
2.響應課后學習伙伴的倡議,做個小制作。
板書設計:
16、充氣雨衣
想 旋轉起來的裙子→做雨衣
想辦法 敢嘗試
想 塑料救生圈 →做充氣雨衣
讓靈動的“生成”熠熠生輝──《充氣雨衣》教學片段 篇14
【教學目標】
1、會認14個生字。
2、學習默讀課文,粗知故事大意。
3、想生活中還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進。
【教學重點】 讀準字音,流利地讀文。
【教學難點】 從小林的“看、想、做”中,感悟他遇事用心思考,不斷實踐的好品質。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趣味揭題
1、同學們,下雨時,需要帶什么雨具?
2、你穿過雨衣嗎?穿著雨衣在雨中走有過什么樣的感受?
3、雨水總是會順著雨衣的下擺流到褲腿上。你們想過怎樣解決個問題嗎?有一個叫小林的孩子,就動腦動手想了一個好辦法。
板書課題《充氣雨衣》。學習生字“充”,說一說生活中哪些用品需要充氣?
二、通讀全文,整體感知
1、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文。
2、初步了解: 小林發明了什么?
三、熟讀課文,學習生字
1、自主識字,讀中識字。
2、合作交流,檢查效果:
、拧⊥纼扇撕献,一人讀,另一人聽或一人指字,另一個人讀給對方聽。
⑵ 教師指名領讀。(看識字卡片)
、恰“開火車”全班輪讀生字。
、取〗涣髯R字方法:
例:形聲字:嘿,泳,膜,胎,剪
結構相近:羞、著
翹舌音:充、粘、差
多音字:縫(fénɡ) 假(jià) 得(děi)
易讀錯字:膝(xī)
、伞“接力賽”識字:
猜字謎,如:聯、差、囊
看實物:膝、棒、胎、膜
動手演示:剪、貼、旋、壓
、省〕鍪驹~語:
表演 舞蹈 優美 旋轉 稱贊 聯歡會 展覽臺
徐徐張開 漸漸模糊 五顏六色
四、學習課文第一到第三自然段
1、指名讀前三個自然段。
2、下雨天,小林遇到了什么問題?他是怎么想的?
3、指導朗讀。
4、全班齊讀。
作業設計:
一、我會填
。 )聽講 ( )工作 ( )游玩
使用( ) 放到( ) 制造( )
二、我會選
旗桿 (gǎn gān ) 一桿秤(gān gǎn )
縫補 (féng fèng ) 石縫 (féng fèng )
放假 (jià jiǎ ) 假如 (jiǎ jià)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積累字詞
1、復習生字:
充滿 聯歡會 旋轉 暑假 塑料氣囊 內胎
剪刀 差不多 真棒 膝蓋 粘上去 游泳
2、讀句子:
朗讀寫小林發明充氣雨衣靈感的句子,達到準確、流利。
4、為“慢慢”找意思相近的詞,讓它們成為好朋友。(徐徐、漸漸)
5、找出文中三個問句,比較三個句子有什么不同?再照樣各說一句話。
二、細讀課文,探究學習
1、默讀課文,想:
小林遇到了什么難題?是怎么解決的?
2、小組內交流、探討。
3、分組匯報,從以下方面引導:
、拧⌒×职l明的想法是怎么產生的?
。ㄆ胀ㄓ暌掠晁樦……用心觀察)
、啤∮龅絾栴}后怎么做的?
。摎g會上旋轉起裙子……勤于思考)
游泳中塑料救生圈……
、恰∮辛讼敕ê笥质窃鯓觿邮謱嵺`的?
(彎……縫……剪……買……壓……吹……動手實踐)
三、情感升華
1、復述“充氣雨衣”發明的過程。
2、你從“充氣雨衣”的發明得到了什么啟示?
3、你喜歡小林嗎?為什么?
四、品味課文,表達情感
1、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反復練讀。
2、激發感情,組內賽讀。
3、出示課件:
放錄音。
。ㄓ曛械暮⒆觽兇┥狭顺錃庥暌拢绕劣謱嵱茫粋個可神氣了!)
五、激勵創新,實踐體驗
1、在日常生活中,你注意發現還有哪些不方便的地方,改進一下(思考、討論、交流)
2、讓我們也動動腦,動手做個小制作,成為一名小發明家吧!
作業設計
三、仿寫詞語
又細又長 ( ) ( ) ( )
更高更大 ( ) ( ) ( )
四、造句
忽然( )
仍然( )
讓靈動的“生成”熠熠生輝──《充氣雨衣》教學片段 篇15
《充氣雨衣》這篇課文是一片激勵學生動腦的科普故事,小林是孩子們學習的榜樣,學習課文,主要讓學生圍繞“你覺得小林是一個怎么樣的人?”這個問題進行思考,讓他們自主讀文,找出相關句子進行交流。文中的小林是個生活的有心人,當生活中遇到難題時,他就積極開動腦筋,連晚上躺在床上還在想“得把雨衣改一改,為了解決這個難題,小林一直在想啊想,并從徐徐張開的裙子和吹氣的救生圈上受到啟發,實用的充氣雨衣終于制成了。在學習的過程中,我以學生自讀自悟為主,自讀后于好朋友交流,讓學生感受,生活中遇到困難可以自己解決,再抓住相關句子分析、交流,學習使用比喻句。
在教學最后,我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你們生活中有遇到問題的嗎?”引導學生從充氣雨衣的發明聯系到身邊的事物,思考生活中哪些東西改進一下就能讓我們是用起來更方便。學生大都選擇自己較為熟悉的用具,比如多功能文具盒、受訪時刻桌椅等等,思考探討的積極性高漲,學生紛紛發表自己的設計想法。如時間充足的話,能在學生熱情高漲的時候讓他們來一次即時設計寫話,及時鍛煉他們的表達能力,學生的收獲會更大。
讓靈動的“生成”熠熠生輝──《充氣雨衣》教學片段 篇16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認識14個生字。
2、朗讀、默讀課文,知道充氣雨衣是怎樣發明的。想一想日常生活用品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教學重、難點〗識記生字。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下雨天你們都使用什么雨具呢?在使用雨衣的過程中,當雨衣不夠長時,你們有沒有遇到過雨水順著雨衣的下擺流到褲腿上的情況呢?那你想過解決的辦法嗎?有一個叫小林的小朋友也遇到了這種情況,他想出了一個好辦法,發明了充氣雨衣。
出示課題:16 充氣雨衣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生自由輕聲讀課文,找出不認識的字讀一讀,注意讀準字音。
2、生自主識記生字。
3、向同桌介紹自己的識字方法。
4、在班上匯報自己的識字方法。
5、檢查識記情況:
⑴ 合一合:耳──關(聯) 前──刀(剪) 曰──者(暑)
、啤”纫槐龋耗ぉぉっ √ォぉぬА “舂ぉづ
差──羞 粘──! ∮京ぉけ
、恰∽x詞語:旋轉 塑料氣囊 膝蓋
⑷ 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三、學習課文第一到第三自然段
1、指名讀前三個自然段。
2、下雨天,小林遇到了什么問題?他是怎么想的?
3、指導朗讀。
4、全班齊讀。
四、課堂小結、布置作業
想一想日常生活用品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你想怎么改進?
〖板書〗
16、充氣雨衣
遇到問題──思考問題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朗讀、默讀課文,知道充氣雨衣是怎樣發明的。想一想日常生活用品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2、通過學習,激發學生動腦筋,做小制作的愿望。
〖教學重、難點〗 明白充氣雨衣是怎樣發明的。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生字詞
1、認讀生字卡片。
2、開火車讀詞語:
充滿 聯歡會 旋轉 暑假 塑料氣囊 內胎
剪刀 差不多 真棒 膝蓋 粘上去 游泳
二、學習課文四到六自然段
1、默讀課文,思考:
、拧⌒×值某錃庥暌碌脑鯓影l明出來的?經過了幾個過程?
、啤≡诎l明充氣雨衣的過程中,他遇到了什么困難?他是如何解決的?
、恰恼n文中找出有關的句子讀一讀。
2、指導朗讀課文。
3、齊讀四至六自然段。
三、齊讀全文,說說你認為小林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四、聯系生活實際,想一想日常生活用品有哪些需要改進的?你想怎樣改進?
1、四人小組交流討論。
2、全班交流討論。
3、評選最佳方案。
五、課堂小結、布置作業
動動腦筋,做個小制作。
讓靈動的“生成”熠熠生輝──《充氣雨衣》教學片段 篇17
教學目標 :
1、會認14個字。
2、學習默讀課文,粗知故事的大意。愛科學童話故事,能從童話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3、想想生活中還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進。
重點難點:重點:學會默讀課文;想想生活中還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進。
教學方法:自主探究識字、小組合作檢查、默讀感悟。
教學準備:投影儀、卡片。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趣味揭題
1、同學們,今天的天氣怎樣?下雨時,需要帶什么雨具?
2、你穿過雨衣嗎?穿著雨衣在雨中走有過什么樣的感受?
3、雨水總是會順著雨衣的下擺流到褲腿上。你們想過怎樣解決個問題嗎?有一個叫小林的孩子,就動腦動手想了一個好辦法。
板書課題《充氣雨衣》。學習生字“充”,說一說生活中哪些用品需要充氣?
二、通讀全文,學習生字
1、按自學四步驟自學課文。
2、檢查自學情況:
、趴ㄆJ讀生字。
、瓢礆w類認讀生字:讓學生找找翹舌音、平舌音、后鼻音;找找同偏旁的生字。
⑶游戲識字:聽音舉卡片;送信游戲;開火車擴詞游戲;
、瘸鍪颈菊n生字組成的新詞,先認讀,再用喜歡的顏色在文中涂出。
、山涣髯R字方法,說說自己是用什么辦法記住生字的。
⑹指名分段讀課文,正音評價。
相機教學多音字:“縫”和“假”。
三、默熟課文,朗讀感悟
1、默讀課文,思考:小林遇到幾次難題,是怎么解決的?
畫出有關的句子。
2、小組內交流。
充氣雨衣是怎樣發明?
3、交流匯報,在交流過程中重點引導這幾個方面。
⑴小林發明的靈感來自哪里?讀讀有關句子。
、傩×值挠暌聞傔^膝蓋,雨水順著雨衣的下擺流到褲腿上,被風一吹,冷極了。
、陔S著優美的樂曲,小演員們旋轉起來,五顏六色的裙子徐徐張開,就像一把把花傘。在小林的眼中,“花傘”漸漸模糊變成了下擺張開的一件件雨衣。
③他拿出塑料救生圈開始吹氣,疊起來的救生圈漸漸變成了圓環形的塑料氣囊。
⑵讀好小林想的句子。
①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得把雨衣改一改,不能再讓雨水流到褲腿上了。
②怎樣才能解決這個難題呢?小林一直在想啊想……
引導學生“這個難題”指什么?把它代進去讀一讀!耙恢薄闭f明什么?“……”表示什么意思?解決了這幾個問題學生的朗讀感悟必定是水到渠成。
③這樣的雨衣怎么疊起來呢?
、苄×盅劬σ涣,心想:用能夠充氣的塑料環代替鐵絲圈,不就能疊起來了嗎?
、、夸獎的句子
嘿!別提多棒了!
四、情感升華。
1、復述“充氣雨衣”發明的過程。
2、你從“充氣雨衣”的發明得到了什么啟示?
3、你喜歡小林嗎?為什么?
4、日常生活中你遇到過用品給你帶來不便的事嗎?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想法嗎?
激勵語:只要你們善于觀察,勤于思考,親自動手實踐,一定會成為了不起的發明家。老師等著使用你們發明的新產品,相信這一天一定會到來!
板書設計 :
充氣雨衣
想 旋轉起來的裙子 想 塑料救生圈
? → (板畫) ? → (板畫) 稱贊
做 雨衣 做 充氣雨衣
。ò瀹嫞 (板畫)
作業 布置:改進一下你認為不太好用的一種日常生活用品。
課后反思:
這篇課文是略讀課文,識字14個,字音不易讀準,字形比較復雜,所以我設計了讓學生按歸類識字,游戲識字等多種形式的方法識記,來調動學生識字的積極性。學生很喜歡識字這一環節。本文較長,重點抓住“小林遇到幾個難題,是怎么解決的?”,引導學生默讀和快速閱讀。由于長句較多,學生讀起來有些困難,在朗讀展示時學生的情緒比較低落,直到“復述”這一環節,學生才“死灰復燃”,活躍起來?赡茏约焊吖懒藢W生,把課文只設計了一個課時,知識點過多,也有關系。自己從三個方面設計了朗讀,旨在通過朗讀感悟“小林愛思考”的道德品質和“勤實踐”的人文素養,從“你喜歡小林嗎?為什么”這一環節上有了體現,雖然學生在朗讀時不是激情飽滿,但感悟還是很深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