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的問題(精選8篇)
科學家的問題 篇1
教學目的:
4. 學會“朋、友、杯、這、因、對、動、正”這8個字,會認“科、漫、理、錯、誤、騙、些、試、確”這9個字,認識1個偏旁“寸”。
5.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6. 通過課文的學習,領悟科學家說的話不一定是正確的,要自己親手做做看。
教學重點:
1、 學會“朋、友、杯、這、因、對、動、正”這8個字,會認“科、漫、理、錯、誤、騙、些、試、確”這9個字,認識1個偏旁“寸”。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 通過課文的學習,領悟科學家說的話不一定是正確的,要自己親手做做看。
教學難點:
1、 學會“朋、友、杯、這、因、對、動、正”這8個字,會認“科、漫、理、錯、誤、騙、些、試、確”這9個字,認識1個偏旁“寸”。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3. 學習本課生字詞。
4. 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a) 學習本課生字詞。
b) 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2、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科學家是什么人嗎?
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自由發言。
3、 今天,科學家給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我們一起去看看是什么問題吧!
師板書課題。
3、學生齊讀課題。
二、自學生字,互相評價。
4. 學生自由讀課文,圈出文中要求學會的字和要會認的生字,遇到不認識的字。
5. 和小伙伴一起讀課文,互相幫一幫,看看字音都讀準了沒有。
6. 出示生字詞,用開火車的方式抽讀生字詞。
三、讀課文,把句子讀通順。
5. 把生字詞送回課文,把課文多讀幾遍,讀通句子。
6. 同座互讀課文,聽一聽課文中的句子讀通順了嗎?
7. 分自然段讀課文,互相評一評。
四、創設情境,理解詞語
1. 自由讀第二自然段,讀通順,讀流利。
2. 如果當時你們在場,你們還會說什么?
3. 老師現在讀科學家的問題,你們聽了以后,就各自把自己的意見說出來,也可以說文中小朋友說的話。
4. 同學們,剛才教室里的情境可以用書上一個詞來形容,是哪一個呢?(議論紛紛)
四、學習生字,指導書寫
(29) 學生自己識記生字“因”、“這”。
(30) 指名生分析“因”、“這”兩字的字形結構。
(31) 仔細觀察“因”、“這”兩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說一 說在書寫時應注意哪些地方?
(32) 師作示范指導,學生自己練寫生字,再與范字作比較。
師選出寫得較好的字全班展示。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通過課文的學習,領悟科學家說的話不一定是正確的,要自己親手做做看。。
教學重、難點:
i.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ii. 通過課文的學習,領悟科學家說的話不一定是正確的,要自己親手做做看。
教學過程:
一、 復習導入
多種形式認讀生字。
二、感悟體會,指導朗讀。
6. 默讀課文結尾科學家的話,你從中讀懂了什么?
7. 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自由發表意見。
8. 從課文哪里也能讀到這個意思?(讓學生聯系前面“媽媽”的話和瑪利亞做的實驗,加深理解。)
9. 回憶一下,你在生活中有過這樣的經歷嗎?
10. 再指導讀這句話,熟讀成誦。
三、指導實踐,拓展延伸
1. 實踐活動:有人說,將三個寫有字的紙團和三個沒有字的紙團一起放入一個小盒里,閉上眼睛隨便摸,兩次就一定能摸到寫有字的紙團,你相信嗎?
2. 學生發表意見。
3. 到底誰說的有道理呢?你們回家自己動手試一試。
4. 推薦閱讀童話故事《小馬過河》,跟小朋友交流自己的看法。
四、識字寫字。
5. 出示生字卡,去拼音認讀生字,讀對得一張愛心卡。
6. 學生選擇學過的或自己喜歡的識記漢字的方法,獨立識記生字。
7. 全班交流識記生字的方法。
8. 指導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擺放位置,指導書寫。
第三課時
教學目的:
1、正確掌握本課生字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正確掌握本課生字。
教學過程:
十、 復習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完成課后第二題。
十一、 教學生字
1、 出示生字認讀。
2、 學生自學生字。(先說它是什么結構,是什么和什么組成的(獨體字除外),它的筆順是什么,共有幾筆,組詞是什么。
3、 指名說記字的方法。
4、 指導寫字,看清每一筆和田字格里的位置,再寫排頭字。
十二、 復習鞏固
1、 朗讀全文。
2、 完成課后第三題。
板書設計:
16、科學家的問題
當你不太相信別人的說法時,你會怎么做呢?
有些問題只有自己動手試一試,才能得出正確的答案。
科學家的問題 篇2
教材分析:這是西師版教材二年級下第四冊中的一篇課文。講的是一位科學家,一個奇怪的問題;一群小朋友,一些離奇的答案。最后是瑪利亞自己動手,親自實踐,用事實證明科學家提出的問題是錯誤的。課文文字淺顯,但啟迪深刻。它啟迪我們在以后的生活中,不迷信權威,努力實踐就會解決一個個疑惑,得到許多正確答案。共設計兩課時,第一課時教學生字、詞并讀通課文;第二課時理解課文。本篇教案是第二課時。教學目標:1.能讀懂課文,體會重點句子的意思。2.學習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明白凡是要多動手、多實踐,別盲目相信權威。4.學習按正確的方法抄寫句子。教學重點:理解課文、明白道理。教學難點:理解科學家說的話。教學準備:生字卡片、小黑板。教學過程:一.復習引入新課。1.出示生字卡片檢查學生的認字情況。利用抽讀、開火車讀等多種方式檢查。2.聽寫詞語。問題 錯誤 答案(教師提醒學生的寫字的正確姿勢。)教師巡視,抽生把聽寫的詞語拿到展示臺,師生一起訂正,可以強調書寫規則。教師問:誰能用“問題”一詞說句話呢?抽生說。問:孩子們說的真好,那你們知道本文講的誰的問題嗎?生:是科學家的問題。教師板書:科學家的問題。齊讀課題。二.學習課文。1.請孩子們打開書,自由讀第一、二自然段,找一找,科學家提出了一個怎樣的問題?抽生讀科學家提的問題。齊讀帶有問號的句子。孩子們是怎么回答的呢?理解“議論紛紛”的意思。孩子為什么有這么多離奇的答案呢?師引渡:所有的孩子們都相信了嗎?生:瑪麗亞不相信。 2.學習三、四自然段。(1) 請同學們快速地讀第三、四自然段,從課文中找出能體會瑪麗亞不相信科學家提出的問題的句子。抽學生說。當孩子說到瑪麗亞“滿腹疑惑”一詞,想象她會想些什么呢?從而理解這一詞語。(2)年幼的瑪麗亞雖然不相信科學家提出的問題,但自己也想不出什么辦法來證明自己的觀點。她請教了誰?(媽媽)媽媽是怎么對她說的呢?(3)瑪麗亞聽了媽媽的話,她是怎么做的呢?請同學們在課文中找出句子來。請一名學生讀。(4)瑪麗亞得出了什么結論?結合插圖和回家實踐的理解“漫”的意思。(5)得出結論后,瑪麗亞很生氣。思考:她為什么生氣呢?抽學生說。齊讀第四自然段。如果是你,會生氣嗎?師引渡:是呀,瑪麗亞的確很生氣,我很崇拜的科學家怎么會騙小孩呢?得找那個科學家問問。3、學習四、五、六自然段。(1)請同學們默讀四、五自然段,邊讀邊畫出瑪利亞的問的句子。抽學生回答。生:“你怎么可以提出錯誤的問題來騙我們呢?”師:這是一個反問句,語氣比較強烈。為什么她會這樣問呢?聯系前文說。體會瑪利亞這是心情怎樣的?把這種生氣的語氣送進句子中讀。指名學生瑪麗亞的話。從你讀中我聽出來了你是很生氣的。(2)科學家聽后,他有什么表情呢?(生:哈哈大笑)師:科學家回答這個問題時哈哈大笑?生:科學家為自己提的問題而發笑。生:科學家看到瑪利亞的認真實踐而高興。(3)科學家為什么要提這個問題?生自由回答。勾畫出反復讀。出示小黑板。齊讀。(3)瑪利亞明白了什么?生:他明白了只有不迷信權威,多動手做才能解決自己心中的疑惑。……三、作業:(1)抄寫科學家的話。這道題是第一次出現,教師要求學生:把一句默記完整后再抄,不能看一個字或詞就寫。(教師巡視,如果發現沒掌握方法及時糾正)(2)抄寫詞語。議論紛紛 滿腹疑惑 板書設計:
25科學家的問題
議論紛紛
滿腹疑惑
自己動手試一試 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科學家的問題 篇3
教學目標
1 認讀本課詞語,體會重點詞語的意思。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明白凡是要多動手,多實踐,別盲目相信。
教學重難點
理解重點句,明白道理。
教學準備
教師:生字、詞語卡片,杯子,金魚
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做小實驗
教學過程:
一、提問導入:
1 一次,一位科學家向幾個小朋友提出了一個非常奇怪的問題,一個叫瑪利亞的小朋友發現這個問題是錯誤的。那科學家為什么要向小朋友提出這個錯誤的問題?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討論!學習之前,我們先來和課文中的漢字娃娃打打招呼。
2 認讀生字
3 讀詞語
二、朗讀課文,感悟內容
1 齊讀課文,邊讀邊思考:科學家向小朋友提出了一個什么問題?
2 讀后交流
(1)科學家提出了什么問題?
引導學生讀讀第一自然段。
(2)你覺得這個問題奇怪嗎?哪兒奇怪?
(3)指導讀,讀出奇怪的語氣來。
3 小朋友是怎么議論的呢?
(1)根據小朋友的發言,相機理解“搶著說”
(2)你還有不同的答案嗎?剛才大家都爭著發表了自己的意見,這就是課文里說的哪個詞語?議論紛紛。
(3)分角色朗讀第二自然段。
4 引讀第三段
(1)瑪利亞覺得他們都沒有說對,但又說不出什么道理來。因此,她的心里充滿了疑問,課文里第三自然段有一個詞告訴了我們?趕快去找找吧!理解“滿腹疑惑”
(2)媽媽怎么說?
5 瑪利亞動手實驗,發現了什么?讀第四自然段,勾畫有關的句子。
6 是這樣的嗎?我們也來做做這個實驗。
(1) 演示實驗。理解“水漫出來了”
(2) 這樣的結果是瑪利亞根本沒有想到的。因此,她感到又奇怪又生氣,你能通過你的朗讀表現出來嗎?讀句子:哎呀,水漫出來了,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3) 瑪利亞這么生氣,是為什么呢?
7 第二天,瑪利亞找到那位科學家,質問他怎么可以提錯誤的問題來騙他們,科學家聽了,哈哈大笑。這是為什么?學生回答后相機出示第六自然段。指導學生讀科學家說的話。
8 瑪利亞聽了,高興地說“哦,我明白了!”瑪利亞明白了什么?指導讀第七自然段,讀出高興。
三、總結拓展
生活中你看到、聽到或經歷過類似的事嗎?講一講。
四、作業
學了這一課,你有什么收獲?先說在請完成書上的最后一題。
科學家的問題 篇4
教學目標
1.認讀本課詞語,體會重點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明白凡是要多動手,多實踐,別盲目相信。
教學重難點
理解重點句,明白道理。
教學準備
教師:生字、詞語卡片,杯子,金魚
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做小實驗
教學過程:
一、提問導入:
1.一次,一位科學家向幾個小朋友提出了一個非常奇怪的問題,一個叫瑪利亞的小朋友發現這個問題是錯誤的。那科學家為什么要向小朋友提出這個錯誤的問題?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討論!學習之前,我們先來和課文中的漢字娃娃打打招呼。
2.認讀生字
3.讀詞語
二、朗讀課文,感悟內容
1.齊讀課文,邊讀邊思考:科學家向小朋友提出了一個什么問題?
2.讀后交流
(1)科學家提出了什么問題?
引導學生讀讀第一自然段。
(2)你覺得這個問題奇怪嗎?哪兒奇怪?
(3)指導讀,讀出奇怪的語氣來。
3.小朋友是怎么議論的呢?
(1)根據小朋友的發言,相機理解“搶著說”
(2)你還有不同的答案嗎?剛才大家都爭著發表了自己的意見,這就是課文里說的哪個詞語?議論紛紛。
(3)分角色朗讀第二自然段。
4.引讀第三段
(1)瑪利亞覺得他們都沒有說對,但又說不出什么道理來。因此,她的心里充滿了疑問,課文里第三自然段有一個詞告訴了我們?趕快去找找吧!理解“滿腹疑惑”
(2)媽媽怎么說?
5.瑪利亞動手實驗,發現了什么?讀第四自然段,勾畫有關的句子。
6.是這樣的嗎?我們也來做做這個實驗。
(1) 演示實驗。理解“水漫出來了”
(2) 這樣的結果是瑪利亞根本沒有想到的。因此,她感到又奇怪又生氣,你能通過你的朗讀表現出來嗎?讀句子:哎呀,水漫出來了,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3) 瑪利亞這么生氣,是為什么呢?
7.第二天,瑪利亞找到那位科學家,質問他怎么可以提錯誤的問題來騙他們,科學家聽了,哈哈大笑。這是為什么?學生回答后相機出示第六自然段。指導學生讀科學家說的話。
8.瑪利亞聽了,高興地說“哦,我明白了!”瑪利亞明白了什么?指導讀第七自然段,讀出高興。
三、總結拓展
生活中你看到、聽到或經歷過類似的事嗎?講一講。
四、作業
學了這一課,你有什么收獲?先說在請完成書上的最后一題。
板書設計:
不迷信
科學家的問題
動手做
科學家的問題 篇5
教學目標:
1、學會“位、朋、友、魚、這、亞、對、買”8個生字,會認“科、杯、別、議、論、理、些、得”8個字。
2、了解課文內容,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從人物的對話中體會瑪麗亞感情的變化,感悟有些問題只有自己動手試一試,才能得到正確的答案。
教學重難點:
1、學會生字、朗讀課文。
2、在朗讀中感受自己動手試試的重要性。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1導入新課。
(出示課題。)
二、自主合作,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順。
1學生大聲、自由朗讀課文,圈出文中要求學會和要求會認的字,遇到不認識的字就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2同座互讀,讀準字音。
3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由小組長抽讀生字卡片。
4學生通過玩“開火車”等游戲識記生字(去掉音節)。
5學生再讀課文,將課文讀通、讀順。
三、創設情境,指導朗讀第一節。
1、學生朗讀第一節。
2、說一說科學家提出了一個什么問題?
3、聽了這個問題,你有什么想法?
四、寫字教學。
1、 出示本課生字:位、朋、友、魚
2、 小組討論識記方法。
3、 交流識記方法,口頭組詞。
4、 重點指導書寫:魚。老師范寫。
5、 學生練寫。
第二課時
一、在鞏固生字中讀準讀通。
1、認讀生字詞語。
2、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把文章讀通順。
二、在探究問題中讀懂讀好。
(一) 再現“議論紛紛”。
1、 畫一畫。面對科學家這個奇怪的問題,小朋友是怎么說的,在文章中畫出來。
2、 讀一讀。指名讀小朋友的對話。
3、 想一想。如果你們當時在場,你會說什么?
(二) 親手實踐,解答疑難。
1、 朗讀第3自然段,說一說瑪麗是怎么想的。
2、 媽媽是怎么回答瑪麗亞。指名讀媽媽的話。
3、 自由讀第4自然段,說說瑪麗亞聽了媽媽的話后,又會怎么做。
4、 她看到了什么。指導讀好第4自然段。
5、 實驗探究,體會情感變化。
(1) 做實驗。
(2) 你看到了什么?
(3) 面對這種結果,瑪麗亞怎么想的?
6、有感情朗讀第5自然段。
(三) 練習對話,感悟體會。
1、 創設情境,理解哈哈大笑。
2、 自由讀,讀懂科學家的話,你從中讀懂了什么?
3、 比賽讀,讀好科學家的話。
4、 拓展延伸,加深理解。
(1) 結合課文,說說從哪里你還能讀到這一意思。
(2) 瑪麗亞明白了這個道理嗎?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3) 指導讀好“瑪麗亞高興地笑了”這句話,體會“高興”之情。
(4) 說說當你不相信別人的說法時,你會怎么做呢?
(四)通過了解居里夫人。
三、在書寫指導中寫對寫好。
6、 出示本課生字:這、亞、對、買
7、 小組討論識記方法。
8、 交流識記方法,口頭組詞。
9、 重點指導書寫:這、亞。老師范寫。
10、 學生練寫。
板書設計:
16 科學家的問題
自己動手試一試
科學家的問題 篇6
教學目標:
1.能讀懂課文,體會重點句子的意思。
2.學習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明白凡是要多動手、多實踐,別盲目相信。
4.學習按正確的方法抄寫句子。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明白道理。
教學難點:
理解科學家說的話。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新課。
1.出示生字卡片檢查學生的認字情況。利用抽讀、開火車讀等多種方式檢查。
2.聽寫詞語。
問題錯誤答案
(教師提醒學生的寫字的正確姿勢。)
教師巡視,抽生把聽寫的詞語拿到展示臺,師生一起訂正,可以強調書寫規則。教師問:誰能用“問題”一詞說句話呢?
抽生說。
問:孩子們說的真好,那你們知道本文講的誰的問題嗎?生:是科學家的問題。
教師板書:科學家的問題。齊讀課題。
二.學習課文。
1.請孩子們打開書,自由讀第一、二自然段,找一找,科學家提出了一個怎樣的問題?
抽生讀科學家提的問題。齊讀帶有問號的句子。
孩子們是怎么回答的呢?理解“議論紛紛”的意思。孩子為什么有這么多離奇的答案呢?
師引渡:所有的孩子們都相信了嗎?生:瑪麗亞不相信。
2.學習三、四自然段。
(1)請同學們快速地讀第三、四自然段,從課文中找出能體會瑪麗亞不相信科學家提出的問題的句子。抽學生說。
當孩子說到瑪麗亞“滿腹疑惑”一詞,想象她會想些什么呢?從而理解這一詞語。
(2)年幼的瑪麗亞雖然不相信科學家提出的問題,但自己也想不出什么辦法來證明自己的觀點。她請教了誰?(媽媽)媽媽是怎么對她說的呢?
(3)瑪麗亞聽了媽媽的話,她是怎么做的呢?請同學們在課文中找出句子來。請一名學生讀。
(4)瑪麗亞得出了什么結論?結合插圖和回家實踐的理解“漫”的意思。
(5)得出結論后,瑪麗亞很生氣。思考:她為什么生氣呢?
抽學生說。齊讀第四自然段。如果是你,會生氣嗎?
師引渡:是呀,瑪麗亞的確很生氣,我很崇拜的科學家怎么會騙小孩呢?得找那個科學家問問。
3、學習四、五、六自然段。
(1)請同學們默讀四、五自然段,邊讀邊畫出瑪利亞的問的句子。抽學生回答。
生:“你怎么可以提出錯誤的問題來騙我們呢?”
師:這是一個反問句,語氣比較強烈。為什么她會這樣問呢?聯系前文說。體會瑪利亞這是心情怎樣的?把這種生氣的語氣送進句子中讀。指名學生瑪麗亞的話。從你讀中我聽出來了你是很生氣的。
(2)科學家聽后,他有什么表情呢?(生:哈哈大笑)
師:科學家回答這個問題時哈哈大笑?
生:科學家為自己提的問題而發笑。
生:科學家看到瑪利亞的認真實踐而高興。
(3)科學家為什么要提這個問題?
生自由回答。勾畫出反復讀。出示小黑板。齊讀。
(3)瑪利亞明白了什么?
生:他明白了只有不迷信,多動手做才能解決自己心中的疑惑。
……
三、作業:
(1)抄寫科學家的話。這道題是第一次出現,教師要求學生:把一句默記完整后再抄,不能看一個字或詞就寫。(教師巡視,如果發現沒掌握方法及時糾正)
(2)抄寫詞語。
議論紛紛滿腹疑惑
板書設計:
25科學家的問題
議論紛紛
滿腹疑惑
自己動手試一試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科學家的問題 篇7
教學目標:
1. 自主認識10個生字,會寫8個字。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 了解課文內容,學會聯系上下文,體會句子意思。
教學重難點: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重難點突破法:朗讀法討論法
能力訓練點:訓練同學的朗讀能力、扮演能力
美育滲透點:懂得遇到難題,要動手做做,探求答案。不迷信,不輕信盲從,敢于實踐。
拓展:回家動手做做實驗。
課時布置:兩課時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以實驗的形式導入(兩個一大一小的鐵球,兩個鐵球哪個先著地?)亞里士多德認為大的先落地。真的像他說的那樣嗎?我們可以動手做做看。他雖然是個科學家也不一定對,面對問題,我們不要光動腦筋,還要動手做做,才干得到正確的答案。今天我們來學一篇課文《科學家的問題》,板書課題,生齊讀。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 自主選擇讀書方式讀課文,邊讀邊畫生字。
2 出示生字卡片,同學開火車讀。
3 注意讀準以下生字的字音。
4 出示帶有生字的句子讀一讀。
三、指導寫字
1 出示生字。
2 生字組詞。
3 指導字形,師范寫,講要點。
4 生書寫,師巡視。
5 示范寫,講要點。
6 生訂正,師巡視。
四作業:熟讀課文,謄寫生字。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 出示生字詞語測讀。
2 復習課文內容。
二學習課文。
1 哪一段寫科學家提出的問題,找出來讀一讀。這個問題怪在哪?
2 面對科學家的怪問題,大家有什么反應?用一個詞語來形容當時的情況。
3 面對議論紛紛的同學們,瑪利亞有什么反應?大家讀第3段后找出一個詞語來形容她。
4 誰來扮演瑪利亞和媽媽。面對媽媽的回答,瑪利亞說了什么?做了實驗她發現了什么?她的心情如何?
5 瑪利亞生氣的原因是什么?從文中找出句子來回答。指導朗讀。
6 科學家對瑪利亞說了什么呢?瑪利亞明白了什么?
三作業。
謄寫生字詞語。
科學家的問題 篇8
教學目標:
1. 自主認識10個生字,會寫8個字。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 了解課文內容,學會聯系上下文,體會句子意思。
教學重難點: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重難點突破法:朗讀法討論法
能力訓練點: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表演能力
美育滲透點:懂得遇到難題,要動手做做,探求答案。不迷信,不輕信盲從,敢于實踐。
拓展:回家動手做做實驗。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以實驗的形式導入(兩個一大一小的鐵球,兩個鐵球哪個先著地?)亞里士多德認為大的先落地。真的像他說的那樣嗎?我們可以動手做做看。他雖然是個科學家也不一定對,面對問題,我們不要光動腦筋,還要動手做做,才能得到正確的答案。今天我們來學一篇課文《科學家的問題》,板書課題,生齊讀。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自主選擇讀書方式讀課文,邊讀邊畫生字。
2.出示生字卡片,學生開火車讀。
3.注意讀準以下生字的字音。
4.出示帶有生字的句子讀一讀。
三、指導寫字
1.出示生字。
2.生字組詞。
3.指導字形,師范寫,講要點。
4.生書寫,師巡視。
5.示范寫,講要點。
6.生訂正,師巡視。
四、作業:熟讀課文,抄寫生字。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出示生字詞語測讀。
2.復習課文內容。
二、學習課文。
1.哪一段寫科學家提出的問題,找出來讀一讀。這個問題怪在哪?
2.面對科學家的怪問題,大家有什么反應?用一個詞語來形容當時的情況。
3.面對議論紛紛的同學們,瑪利亞有什么反應?大家讀第3段后找出一個詞語來形容她。
4.誰來扮演瑪利亞和媽媽。面對媽媽的回答,瑪利亞說了什么?做了實驗她發現了什么?她的心情如何?
5.瑪利亞生氣的原因是什么?從文中找出句子來回答。指導朗讀。
6.科學家對瑪利亞說了什么呢?瑪利亞明白了什么?
三、作業。
抄寫生字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