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風》教學案例(精選15篇)
《畫風》教學案例 篇1
一,教材簡析
《畫風》一課是義務教育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本第四冊的教學內容.課文內容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容易理解.課文主要講李衛,丹丹,小藝一起畫畫兒時遇到了一個共同的問題——"誰能畫風".小藝率先想出"畫風"的好辦法,從而激發了其他人的創造思維,通過合作,最后三人用不同景物的變化描繪出風的樣子.本文通過言簡意賅的小故事教育學生要善于觀察生活,遇到問題要動腦筋,善于合作,勇于創新.
二,教學對象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對象是小學二年級學生,盡管年齡小,但是對客觀世界已經有了一定的認知和積累.因兒童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探索式的學習方式,他們的知識經驗是在與客觀世界的相互作用中逐步形成的,因此對風的認識不是難點.但是風是無形,無色,無味的,如何表現它卻是學生沒有深入挖掘過的.另外,他們雖然了解了一定的學習習慣和方法,但尚需強化.
三,教學策略及專教法設計
實施創新教育,培養創新人才是21世紀教育的主題和最顯著的特征.激發創新精神,培養創新能力,塑造創造性人格,是語文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的重要內容.于是結合本課教材的特點,又針對低年級階段兒童對生動形象的事物和現象容易認識這一特點,我設計了啟導——探究——證實——拓展這一教學模式.借助多媒體技術在課始就調動起學生的多種感官同時活動,并在互動中展開探究,在動手實踐中得到證實.
注重學生的現有認知,讓學生動腦想一想,動口說一說,動手畫一畫,引領他們投入到自主,輕松愉快的學習中去,從而突破教學難點,明白生活中要細心觀察,遇到事情要動腦筋的道理.
四,教學目標:
依據大綱要求,教材的編排,結合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制定了如下的常規目標:
(1)知識傳授點: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風雖然無形無色無味,但是卻可以通過其他的事物展現出來.
(2)能力培養點: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嘗試分角色朗讀課文.
(3)德育滲透點: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團結合作的精神.
(4)習慣的著眼點:培養學生傾聽的習慣.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要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的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 教育家葉圣陶就把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習慣作為語文教育的終極目標, 它也是語文素質教育的最終目的.良好的習慣不但對學科學習有著正面的影響,而且對人的性格的形成與整體素質的提高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衡量一個學生的語文素養,就看他是否有好的語文習慣,他好讀,善聽,會記,常寫,注重積累,自覺參與一切有關的語文活動,這人的語文水平決不會差.而這種良好的語文習慣是在長期的語文學習過程中形成的,它反過來又在不斷促進語文學習的進步.習慣本身不是知識,也不是能力,卻是獲取知識,轉化為能力的重要橋梁,是一種終身受益的永久的推動力.基于此目的,我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習慣的養成教育,著眼點為培養學生傾聽的習慣.
(5)創新空白點:"誰還能畫風",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
實施創新教育,培養創新人才是21世紀教育的主題和最顯著的特征.指出:"面對世界科技飛速發展的挑戰,我們必須把增強民族創新能力提到關系中華民族興衰存亡的高度來認識.教育在培育民族創新精神和培養創造性人才方面,肩負著特殊的使命."小學語文是基礎教育中的一門基礎學科,又是一門極富情感,極具個性,極易激發想象和創造思維的學科.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和一項基本任務.于是,
我制定
了創新空白點:"誰還能畫風",拋磚引玉,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不斷提高創新的意識和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
根據上述幾點目標制定了
教學重點:指導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習慣.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通過"畫風"這一過程提高創新能力,培養合作精神.
五,課時安排:兩課時(本課為第一課時,另一課時認寫生字)
六,教學媒體設計
(1)課始,運用多媒體播放從網上下載的應用程序,進行"聽辨游戲",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雖然是英文版的,但生動的動畫讓人一目了然,同時也是對風的初步感知.
(2)在新授過程中用動畫形式串聯,清晰,生動.
(3)播放清新,舒緩的輕音樂,讓學生在樂曲中感受微風的輕柔,深入了解風的特性.
七,教學流程以及環節設計意圖:
根據這篇課文的特點,我設計了啟導——探究——證實——拓展這一教學模式.借助多媒體技術在課始就調動起學生的多種感官同時活動,并在互動中展開探究,在動手實踐中得到證實.基于此,我設計了如下的活動:
(一) 辨風聲,啟導激趣.啟導,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索."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直接向學生提供成功的經驗,而是將教學信息——文本教材和非文本教材充分地結合起來,充分運用教學媒體傳遞信息.低年級的學生認知特點是由直觀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他們對直觀形象的東西特別感興趣.在學習課文之前,我播放網絡游戲插件,和學生一同進行"有聲世界"的聽辨小游戲,初步感知風的特點.設計還在無形中培養了學生傾聽的習慣.
(二)析風意,探究學習.探究,保證學生實踐的主體地位.探究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高層次的思維活動,每個教學環節中啟導的目的都是引發學生的探究活動.在整體把握課文內容之后,教師引導學生讀一讀,說一說,畫一畫,從而理解內容,體會主旨.這種質疑——歸疑——解疑的探究活動,是在教師的啟發下學生獨立自主活動的過程,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的習慣,而且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繪風形,實踐證實.證實,將多學科整合在教學中.這一課里證實的過程即是畫風的過程.呂淑湘先生曾說:"語文的使用是一種技能,一種習慣,只有通過正確的模仿和反復的實踐才能養成."為了幫助學生把知識轉化為能力,教師注重各學科的整合,在教學中融入音樂,美術等學科知識,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思維,想象能力的發展.
(四) 訴風語,拓展延伸.拓展,激發學生更大的潛能.學生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探究新的知識,而不是滿足于課堂所學.教師的教學觀念也不能只是"教授",而應該是引領.本課的教學,教師注重引領學生探究學習,在課的最后不僅將知識拓展到詩歌上,而且結合自然科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學生指出了一條更光明的道路,期待他們去開拓.這樣設計給學生的學習留有彈性空間,便于自主發展.
課堂寫真
《畫風》
一,辨風聲,啟導激趣.
師:在上課之前,老師和小朋友們玩一個聽辨小游戲.看看誰聽得準,辨得清.
(播放多媒體)
師:快來認識我們的新朋友吧!它是小狗叮叮,咱們和他打個招呼!
生1:你好,叮叮!
生2:hello,叮叮!
生3:叮叮,認識你很高興!(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打招呼)
師:小朋友們,你們不知道,叮叮可是只迷糊的小狗,總是辨別不好各種聲音,這嚴重影響了它看家護院工作的質量,咱們來幫幫它吧!
(教師操作多媒體播放聲音,畫面上的小狗提問:這是什么聲音 你能找到它嗎 )
生:這是蟋蟀的叫聲.
師:(教師輔助學生操作鼠標點擊所選地點)答對了,你真聰明!瞧,叮叮在為你舞蹈呢!(教師適機鼓勵學生)再聽聽,這是什么聲音 你能找到它嗎
生:這是下雨的聲音.
師:對不對呢 我們一起來驗證一下(點擊學生所選地方).哦,no.很遺憾,再找找看.
生:這是風聲.風把樹葉都吹起來了.(點擊)哇,答對了!(歡呼雀躍)
師:你真棒!聽得真仔細.獎勵你一張小獎卡,你不愧是我們班的"順風耳".(貼卡片)
師:(板書:"風")小朋友們,在日常生活中,風給你留下什么樣的印象
生1:風沒有顏色.
生2:冬天的風很冷.
生3:風能吹動很多東西,把樹葉都吹起來了……
師:說得真好!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跟它有關,題目就叫《畫風》(板書:20,畫風)大家把課題念一遍.
生:(齊念)畫風.
二,析風意,探究學習.
師:小朋友們,當你看到這個課題后,你會提出些什么問題呢 想到了你就站起來說.
生1:我想知道誰和誰在畫風 他們在哪兒畫風
生2:風能畫嗎 風是什么樣的
生3:他們是怎樣畫風的 他們畫得好嗎 ……
師:你們真是愛動腦筋的孩子,問題提得真好!今天這節課呀,我們就來了解其中的兩個問題:(小黑板出示)1.誰在畫風 2.他們是怎樣動腦筋把風畫出來的 誰來把這兩個問題讀一讀
(生讀)
師:讀得好!我們要想弄明白這兩個問題呀,就必須認真讀課文.首先,請同學們自由地把課文讀一遍,把字音讀準了.好,開始.
(生讀)
師:下面呀,老師來檢查一下,看誰剛才讀得認真 (小黑板出示本課的生字,詞語)這是這篇課文的生詞,誰來讀讀
(指名讀,按照順序讀,跳讀)
師:讀得真不錯!來,咱們一起來讀一遍.
(生齊讀)
師:剛才同學們已經初讀了課文,能回答第一個問題了嗎 一起來說.
生:(齊)是李衛,小藝和丹丹在一起畫風.
生:那他們是怎樣動腦筋把風畫出來的呢 (指問題2)這就是我們這節課主要要解決的問題.
師:咱們先來看圖,你們看(出示四幅圖)這就是他們的畫,老師這有三個問題,自己先看看,誰愿意給大家讀一讀 (指名讀)
生:1.你喜歡誰的畫 2.他的畫上畫了什么 3.從哪兒可以看出有風
師:接下來,請小朋友自己練習把這三個問題連起來說一說,你想說哪幅就說哪幅.(生練說)
師:哪位小朋友愿意說給老師聽呀
生:老師,我最喜歡小藝的畫.(師操縱課件)
師:好,老師把它放大.(點擊返回按鈕,再點紅旗)你繼續說.
生:他的畫上畫了房子,太陽,大樹,紅旗,從畫中紅旗飄起來了可以知道有風.
師:我們看他說的對不對 (點擊"紅旗"并演示)從她的回答中,我們知道了,原來小藝是通過畫紅旗飄來表現風的樣子的.
板書:
飄
師:還有哪位小朋友想來說說其他的圖 (回到四幅圖)
生:我也喜歡小藝的畫,他還畫了一個拿著風車的小朋友,風車轉起來了就知道有風了.(教師返回界面,點擊"風車",并演示.)
師:你真棒!觀察得真仔細!老師獎勵你一架小風車.(把準備好的小獎品獎給學生,調動參與積極性.)小藝通過畫風車轉來表現風的.
板書:
生:我喜歡丹丹的畫.
師:好,讓我們來看看,你繼續說.
生:畫上畫了房子,太陽,樹和小鳥.從畫中畫了彎彎的小樹可以知道有風,因為是風把小樹吹彎了.
師:嗯,不錯.哦!原來丹丹畫的是被風吹彎了的小樹.
板書:
師:老師這還有一幅畫,誰想說 "舉手發言聽得清",誰的小手舉得最好啊 好,你來.
生:我喜歡李衛的畫.
師:好,老師把它放大.(點擊返回,再點"雨絲")ok,你接著說.
生:他的畫上畫了房子,樹,烏云,雨點.
師:在這里"雨點"這個說法可不對,應該說"雨絲".好,請你繼續說.
生:從雨絲斜了可以看出有風,因為是風把雨絲吹斜了.
師:你真聰明!誰能學著老師的樣(指板書),把剛才這位小朋友說的也畫下來,寫下來呢
(生畫雨絲,寫"斜")
師:剛才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現在誰能看著老師黑板上畫的和寫的來告訴大家,他們是怎樣把風畫出來的
生:他們是通過畫紅旗飄,風車轉小樹彎,雨絲斜把風畫出來的.
師:(小結)也就是說他們是通過畫風中不同景物(指板書)的變化來表現風的.小朋友們學得真好!已經弄明白了這兩個問題,下面呀,我們就來練習朗讀.(小黑板出示:她在大樹旁邊畫了幾棵彎彎的小樹)這是課文中的一個句子,誰來讀
生:(讀)她在大樹旁邊畫了幾棵彎彎的小樹.
師:哦,我聽出來了,他突出了"在大樹旁邊"這幾個字,還有沒有不同的讀法
生:(讀)她在大樹旁邊畫了幾棵彎彎的小樹. 師:不錯,強調了"幾棵"這個詞.還有誰想讀
生:(讀)她在大樹旁邊畫了幾棵彎彎的小樹.
師:你想突出"彎彎的"這個詞對嗎 好!大家剛才憑自己的理解朗讀了這個句子,讀得都不錯.如果單獨是這樣一個句子,你們的讀法都對.可是,你們看(指課題),這課的課題是什么呀
生:(齊念)畫風.
師:那么,在讀這個句子時,我們應該突出哪個詞才能體現有風呢
生:彎彎的.
師:誰再來讀
生:(讀)她在大樹旁邊畫了幾棵彎彎的小樹.
師:好,大家就照這個樣子讀!(生齊讀)
師:仿照剛才的讀法,誰來讀下面這句話 (出示:1.李衛說:"誰能畫風 "2.丹丹說:"風,看不見,摸不著.誰也畫不出來."3.小藝眨眨眼睛,想了想,說:"我能!")
師:下面,我請幾位小朋友上臺來分角色讀這幾句話.這次老師有個要求,在讀的時候不僅要有感情,還要加上表情和動作,誰來 (生紛紛舉手)
師:(指名)好,老師就請你們四個分別來讀李衛,小藝,丹丹和作者的話,其他的小朋友來做評委,認真看,仔細聽,讀得好呢,咱們就來點掌聲.(生上臺讀)
師:還有哪些小朋友想來試試 哦,真多!好,接下來咱們分組來讀,老師來讀作者的話,1,2,3組的同學分別讀李衛,小藝,丹丹的話,咱們一起合作來把這組對話有感情地朗讀一遍,像剛才這幾位小朋友一樣,也帶上表情和動作.(生讀)
師:剛才,同學們讀了課文中的句子,下面我們來把整篇課文讀一遍.這一回,你們自己找伙伴,想找誰就找誰,看哪四個小朋友合作得最好 注意,先分好角色再讀.好,開始.(生自由找伙伴分角色讀課文)
(三)繪風形,實踐證實.
師: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書上的三個小朋友是這樣(指板書)來畫風的,
他們對生活的觀察多么細致啊!但老師相信,如果是我們班的小朋友來畫的話,你們的點子一定會更多.現在,請小朋友們快閉上眼睛.聽!風兒向你們吹來了.(放輕音樂)在風中呀,許多事物發生了變化,高高的天空中,清澈的小河邊,碧綠的山坡上,人們身上穿的,桌上擺的,陽臺上掛的,等等等等.如果讓你們也來畫風,還可以畫些什么呢 一起來說說看.
師:同學們想象真豐富!真聰明!那你們能不能把你剛才說的畫下來呢
好.請同學們拿出彩筆和紙,把你們想的像老師這樣用簡單的兩筆畫下來,看誰畫得又快又好 可以自己畫自己的,也可以兩三個小朋友一起合作畫.瞧,老師這兒有一幅簡單的畫,誰愿意上來添畫 (生畫,師放錄音)
師:(展示畫)誰畫的呀,你們都說說你們畫了些什么來表現風的
生1:我畫了一個小孩正在放風箏,風箏飛起來了,說明有風.
生2:我畫的是一個長頭發的小女孩,她的頭發被風吹起來了.
生3:我們家的窗簾被風吹起來了.
生4:我畫的是一片綠草地,小草被風吹歪了……
師:(小結)這節課,同學們表現得真不錯,這說明只要我們開動腦筋,敢于想象,就一定能把想做的事做好!
其實早在唐朝就有描述風的詩篇.唐代大詩人李僑就寫有名篇.
(出示:解落千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簡單講解:這首詩為我們形象地揭示了風吹到樹林,田野,江河,竹林等不同地方引起的不同事物變化,你發現了嗎 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首詩.
師:秋天風把樹葉吹落了,春天又把花朵吹開了,到江上吹起了浪花,進入竹林又吹斜了竹竿,風的本領可真大啊!
可是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么 風對于我們的生產生活并不都是有益的.那么回家以后,可以翻翻書,也可以問問爸爸媽媽,共同來研究一下:風給人類帶來哪些好處 又給人類帶來哪些壞處 怎樣讓風更好地為人類造福 相信,在你的探索中會有更大的收獲!咱們下節活動課研究
風吹影動 動中怡情
——教學反思
泰戈爾曾說過:"果實的事業是尊貴的,花的事業是甜美的;但是讓我做葉的事業吧,葉是謙遜地,專心地垂著綠蔭的."我們教師常以此自比.
確實,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的確兢兢業業,默默無聞.我們精心地呵護著掌心每一棵稚嫩的小苗,毫不吝惜地將自己的所學傳授給他們.一遍不成,兩遍,三遍,甚至嚼碎了"喂"給他們,我們堅持"一個都不能少",結果呢 學生越來越"懶",不愿思考,成了新時期的小"溥儀".與其這樣,還不如放開手腳,讓學生自己探究,而教師從旁協助,真正成為學生的朋友,引路人.
風,是自然界一種很抽象的事物,它無色無味無形.《畫風》不僅對于文中的小朋友是一個小小的挑戰,對于我的學生更是一個培養其創造性思維的大好機會.實施創新教育,培養創新人才是21世紀教育的主題和最顯著的特征.激發創新精神,培養創新能力,塑造創造性人格,是語文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的重要內容.根據這篇課文的特點,我設計了啟導——探究——證實——拓展這一教學模式.從興趣入手,借助多媒體技術在課始就調動起學生的多種感官同時活動,并在互動中展開探究,在動手實踐中得到證實.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能充分活動起來,動腦想一想,動口說一說,動手畫一畫.特別是在畫風的時候能有自己的見地,從自己的生活認知著手,這就是一個提高.比如,有的畫了一個小孩正在放風箏,風箏飛起來了,說明有風;有的畫的是一個長頭發的小女孩,她的頭發被風吹起來了;有的畫了自己家的窗簾被風吹起來的樣子等等.同學們不僅能畫,會畫,還敢于展示自己,傾聽別人,這對于今后的學習是有幫助的.
但是,我覺得美中不足的是,在這堂課上,學生自己創新的多,合作的少,合作的意識還不是很明了.如果教師能適機稍作引導,學生可能就會把自己的作品和其他人進行整合,可能時間上還需要再寬裕些才便于處理.這可能是我對于學生的情況沒有完全掌握的結果.今后的工作中一定在課前多做準備,除了對教材深入挖掘,更要了解學生,積累經驗.
風吹影動,事物總在不斷變化之中,那么人的變化就更得"如影隨形".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教師的角色轉變,理念的更新刻不容緩.教師不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參與者.教師的教學就是通過各種形式,創造一個學生樂學的氛圍,指導性地教學.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在這方面將更加努力,在教育教學中不斷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培養創新能力,塑造創造性人格,促進創造性人才的發展.
《畫風》教學案例 篇2
教材簡說
"畫風",這個題目引起了課本中的小朋友思考,也引起了我們的思考.風看不見,摸不著,怎么畫呢 課文中的三個小朋友一起畫畫,本來陳丹說:"風,看不見,摸不著,誰也畫不出來."看了趙小藝的畫后,陳丹卻說:"我也會畫風了."三個好朋友互相啟發,互相激勵,結果他們用不同的辦法畫出了風.
學生分析
學生喜歡宋濤,因為他敢想.善于提出問題;我們也喜歡陳丹,她敢想.善于提出問題;我們也喜歡陳丹,她敢于修正自己的錯誤認識,善于向別人學習;學生更喜歡趙小藝,你瞧她,"眨眨眼睛,想了想",她敢于迎接挑戰,善于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讓我們的學生在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中,去體會課文中三個孩子的思想; 去學習他們相互協作的精神;想出別的,更多的畫風的辦法.
學習目標
1.有主動識字的愿望,能認識生字"宋,濤,陳,丹,趙,藝,顯",會正確書寫"藝".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在讀,議,畫中理解課文.
4.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遇事要善于動腦筋想辦法.
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學習法.
課前準備
生字詞卡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趣
1.猜謎:(孩子們,喜歡猜謎嗎 今天老師為你們帶來了一則謎語,請看大屏.)課件出示:云兒見它讓路,花兒見它點頭,小樹見它招手,禾苗見它彎腰.謎底:打一自然現象.生答,師板書:風
2.(咱們學過不少風的詩句,誰能吟兩句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3.(會唱有關風的歌曲嗎 )指名唱,一起拍節奏.春呀春風吹……
4. (聽聽這是什么聲音 ) 播放風的聲音.
3.(我們知道風能聽一聽,唱一唱,吟一吟,那么風兒能畫一畫嗎 )板書:畫(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的課題).齊讀課題
二,質疑
(讀了課題你最想知道些什么 )誰畫風 怎么畫風的 風怎么形成的 ……(風是空氣流動形成的,以后科學課上后詳細的學到.今天我們先解決前面兩個問題)師在課題前簡板:
三,識字
1.好,先帶著第一個問題到課文中去找答案,請把書翻到66頁,自由的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也可以請教旁邊的小朋友.師巡視.
找到答案了嗎 誰來說說 (生答.)(發音真準!那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這3位新朋友.)課件出示三小朋友及姓名:
(1)自己借助拼音讀準他們的名字. 生自由,大聲地拼讀.
(2)誰來說說你讀的時候有什么要提示大家的 (生舉手讀.)標準!請你當小老師領讀.(生讀.)小老師當得好不好 表揚他!
(3)一起象他一樣準確的讀讀.
2.(出示沒有拼音的名字)沒有了拼音的幫助,還能叫準他們的名字嗎 我們來比賽,分男生和女生讀,看誰讀得準 (男生齊讀,女生齊讀.)都這么準確!第一回合沒分出勝負.
3.(出示單獨的生字搶讀并指導記憶)老師把他們的名字拆開了,還會讀嗎 搶讀.
(1)" 宋":你還在什么地方見過它 (我幼兒園時有個朋友叫宋文,我還能給它找朋友,宋代,宋朝,北宋……);"陳":你有什么好方法記住它 (老師我用加法,東方的東加左耳刀!)很不錯的點子!"丹":讀了這個字,你最先想到哪個字 (舟字!)還想說點什么 (舟字多上面一撇,下面一點,還有筆畫順序也不一樣……)
(2)"藝":給它找個好朋友吧.(藝術,文藝……)想漂亮地寫一寫這個字嗎先觀察田字格,你有什么要提示大家的下面不是"飛"字的橫斜鉤,下面不是"自己"的"己".草字頭橫寫長一點……(師一一板書在右下角,加深學生直觀印象.)老師就按照你提示的漂亮的寫一寫.(師范寫,邊說:草字頭橫宜略長,下面橫折彎鉤一筆寫成.)來,我們拿起筆,端正姿勢,自己在田字格里漂亮的寫兩個.(師邊巡視,邊及時評價.最后強調橫折彎鉤要邊折邊彎,有一定弧度,再紅筆示范寫一遍該筆畫.)
4.課文里還有一個生字寶寶在和我們躲迷藏呢,是誰 準確的讀出它 ("顯"!)有什么好辦法記住這個字嗎 你想說什么 (它是上下結構,是"日"字加"業"字組成.)很會觀察!(我還能用減法記:"濕"字減三點水.)豎大拇指,好辦法!師板書.(老師!我想到一句話來記它:太陽底下寫作業!)好創意!來,老師倆擁抱一下.
5.我們來開小火車吧.看誰牢牢記住了它們.(小火車呀,開過來呀,一開開到你這里來呀……)
6.老師把生字寶寶們請回課文里,自己能正確,通順的讀一遍課文嗎 開始吧.
四,學習課文
1.剛才通過你們的共同努力,順利地解決了第一個問題.(師擦掉第一個問號.)那這三個新朋友到底是怎么畫風的呢 帶著這個問題,請默讀課文.默讀是我們這一冊剛學過的讀書新方法,不出聲的讀,不指讀,可以嗎 請邊默讀邊勾畫出他們是怎樣畫風的句子.
2.指名匯報.
有了答案了嗎 誰來第一個和大家分享 (生讀.)哪個詞讓你感受到風 飄,彎,斜,轉 師相機板畫:旗子 飄 小樹 彎 雨絲 斜 風車 轉 .(齊讀并積累四個表示動作的詞.)
老師也把這些方法找出來了,請看大屏.師結合回答出示句子:
(1)她在房子前面畫了一根旗桿,旗子在空中飄著.
(2)她在大樹旁邊畫了幾棵彎彎的小樹.
(3)他把畫上的太陽擦去,畫了幾片烏云,又畫了幾條斜斜的雨絲,說:"下雨了,風把雨絲吹斜了."
(4)她畫了個拿風車的小男孩,風車在呼呼地轉.
a.來,我們一起感受他們畫風的方法,注意讀好畫線的詞,還能說幾個這樣的詞嗎 輕輕地,慢慢地,高高的……這些詞課后請抄寫兩遍,積累下來.
b.你能把句中的這些"她"或"他"換成具體的名字再讀讀嗎 (生讀.)
3.再來看看這個句子.課件出示:宋濤說:"是風,風把旗子吹得飄起來了."生齊讀.
出示課件:"是風,風把 ."
你能照著這種句式,結合板畫說說其它三幅圖嗎 (抽生說)哦,原來他們就是這樣畫風的!看,在問題面前,他們多愛動腦筋啊!師相機擦去第二問號.
4.指導有感情的朗讀.
老師今天還把他們的畫帶來了,想看看嗎 課件出示圖.猜猜看這是誰畫的 你是從哪些自然段知道的
(1)指名讀.
(2)你讀的時候心情怎么樣 (高興.)為什么高興 或你從他的朗讀中聽出他是怎樣的心情 或你想用怎樣的心情去讀 (很高興,很自豪!因為我最先想到畫風的方法!)好,請你讀.(生洪亮的,高興的讀開了.)一小組里五個孩子開火車.評評:你認為誰讀得最象此時的趙小藝 (生評價:王鈴讀得好,聲音響,還笑了,很高興…….)
評得好!是的,如果加上動作和表情,朗讀會更生動!我們一起來有感情地讀讀.
(3)現在請孩子們端好書,在小組內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有感情的朗讀2到8自然段,去體會一下她們畫風的樂趣吧.
5.分角色朗讀課文(剛才讀得多帶勁啊!想換一種方式讀課文嗎 )
(1)誰想來試試 點名選代表,.其它的孩子也有任務:我們共同來當評委,認真聽他們讀完后,說說他們讀得怎么樣
(2)四生上臺,(自己商量分工吧),生讀.(覺得她們讀得怎么樣 )生評價.
6.喜歡課文中3個小朋友嗎 為什么
小結:是呀,三位小朋友愛動腦筋,善于觀察,把看不見,摸不著的風都畫出來了,真能干.師板書:愛動腦.
五,拓展
1.那你們想畫風嗎 你打算怎樣畫風呢 說說看.指名說.(小草彎腰了.)好主意.(我到廣場放風箏,風箏飛很高.)好辦法.(海里有船翻啦,風吹的.)好大的風啊!(樹葉被吹掉了.)行.(有紙被吹跑了,我把它揀回垃圾桶里.)呀!真是個環保小衛士!
2.總結:同學們的創意可真多啊!看來我們也是一群善觀察,愛動腦,愛想象的好孩子!其實,生活中我們遇到其它難題時,也應該象今天這樣做一個善于觀察,愛動腦筋的孩子.課后請把你們的奇思異想用五彩筆畫描繪出來吧.
下課!
板書:
旗子 飄
(簡筆畫的方式)
15 畫風 小樹 彎 田字格寫"藝"
雨絲 斜
風車 轉
《畫風》教學案例 篇3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明白三個小朋友是怎樣畫風的。
2.能正確書寫“藝”、“絲”等字。
3.通過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明白三個小朋友是怎樣畫風的。
教學流程:
師:老師這有一些生字朋友,看看你還認識他們嗎?
學生讀生字。
師:你們的記憶力可真強。∥疫@還有一些詞語朋友看看你們還認識他們嗎?
學生讀詞。
師:聲音真響亮!誰能用“忽然”說一句話?
生:我正在樓下玩,忽然看見一個小男孩兒摔倒了,我連忙跑過去把他扶起來。
生:我正走在上學的路上,忽然天空下起了一陣雨。
師:看到同學們這么聰明老師很高興,老師這有一個謎語看你們能不能猜出來。“云兒見它讓路,花兒見它點頭,小樹見它招手,禾苗見它彎腰!蹦銈冎朗鞘裁磫幔
生齊答:風
師:“風”長什么樣子呢?
生:“風”看不見,摸不著,沒有樣子。
生:“風”沒有氣味刮在臉上,有感覺。
生:“風”是無色無味的,但“風”也可以聽得到。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那么這種沒有樣子的風有三個小朋友卻把它畫出來了,你們知道他們是誰嗎?
生:知道。
師:誰知道?
師:齊讀。
生齊讀
師:那么通過昨天的學習這三個小朋友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他們非常聰明。
生:他們很有想象力,想象力非常豐富。
生:他們有很強的觀察力。
師:我也非常同意你們的看法,你們喜歡他們嗎?
生:喜歡
師:那我們這節課繼續學習15課《畫風》(板書)看看這三個小朋友是怎么把“風”畫出來的,打開書66頁邊讀邊畫出描寫三個小朋友畫風的句子。
。ㄉ呑x邊畫,師巡視)
師:誰愿意第一個展示你的學習成果?
生:趙小藝眨眨眼睛,想了想,說:“我能!”只見她在房子前面畫了一根旗桿,旗子在空中飄著。趙小藝畫了一
根旗桿,旗子在空中飄著。
師:哪個詞讓你感受到風?
生:“飄”。
師板書:旗子飄
師:我這有一幅趙小藝的畫你們想不想看?從這幅圖上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生:有樹,有房子,還有飄著的旗,我感受到有風了。
生:我也是感受到有風了。而且這幅畫畫得很美。
師:你們同意她的說法嗎?(同意)那么誰能給這幅畫配上書上的內容再美美地讀一遍?(指名讀文)
師:讀讀這兩句話看看有什么不同?
1.趙小藝眨眨眼睛,想了想,說:“我能!”
2.趙小藝說:“我能!”
生:第一句比較具體,第二句話不具體。
生:第一句給人的感覺是經過思考說出來的而第二句沒有思考好像直接就說出來了。
再讀讀這部分內容。
指名讀師:帶著你的理解
師:她讀得怎么樣?
生:她讀得很有感情。
師:好,接著匯報。
生:陳丹在大樹旁邊畫了幾棵彎彎的小樹。
師:哪個詞讓你感受到“風”?
生:“彎彎”
師:想不想看看陳丹的畫。
生:想
師:你覺得陳丹的畫怎么樣?
生:很美
師:他的畫中有風嗎?
生:有風,小樹已經彎了
師:誰能給這幅畫配上書上的文字再讀一讀。
師:誰愿意把你寫的讀給大家聽一聽?
生讀自己的作品。
師:我們寫出了風,課后可以把你寫的風再畫一畫。也拿到課堂上展示一下。
師;下面我們來觀察一下這節課要求我們寫的字,你認為這幾個字哪個字寫起來有困難?
生:“藝”、“絲”
師:觀察這兩個字有什么特點?
生:他們都是上下結構!八嚒鄙险聦,“絲”上寬下窄。
師板演寫字,邊寫邊說明要點。
師:其余的字自己寫。
師巡視
師:觀察這幾個字,看能否記住他們,老師想考一下你們的記憶力。(考生字,找生板演,其余在本上寫)
師:這節課我們認識了三個小朋友,他們善于觀察生活,遇到問題善于動腦,我們要向他們學習,做個人人喜歡的
好孩子。希望你們能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一聽。
《畫風》教學案例 篇4
老師提問:老師這里有一個問題,是送給愛動腦筋的孩子的,你說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說的很完整。)
課文2-8自然段具體寫他們是怎樣畫風的。請你默讀這幾個自然段,想想你喜歡誰?
老師把這幾個自然段搬到屏幕上來了,誰來說說你喜歡誰?
。1) 喜歡趙小藝。
a、因為她第一個畫出風。b、因為她愛動腦筋。她畫出風來了嗎?c、因為她畫出了飄動的旗子和轉動的風車。她為什么要畫?)你從哪里知道她畫出風來了?她還畫了什么?為什么要畫飄著的旗子,呼呼轉的風車?你能讀讀寫趙小藝畫風的句子嗎?[點趙小藝畫風的句子] 趙小藝第一個畫出了風,她心里會怎樣?我們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老師也來讀一讀行嗎?誰想向老師挑戰!誰來評評誰最棒!他還加上了動作!
[板:飄著的旗子][呼呼轉的風車]
。2) 喜歡宋濤。
因為宋濤愛提問題。他提了什么問題?讀出問的語氣。他畫出風來了嗎?畫的是什么?[板:斜斜的雨絲]他畫出風來了,高興嗎?你能邊想象他那高興勁,邊讀讀宋濤畫風的句子嗎?[點宋濤畫風的句子]
為什么畫斜斜的雨絲?如果能把“斜斜的”讀的重點兒會更好!誰愿意再試試?(齊讀。)
。3) 喜歡陳丹。
陳丹也很聰明是嗎?她也學會了畫風,誰能說說她是怎樣畫風的?[板:彎彎的小樹。]誰再來讀一讀陳丹畫風的句子。[點陳丹畫風的句子]
通過剛才的討論,大家知道了宋濤、趙小藝、陳丹畫的風在哪里了嗎?老師找還沒回答問題的同學來回答。[指板]在飄著的旗子里,呼呼轉的風車里,斜斜的雨絲里,彎彎的小樹里。有了風,畫面美嗎?我們來齊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下面我們來分角色讀課文,好嗎?你可以自由組合,扮演你最喜歡的角色。
那個小組愿意上來讀?他們讀得棒不棒?
以上這個環節教學完成后,我覺得這節課讓自己滿意的地方有如下兩點:
一、自主和諧的課堂,就是學生學習的樂土。本節課,我始終以自己是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合作者為身份,與學生一起讀書,一起體會文本,一起感受人物,一起咀嚼思想。課堂就是學生文本感悟,思想碰撞,情感交流,個性展示的平臺?v觀本節課的教學,學生感情誦讀,積極思考,暢所欲言,學有所得,學有所長。
二、學生充分的讀,就是對文本最好的解讀。在教學中,我采取了多種讀的方式,有快速讀、自由讀、默讀、指名讀、引讀等;讀的內容也豐富多樣。有經典語段的誦讀;有重點語段的感悟讀等。學生帶著問題讀,在讀中思考,在讀中體會,我想他們的理解絕不僅僅是文本表面的內容,而是深層次的身臨其境。
《畫風》教學案例 篇5
注重情感創設,激發學生興趣——《畫風》教學案例及反思
教材分析:
《畫風》是篇具有童趣的課文,敘述了幾個小朋友畫畫,突然想到要在畫子上表現出平時看不見摸不著的“風”來。于是他們開動腦筋想出了一些從另一個角度表現風的方法:比如把雨絲畫成斜的,把小樹畫成被風刮彎了腰、把旗子畫成飄揚的等等。教材選編這篇課文,體現了其思維創新的價值取向,通過學習課文,使學生懂得要勤于觀察生活,遇到問題要動腦筋,善于合作,敢于創新。
片斷一
1、想知道怎樣畫風嗎?風畫出來漂亮嗎?咱們來聽課文錄音,邊聽邊畫出課文的自然段落。好嗎?(放錄音)
2、有的小朋友都聽入迷了!下面的這段時間,老師想請你用你喜歡的學習方法來自學課文,不過,老師有一點小小的要求,你讀書的時候要把生詞畫出來,讀一讀,把生詞所在的句子多讀幾遍。等會兒咱們比比誰學的最好。(生自學)
3、你們的表情告訴老師你們非常自信,愿意接受老師的考查嗎?(生答)
。1)、 (出示:句子)
你瞧!屏幕上的這幾個句子里住著生字寶寶,誰敢站起來讀一讀。(指名讀,男女生比賽讀。)
。2)、(出示:課件) 女同學聲音真好聽,小男子漢聲音真響亮!≡蹅儼焉謱殞毢退幕锇檎埑鰜,開火車讀好嗎?
。3)、剛才大家讀的真棒,可是,要想和生字寶寶成為好朋友,就得想個好辦法把他們記住。請你們小組合作,來記住這些字。
。4)、都記住了嗎?你認為哪一個字最難記?你用什么好方法記住的。(生自答。)
。5)、指導寫生字“濤”:注意占格,左右結構,左窄右寬。
。6)、這些生字中你最喜歡哪一個,你能用它另外組個詞說句話嗎?
教學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定:“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1—2年級的教學重點。”課標在識字寫字方面最大的舉措之一就是“認寫分開,多識少寫”。兩年的實驗下來,“多認字”使我們的學生在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少寫字”是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和生理發展規律的。寫字量減少了,寫字的質量要求就相對提高了,在堅持“少寫”的基礎上,我注重指導學生把字寫對、寫好培養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
激勵性的恰當的評價,會使學生產生前進的動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為培養學生終身學習奠定了基礎。當學生交流認字情況時,有的學生說:“我是用加一加的方法記住‘顯’字的,上面是個‘日’,下面是個‘業’”;有的學生說:“我是用減一減的方法記住這個字的‘濕’字減去三點水旁,剩下的就是‘顯’”;有的學生說:“我是用換一換的方法記住這個字的‘旦’去掉‘一’,換上‘業’,就變成了‘顯’”;還有的學生說:“我是用編謎語的方法記住這個字的‘太陽底下有個商業大廈’”。我評價道:“你們記字的方法可真多呀,我向你們這么大時,可不如你們”。
片斷二
1、這么一會兒功夫我們就學會了生字,真了不起!大拇指送給你們!現在你再來讀讀課文,看看是不 是讀的更熟練了。邊讀邊思考,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學生回答。師相機貼上三幅底稿一樣的沒有風的圖。)
2、課文2-8自然段具體寫他們是怎樣畫風的。請你默讀這幾個自然段, 想想你喜歡誰?(課件出示2—8自然段。)誰來說說你喜歡誰?
(1)、 喜歡趙小藝。
因為她第一個畫出風。
因為她愛動腦筋。
因為她畫出了飄動的旗子和轉動的風車。
(2)、畫出風來了?畫的是什么?(點小藝畫風的句子1,貼紅旗。)
。3)、她還畫了什么?(點小藝畫風的句子2,貼風車。)
(4)、為什么要畫飄著的旗子,呼呼轉的風車?(生答,師給以鼓勵。)
。5)、趙小藝第一個畫出了風,她心里會怎樣?我們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老師也來讀一讀行嗎?誰想向老師挑戰!比一比誰最棒?
3、誰能說說陳丹是怎樣畫風的?(指名)為什么要畫彎彎的小樹了?(貼彎彎的小樹。)
4、最后,誰也畫出了風啊?(宋濤。)畫的是什么?(師貼烏云,畫雨點。)他畫出風來了,高興嗎?你能邊想象他那高興勁,邊讀讀宋濤畫風的句子嗎?為什么畫斜斜的雨絲?如果能把“斜斜的”讀的重點兒會更好!誰愿意再試試?(指名讀,齊讀。)
5、通過剛才的討論,大家知道了李衛、小藝、丹丹畫的風在哪里了嗎?。(師邊說邊貼:飄著的旗子里,呼呼轉的風車,斜斜的雨絲,彎彎的小樹。)有了風,畫面美嗎?我們來齊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6、李衛、丹丹、小藝他們那么聰明,老師看你們更聰明!你從他們身上還學會了什么? (遇到問題要我動腦筋,多思考,想辦法。)
教學反思:
生動有趣的故事,不能用瑣碎的提問方式替代理解;活潑可愛的孩子,不能用單調沉悶的接受學習的方式壓制靈性,泯滅其創造力。創設快樂的課堂,讓師生體驗教學的快樂,讓活力溢滿整個課堂,讓童心童趣放射光彩,才能賦予語文課堂生命教育的真正意義。
在這一環節中,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動性,我采用了畫底圖,在底圖上貼畫,動用圖文聯系的方法,看圖讀出文中相關的句子等多種開式,這樣既理解了課文,又誦讀了句子,取得了圖文互補的效果。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審美情趣,增強了感悟能力。
片斷三
1、下面我們來換換小腦瓜,你來閉上眼睛,隨著音樂,(放音樂)想想還能用哪些景物來表現風?想好了就拿起筆來把風畫在紙上。(師稱贊:真像一群小畫家,多認真。。
2、你愿意把自己的畫展示給大家看嗎?(放在投影器上)告訴大家你畫的風在哪里?(師稱贊:不但畫的好,表達的也很棒!)
3、同學們想出了這么多的風,大自然里還有許許多多,希望你能留心觀察。
4、課文我們學完了,誰愿意來為大家設計一個有趣的作業,(生答)你可以接受同學的建議,也可以自己想出一個別具一格的作業來。下節課,咱們比比誰的收獲最大。
教學反思:
“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蘇霍姆林斯基)在這一環節里,我讓學生閉上眼睛想一想還有哪些景物可以表現風,然后動手把它畫下來。瞧著孩子們那一張張紅撲撲的笑臉,或靈巧或笨拙的動作,無不顯示了學生對文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讓人不禁想起了大教育家孔子說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玩中學,樂中學,使學生的腦細胞處于高度活躍狀態,使學生將其對語言文字的理解表現得活靈活現。這正是我對新課程中提出的“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的一種詮釋。
“舉一反三”是我國古代教育思想中的精華之一,是古代教育家孔子竭力推崇的。注意學生舉一反三能力的培養,其實就是在培養一種有聯想的、注重靈活運用的、融會貫通的思維方式和習慣,也是創新思維的基礎。課文最后,我向學生提出了為大家設計一個有趣的作業這一問題。學生聽后表現的非常積極,紛紛出謀劃策,這種因文因地而異的文本重組使課堂成為一泓活水,充滿了生命活力。
教學設計總結:
新的教學理念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強調主體充分參與、自主學習、自主發展。閱讀教學強調學生是具體的,活生生的、有豐富個性的、不斷發展的主體,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使學生在閱讀實踐中逐步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讀書,獨立的創造性的進行學習活動。經歷科學研究的過程,獲得親身的體驗,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學會與人溝通從而使課堂教學呈現豐富性,多變性和復雜性,要鼓勵師生互動中的即興創造,超越目標預定的要求。
新課程的實施,使我不斷在思考:如何更好地使用教材,如何改造課堂呢?我想,教材是文本,是傳承文化的有形載體。課堂就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對話的場所。讓充滿靈性的人與靜態的文本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是教學的最高境界,也是我孜孜探求的目標。
我執教的這節課由始至終都是在愉悅、寬松、和諧的氛圍中完成的。教師充當的是學生的組織者、合作者、指導者。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教學模式走進課堂,這是基礎教育改革的新舉措,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不僅僅使學生學習起來“樂學”。而且教師教起來也“樂教”。如我用商量的口吻說:“同學們,你們想看老師找的一組圖片嗎?” 我語重心長的說:“是啊,風看不見,摸不找,是很難畫?墒牵麄兺ㄟ^畫與風有關的事物來說明有風,可真了不起呀!那么,你們愿意扮演了不起的人嗎?”實踐證明,這種融洽的關系,實現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個體與群體之間的多向合作交流,給學生提供了展示的平臺,培養了學生與人合作,樂于交流的好習慣。
《畫風》教學案例 篇6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領會文中小朋友的創意.
2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3.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培養孩子遇事要善于動腦筋想辦法.
教學重點:
朗讀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創意.
教學難點:
培養孩子遇事要善于動腦筋想辦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學具準備:
繪畫紙,水彩筆(或蠟筆,油畫棒.
一.激趣導入
情景引入,巧設懸念.前些日子,我去郊外春游,看到了十分迷人的景色,想欣賞嗎 我想請咱班畫畫最好的同學和我合作,把我看到的景色在黑板上貼出來.師描述:那天天氣很好,陽光燦爛.藍藍的天上飄著朵朵白云,遠處有一座青山,山腳下住著一戶人家,屋后種著果樹,一條小溪從門前流過.微風吹來,樹葉沙沙作響.師敘述,生貼畫.你能把風畫出來嗎
生質疑:風看不見,摸不著,怎么畫
師:有幾個小朋友就想出了辦法,把風畫出來送給了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畫風》這一課.(板書課題)
復習生字.在上節課中,我們認識了三個活潑可愛的小朋友,今天呀,他們也來到
了我們的課堂,(出示課件)還認識嗎 大聲叫叫他們的名字.生認讀,請數名學生讀.
二,自主探究
這三個孩子在景色優美,空氣清新的郊外畫畫,他們是怎么畫風的 請你把書翻到66頁,自由朗讀課文,找出描寫他們畫風的句子,用筆把它劃出來.(生找)你喜歡誰畫的風,就把描寫他畫風的句子多讀幾遍.(生讀)
指名匯報:他們是怎樣把風畫出來的 誰來回答,和他找的一樣嗎 生:我最喜歡宋濤畫的風.他是怎么畫風的
課件隨機出示:
1, 宋濤----"宋濤想了想,他把畫上的太陽擦去,畫了幾片烏云,又畫了幾條斜斜的雨絲."
師相機指導:從他的話中,我們聽出有風了嗎 哪個詞描寫了風聲 你覺得怎么讀才可以讓我們感覺到風呢 師范讀,指名讀,齊讀.誰來當宋濤,到上面來貼畫風圖,誰能讀出風.評議.他畫得怎么樣 (生評:不對,應該是斜斜的)對呀,差不多,也可以呀.(生指出是風把雨絲吹斜了,所以要畫斜的)老師明白了,你們真了不起,現在請你們再用朗讀告訴他應該怎么畫吧 (學生再次讀,老師改正)
這就是宋濤畫的風,風藏在畫的哪里呀 (師:雨絲斜)你們能給畫作一句詩嗎 別急,咱們就用這個句式.誰行 指名幾個學生.出示句式."風來了,風把____吹____了,風藏在______里"(風來了,風把雨絲吹斜了,風藏在斜斜的雨絲里.) 看看你多了不起,這么快就作了一首詩.小朋友們真聰明,咱們一起動腦筋,想辦法,通過讀風,畫風,說風等不同的方法展示了宋濤的畫.(師隨機板書:讀,畫,說.)
2,你們喜歡誰畫的風 她又是怎么畫風的 陳丹----"她在大樹旁邊畫了幾棵彎彎的小樹."咱們就用剛才的方法把陳丹畫的風展示出來,好嗎 喜歡讀的同學讀一讀她畫風的句子,多讀幾遍,把風聲讀得大些.喜歡作詩的就作詩.(可以用剛才的句式),喜歡畫畫的就簡單幾筆把風畫出來,比一比誰的作品最優秀.展示.師相機指導:你能讓我們聽到風的聲音嗎 為什么要重讀"彎彎"呢 指導朗讀,指名讀,齊讀.
3,趙小藝畫的風還沒欣賞.想看看嗎 四人組合作,讀風,(強調讀出風聲)畫風,說風,寫風(寫板書)等方法把趙小藝的畫展示出來行嗎 趕快分工,準備吧!請一組匯報.展示,其余生評議.
三個小朋友把看不見,摸不著的風畫出來,心情是怎樣的 應該用什么語氣讀 想不出怎么畫風時,他們也是這么高興嗎 那又該怎么讀 四人小組合作選擇喜歡的方式讀.可以直接讀對話,加旁白讀,分角色表演.
師:我們請一組同學表演表演.(學生有模有樣的分角色表演)大家評評他們讀得怎樣
3.這三個聰明的孩子動腦筋,想辦法,都用自己的方法畫出了風,可真了不起,你最喜歡他們嗎 為什么
三.拓展體會
過渡:風姑娘悄悄地來到老師的耳邊問:"同學們也能畫我嗎 "(口答)
你準備怎么畫風呢 我們來比一比,聽聽哪些小朋友想得和別人不一樣,最新穎,
最有創意.你能用剛才的句式或課文中的話來介紹你的作品嗎
四.總結延伸
1, 欣賞刮風圖,感受風的魅力.
2,布置作業.師: 愛動腦筋的孩子們,你們真了不起,想出了各種不同的方法來畫風.回去以后,可以畫一畫,把你的作品介紹給老師或好朋友.
紅旗飄
小樹彎
板書:畫風 雨絲斜
風車轉
《畫風》教學案例 篇7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有主動識字的愿望,會認7個字,會寫12個字。
2、能力目標:
、耪_、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領會文中小朋友的創意。
、婆囵B孩子遇事要善于動腦筋想辦法的習慣。
3、情感目標:
在教學中生成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點】
朗讀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創意。
【教學難點】
培養孩子遇事要善于動腦筋想辦法。
【課前準備】
1、cai課件。
2、彩色筆,白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師:小朋友,老師帶來一則謎語,你們猜猜它是誰?云兒見它讓路,小樹見它招手,禾苗見它彎腰,花兒見它點頭。(出示課件)
你知道有什么樣的風?請你表演給大家看。生:我知道微風。(表演)生:我知道狂風。(表演)生:……
2、師:小朋友表現得真棒!今天有3個小朋友也很能干,看他們會干什么啊?(板書:畫風)
看了這個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嗎?生:他們是怎么畫風的呀?生:他們是誰呀?怎么能把風畫下來呀?生:……
3、師:是啊,他們怎么把風畫出來呢?讀了課文就知道了。
二、初讀課文,感知全文
1、聽課文錄音,要求讀通課文,初知大意,再讀讀生字。
2、師:你知道了是哪三個小朋友那么能干嗎?有禮貌地和他們打個招呼。
通過讀名字認識:宋、濤、陳、丹、趙、藝。
3、多媒體出示互相認讀生字。
三、讀文感悟,學生質疑
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看看讀懂了什么,有哪些地方還不了解的,師生合作解疑。
四、小組合作,匯報交流
1、多媒體出示問題:
、判∨笥褌兪窃鯓赢嬶L的呢?
⑵你喜歡三位小朋友中的哪一位?為什么?
2、小組內討論交流。
3、小組代表匯報:
、艓煟核麄兪窃趺串嫷哪?請小朋友找一找,劃一劃,讀一讀。互相說說。(相機演示課件,相機板書)
⑵瞧瞧他們多了不起,那么你到底喜歡誰呢?請說出你的理由好嗎?
⑶這三個聰明的孩子動腦筋,想辦法,都用自己的方法畫出了風,可真了不起,你愿意再來讀讀嗎?看看風是不是也藏在你的朗讀里。(生再讀體會)
四、聯系生活,拓展練習
1、過渡:宋濤、陳丹、趙小藝會畫風,你能畫風嗎?你想怎么畫?如果你想用筆寫,那也不錯喲。▽W生口答,相機出示有關“生活中的風”的課件)
2、拿起你們五顏六色的畫筆,畫畫風吧。我們來比一比,看看哪些小朋友想得和別人不一樣,最有創意。老師的音樂聲開始你們就開始動筆,音樂聲停你們就停筆,準備好了嗎?(學生自由畫,老師巡視)
3、(抽幾位同學上臺來展示)別忙,請你拿好你們的畫,找一位朋友來說說你畫的風藏在哪里,下面的同學也要看仔細了,并用“起風了……”這樣的句式說一說(抽生說)
師總結,表揚:你們想得多妙呀,看得多仔細呀,說得也真美,真像一首好聽的小詩!
4、總結延伸:
師:愛動腦筋的孩子們,你們真了不起,你們用自己不同的方法畫出了風?梢姡魏问虑,只要你愿意動腦筋,想辦法,善于觀察和思考,聯系生活中的實際,都是可以解決的。我愿我們班的小朋友都做一個善觀察、勤思考的孩子!
和風一樣,聲音、氣味也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你能把它們也畫出來嗎?大家下課后可以畫一畫?
〖板書設計〗
旗子飄
小樹彎
畫風
雨絲斜
風車轉
《畫風》教學案例 篇8
《畫風》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的第15課課文,下面是關于《畫風》的說課稿!
《畫風》說課稿
一、 說教材分析: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的第15課《畫風》。
這篇課文以一個有趣的題目,引起了課文中小朋友的思考,也引起了我們的思考。風看不見,摸不著,怎么畫呢?課文中的三個小朋友一起畫畫,互相啟發,互相激勵,用不同的辦法畫出了風。課文內容淺顯,學生一讀即懂,但本文對話較多,因此,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在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讀中去體會三個孩子的思想,學習他們敢想敢做、相互協作的精神。課文塑造的是三個敢想敢做、善于思考的兒童形象,所以編者將本課安排在“用心思考,勇于創造”這一單元之中。
二、 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所倡導的“要努力改進課堂教學,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綜合”,結合小學低段學生的識字和寫字目標及本課的訓練重點,我將本課的學習目標設定如下:
1、知識與能力目標:會認7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認識多音字“桿”。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讓學生知道課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樣畫出風的。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 引導學生通過學習本文,逐步提高觀察能力、理解能力、創新意識和團結合作的精神。
(2) 通過讓學生創編詩歌和自己動手畫風,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拓展學生發散思維的能力。
(3)通過情感朗讀,讓學生體會到大自然的無窮魅力,體會到故事中小朋友的聰明機智。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對課文內容的學習,讓學生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遇事要善于動腦筋想辦法。
三、說重、難點: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二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我把“認識7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通過朗讀、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創意”做為本課的學習重點;把“遇事要善于動腦筋想辦法” 做為本課的教學難點。
四:說學情分析:
二年級學生有意注意還未成熟,因而形象的教學手段、豐富的教學形式十分必要,此外,隨著自主意識和合作意識的增強,使得他們能用自己的方式學,喜歡大家傾聽他們的見解和發現,喜歡和他人交流學習成果。因此,在教學中我充分為他們提供施展特長、展示才能的機會。
五、說教學法:
1、為了更好地完成本課的學習目標,我以鄭州市“調節教學理論”為指導,根據本課教學重點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為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我采用直觀教學法,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與語文學科的有機整合,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激發學習興趣。
2、“以人為本”,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主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課堂上,我努力創設條件讓每個學生都有自主學習的機會,采取獨立自主、小組合作、集體探究等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3、“以讀為本”,加強讀書實踐!墩Z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老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在教學中我主要運用范讀、齊讀、自由讀、男女生賽讀、小組分角色讀、分段接力讀、表演讀等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用心感悟、用情朗讀,最終產生自己的情感體驗。
六、說預設流程:
這篇課文的教學分兩個學時完成。在第一學時里,我主要引導大家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標清自然段,理清文章的層次,指導大家識字寫字,掃清障礙。
(一)我采用“創設情境,自主識字”的方法:
先讓大家自由讀課文,說說誰在畫風。學生會高興地喊出三個小朋友的名字。1、師:瞧,這三位小朋友來到咱們班了,想認識一下嗎?讓大家借助拼音認讀他們的名字,和他們交朋友。(出示課件:圖上有三位小朋友在畫畫,三位小朋友頭的上方分別有他們帶拼音的名字。)
接著去掉拼音讀。再把他們的名字拆開,還認識這些字嗎?怎么記這些(宋、濤、陳、丹、趙、藝)字?能給它找找朋友,組一個詞嗎?
2、想一想、找一找:“宋、濤、陳、丹、趙、藝”這幾個字在我們身邊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現過。[這樣根據課文特點,創設交朋友的情境,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巧妙識字,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提高了識字的質量]
3、接著出示本課的生詞,用多種方式反復讀一讀,以便熟練鞏固。
(二)、接下來指導寫字
寫字是一節課中必不可少的環節。我采用老師指導和學生自主寫字相結合的方法,通過創設誰是小小書法家的情境,讓孩子們把寫字當作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在第二學時里,我主要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品讀課文。
首先是(一)課前三分鐘口語訓練:
欣賞葉圣陶的小詩《風》,讓學生說說,從詩中你知道了什么?試著背一背,為學完本文后創編詩歌作準備。
(二)直接揭題,導入新課。
那么,本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第15課《畫風》,板書課題。
(三)然后復習生字詞,檢查上節課知識的掌握情況。
(四)接著學習課文:(這個環節我準備分四步來進行1、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2、再讀課文,抓住重點3、品讀感悟,創編詩歌4、想象拓展,積累語言)。
首先是第一步:1、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讓學生帶著問題初讀課文,能夠培養邊讀邊思考的好習慣,在學生回答問題的同時我板書)
1、哪幾個小朋友在一起畫畫?(板書:宋濤、陳丹、趙小藝)
2、畫風的問題是誰提出來的?其他兩個人是怎么回答的?她們兩個人的意見一樣嗎?
3、他們畫出風了嗎?誰最先畫出了風?都畫了什么?(板書畫畫)
2、再讀課文,抓住重點
把三位小朋友畫風的句子用————標出。全班交流。(在這個環節里,對學生提出讀書要求后,讓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邊讀邊畫,在自讀中解決問題,這其實是交給了孩子們一種很好的讀書方法。)
學生畫完后我問:“他們的畫到底是怎樣的呢?想不想看看他們的畫?”大家一定很有興趣,我用課件逐幅出示他們三個人的畫,鼓勵學生給每幅畫配上課文中的句子
比如第一幅畫,給他配上課文中的句子是這樣的:只見他在房子前面畫了一根旗桿,旗子在空中飄著。還有第二幅,第三幅,第四幅。我指導學生讀好這些句子。 [讓學生給圖畫配文字,這樣設計,既克服了乏味的串講,又突出了重點,再加上圖文并茂的課件和老師鼓勵性的提問,一定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的理解、思維等能力得到提高,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
3、品讀感悟,創編詩歌:
把他們畫風的段落,用你喜歡的方式讀一讀。
編一編: 你能選擇一個人,把他畫風的方法編成一首兒歌或小詩嗎?
(詩總是給人想象的空間,所以在教學中我非常注重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以“小詩人”的身份,大膽表達對生活的詩性感受。這樣,不僅巧妙進行了語言訓練,豐富了對詩歌的理解,更開啟了詩性思維,激發了學生觀察世界、熱愛生活的意識。學生創編詩歌,是本課教學中的一個亮點。)
二年級的學生自己創編詩歌肯定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在大屏幕的提示下一定容易的多。在學生自由創編的基礎上老師總結,讓大家再讀讀自己創編的詩歌,一定會使學生特有成就感。
說一說:三位小朋友中,你最喜歡誰?為什么最喜歡他呢?說說你的理由。
讓學生體會到他們都是(板書:勤于觀察,善于動腦)的好孩子。這時,我會順勢鼓勵大家今后在學習、生活中遇到問題,也要像他們一樣動腦筋,想辦法。
4、想象拓展,積累語言。
師:文中的三個孩子畫出了風,,你想畫風嗎?準備怎么畫呢?
先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畫風方法。
再全班交流畫風的方法。
然后完成課后“讀讀寫寫”。
課件出示:張潔問:“你想怎樣畫風?”我說:“___________________。”
先填寫,再把自己的想法畫成一幅畫。
2、寫一寫,畫一畫:
三位小朋友畫風的方法,相信給了你許多啟迪, 那么你會畫聲音嗎?動手畫一畫。(低年級的孩子,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對直觀事物感興趣,喜歡艷麗的色彩,喜歡拿著筆描描畫畫。因此,我讓學生在畫風的基礎上再畫畫聲音或者氣味,學生一定興趣盎然,樂學樂畫。也許,孩子們的筆法不那么高明,色彩也不一定很和諧,但在這愉悅的氣氛中,他們求新求異的思維一定會得到發展,想象力也會得到提高。)
七、說板書設計:
低年級的學生很活潑,認知水平還處于直觀認識階段,因此在板書上我沒有過多的寫文字,只是把文中三個小朋友的名字和他們的畫簡單畫在黑板上,再把學生悟出的道理板書在下面,讓學生一目了然。
《畫風》教學案例 篇9
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重點抓住三個孩子的對話領會他們的創意。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
3.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遇事要善于動腦筋想辦法。
教學重難點:
識記生字,分角色朗讀課文,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遇事要善于動腦筋想辦法。
信息資料:
生字卡片、三個小朋友的頭像、繪畫用品、有風的聲音的磁帶。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會認寫生字,初步感知課文。
教學重難點:會認寫生字。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切入舉偶
1、猜謎語。出示謎語:云兒見它讓路,花兒見它點頭,小樹見它招手,禾苗見它彎腰。(謎底:風)你們知道“風”是什么樣嗎?風摸不著看不到,但是有三個小朋友卻把它畫下來了。這是怎么回事呢?(板書:畫風)
2、談話。聽,這是什么聲音?(播放風“呼呼”吹的聲音)你能說出有關“風”的詞語、兒歌、歌曲嗎?(指名暢所欲言)你能把它畫出來嗎?(板書:畫風)
【感悟風的聲音,說出寫風唱風的歌謠,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感性經驗,進一步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畫風的積極性!
二、對話平臺
識字
1、出示三個小朋友的頭像,請小老師試著領讀他們的名字。
2、鼓勵學生和他們三個做朋友,與他們三個打招呼,作簡要的自我介紹。
例如,宋濤、陳丹、趙小藝,你們好!我叫,很想和你們做朋友。
3、卡片認讀“宋、濤、陳、丹、趙、藝”六個生字了。
4、想一想、找一找:“宋、濤、陳、丹、趙、藝”這幾個字在我們身邊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現了。
【根據課文特點,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巧妙識字,提高了識字質量】
感知
1、自由讀課文,畫出生字,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有不認識的字互相請教。
2、指名分段讀課文,正音。
3、他們是怎樣畫風的?默讀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畫出答案。
交流
1、小組內互相匯報自己的讀書體會。
2、全班交流。
a、隨學生回答出示有關句子:
、潘诜孔忧懊娈嬃艘桓鞐U,旗子在空中飄著。
、扑诖髽渑赃叜嬃藥卓脧潖澋男。
、撬旬嬌系奶柌寥ィ嬃藥灼瑸踉疲之嬃藥讞l斜斜的雨絲,說:“下雨了,風把雨絲吹斜了!
、人嬃藗拿風車的小男孩,風車在呼呼地轉。
b、請學生在黑板上畫畫文中的景色。
c、請學生給所畫的景物配上文中的話,同時指導朗讀。
(1)教師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
(提示:宋濤應該用疑問的語氣說“誰能畫風”這句話,而且說的時候心里應該很得意,因為他認為風是畫不出來的,他其實想為難一下陳丹和趙小藝。陳丹說“誰也畫不出來”這句話時,應該帶有為難的語氣。趙小藝說“我能”這句話時,應該是非常自信的語氣,語調比較高,聲音較大。宋濤說“是風,風把旗子吹得飄起來了”這句話時,應該用驚喜的語氣,大聲地說,因為他是受到小藝的啟發突然明白原來風是可以這樣畫的,所以他非常高興。)
。2)、小組合作分角色朗讀課文,教師巡視指導。
。3)、每組派代表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進行朗讀表演。
【三幅頭像有助于學生分清人物的態度、觀點和做法;分角色朗讀易于體會三個小朋友互相啟發,互相協作和敢想敢做的精神!
書寫
練習寫前六個字,重點指導:
。1)不要多筆畫:“丹”字只有一點。“烏”字中間沒有點,加迠就成了“鳥”字!敖z”字上邊的兩絞絲沒有點。
。2)不要少筆畫:“忽”字下面的三點,不能少。
。3)美觀書寫。
如,“顯”字上小下大、上短下長;“忽、絲”二字上長下短。“藝”字草字頭的橫宜略長,下面的“乙”字“折筆”應盡量向左邊斜,“彎”應寫平,“鉤”直上。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朗讀感悟,拓展。
教學重難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課文內容。
教學準備:朗讀課文錄音磁帶、小朋友頭像、繪畫用品。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用“找朋友”游戲的方式檢查生字。
2、指名讀三個小朋友的對話,并說說他們是怎么畫風的?
朗讀
1、齊讀最后一自然段:為什么說一陣風吹來,畫顯得更美了?
2、仿說句子。
一場大雨過后,樹葉顯得 。
, 顯得 。
二、拓展
1、你喜歡課文中的哪一位小朋友?為什么? (我們喜歡這些小朋友,是因為他們愛動腦筋,遇到困難不退縮,積極思考。)
2、你還有什么方法畫風?在小組內說一說,然后畫一畫,再寫下來。
3、創新畫展:聲音、氣味與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它們都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如果由你來畫聲音、氣味,你會畫什么?請你們把自己的奇思異想用五彩的畫筆描繪出來。
【“語文課程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此環節以文本為憑借,挖掘學習資源,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
三、書寫
練習寫剩下的六個字。教師重點指導:“!弊筮吺悄孔峙裕荒苌僖粰M!皾弊肿筮吶c,右下還有一點“桿、眨、濤”左窄右寬;“桿”左高右低,“眨、濤”左短右長。
1、學生練習書寫,教師根據實際情況指導。
2、交流評價,舉辦“優秀作業”展。
板書設計:
旗子 飄
小樹 彎
15.畫風
雨絲 斜
風車 轉
《畫風》教學案例 篇10
一、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8個生字,學習與生字有關的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團結合作精神。
二、教材說明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李衛、丹丹、小藝一起畫畫兒時遇到了一個共同的問題,即“誰能畫風”。是小藝首先動腦筋想出了辦法,最后還是三人合作,用不同景物的變化描繪出了風的樣子。通過學習課文,使學生懂得要勤于觀察生活,遇到問題要動腦筋,善于合作,敢于創新。
本文對話較多,適合分角色朗讀。
學習生字詞,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習慣和不斷創新的意識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三、教學建議
。ㄒ唬┱n前準備
生字、生詞卡片,課文插圖,投影片或有關課件。
觀察有風時景物的變化。
。ǘ┳R字、寫字教學
1?識字教學。
注意指導以下生字的讀音和字形:
旗:筆畫較多,可分“方、?、其”三部分記字形。
擦:平舌音,不要讀成chā。
男:是上下結構,田字頭,力字底。
2?寫字教學。
衛:筆順是:衛。
丹:中間一橫要長些,第三筆是點。
擦:右半部分中間筆順是:。
斜:左邊“余”字上邊的捺變為點。
。ㄈ┰~句教學
本課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容易理解,要結合課文或生活實際理解“潔白、斜斜的、顯得”等詞語。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中“三個小朋友正說著,畫著,忽然吹來一陣風,畫中的景物好像都在動。一張張畫顯得更美了!边@句話寫三個小朋友由于風的吹來,對畫中的景物產生想象,真切地感受到了風中景物動態的美。
讀一讀,寫一寫下列詞語:
旗桿擦去吹斜顯得男孩
(四)朗讀指導
讀好人物對話是本課朗讀指導的重點,指導朗讀可在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進行,尤其要讀出他們會畫風時高興的語氣。可采取自己練讀、指讀、分角色讀等方式。
。ㄎ澹┚毩曁崾
第1題,“說說課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樣動腦筋的!睉谑熳x課文之后讓學生討論,教師適當點撥。
第3題,要指導學生完成,指導時應重在開啟學生的思路,同時根據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聯系生活實際畫出風中的不同景物。然后,把各自畫的內容說一說,比一比誰畫得好,誰說得好。
。┱n時安排
教學本課可用2課時。
四、教學設計舉例
(一)讀題引起興趣。
看到課題后你有什么想法?通過發散思維引起學習興趣。
(二)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1?借助拼音讀準字音;把語句讀通順。
2?檢查生字讀音?刹扇⊥阑ゲ椤⒗蠋熡每ㄆ瑱z查的辦法。
3?檢查、指導讀課文。練習把課文讀流利。
4?默讀課文,畫出不理解的地方,進行交流釋疑,整體了解內容。
。ㄈ┘氉x課文,理解內容。
1?自讀第一自然段,了解課文內容,讀出李衛、丹丹、小藝在一起畫畫的高興心情。
2?讀2-8自然段,你讀懂了什么?重點理解李衛、丹丹在小藝的啟發下,由不會畫風到會畫風的經過。
3?要讀出三個小朋友會畫風后的高興心情。
4?自讀第9自然段,小組合作學習。
提出解決不了的問題,全班交流討論。重點理解最后兩句話。
。ㄋ模┓纸巧首x課文。進一步體會課文中三位同學的創新精神。
。ㄎ澹┳R字、寫字教學。讀寫詞語。
。┩瓿烧n后第三題。開展創新性畫畫比賽活動
《畫風》教學案例 篇11
教材分析:
《畫風》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四冊第15課,課文主要講了宋濤、陳丹、趙小藝一起畫畫兒時遇到了一個共同的問題,即“誰能畫風”。是小藝首先動腦筋想出了辦法,最后還是三人合作,用不同景物的變化描繪出了風的樣子。我們喜歡宋濤,因為他敢想,善于提出問題;我們也喜歡陳丹,她敢于修正自己的錯誤認識,善于向別人學習;我們更喜歡趙小藝,你瞧她,“眨眨眼睛,想了想”,她敢于迎接挑戰,善于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讓我們的學生在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中,去體會課文中三個孩子的思想;去學習他們敢想敢做、相互協作的精神;想出別的、更多的畫風的辦法。所以,我在教學中把“讓學生能朗讀課文并感受閱讀的興趣”作為這節課閱讀教學的第一要求,這節課主要采取多種手段讓每一個學生都喜歡讀書,主動地讀書,進而視讀書為一種樂趣,一種享受。讓學生通過讀書實踐,“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語言的特點和“閱讀的樂趣”。
教學目標:
1、會認7個字,會寫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領會文中小朋友的創意。
3、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遇事要善于動腦筋想辦法。
教學重點:學會生字新詞并了解課文內容,積累詞匯。
教學難點:有感情朗讀課文,懂得事物之間的聯系,培養善于動腦的能力。
教學準備:投影儀、課件。
教學過程:
一、質疑激趣,引出課題。
1、錄音放出刮風的聲音,讓學生說說聽到什么聲音?(生齊說)(板書:風)它給你留下什么印象?(學生自由發言)
2、直奔主題:我們今天學的課文就跟它有關,題目就叫《畫風》(板書:畫)
3、(齊讀課題)看到這個題目后,你會提出哪些問題呢?(學生自由提問題)老師對問題進行梳理。并歸納出兩大問題。
課件出示:
1、誰在畫風?
2、他們是怎樣動腦筋把風畫出來的?
指名讀問題
教師小結:同學們讀的好,我們要想弄明白這兩個問題,就必須認真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畫出生字,要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有不認識的字圈一圈,再互相請教。
2、學生自由讀課文
3、檢查自學情況,學習生字。
(1)(出示課件)三個小朋友及它們的名字,并認讀生字。
。2)指名認讀生字,分組讀生字。
。3)把名字分解,再讀生字并組詞(師點擊生字,生開火車形式讀)
4、再讀課文,解決第一個問題,誰在畫風?
學生回答問題,教師板書:趙小藝
陳 丹
宋 濤
三、圖文并茂,探究學習
1、那三位小朋友是怎樣動腦筋把風畫出來的呢?
2、利用課件學習三幅畫
課件顯示三幅畫,學生欣賞,并結合問題進行思考。
(1)你喜歡誰的畫?
。2)他的畫上都畫了什么?
(3)從哪兒可以看出有風?
3、小組討論交流(以上思考題連起來說一說)
4、指名匯報(任意說出一幅)
課件演示:(風吹旗飄、風車轉、雨絲斜、小樹彎)明白風與它們的聯系。
教師板書:
紅旗 飄
畫風 風車 轉
小樹 彎
雨絲 斜
四、朗讀感悟 深入理解
1、逐句指導朗讀重點句子與段落。
課件顯示:
(1)她在大樹旁邊畫了幾棵彎彎的小樹。
指導朗讀,教師重點指導重音“彎彎的”有感情齊讀。
。2)宋濤說:“誰能畫風?”
陳丹說:“風,看不見,摸不著。誰也畫不出來!
趙小藝眨眨眼睛,想了想,說:“我能!”
指四名學生分角色表演,邊讀邊做動作,演感受。
師生一起分角色來讀。
2、全文分角色朗讀,自己找小伙伴,四個人一小組練讀。
3、教師小結過渡。
五、馳騁想象 鼓勵創新。(訓練學生的語言和思維)
1、師放錄音,引導學生想象
2、學生實際操作,動筆畫風。
3、展示作品。
六、全課總結,課下延伸
課件顯示:
1、風給人類帶來哪些好處?又給人類帶來哪些壞處?
2、怎樣讓風更好地為人類造福?
附板書設計如下:
15 畫 風
趙小藝 紅旗飄
風車轉
陳 丹 小樹彎
宋 濤 雨絲斜
《畫風》教學案例 篇12
第一部分:本課分層作業
★(人人必做)
1、看拼音,寫詞語。
wū hēi yìshù hū rán zhǎ yǎn
( ) ( ) ( ) ( )
zhuàn dòng xiǎn shì xié pō qī gān
( ) ( ) ( ) ( )
2、請把下列文中帶點字的讀音作上你喜歡的記號。
。1)小紅在房子前畫了一根旗桿(gǎn gān),旗子在空(kòng kōng)中飄著。
(2)王強畫的畫可真漂(piào piāo)亮。
(3)風車在呼呼地旋轉(zhuǎn zhuàn)。
★★(部分學生做,即優等生也必須做)
1、照樣子,填空。
潔白的紙 彎彎的小樹 斜斜的雨絲
潔白的( ) 彎彎的( ) 斜斜的( )
2、你想怎樣畫風?
我想: 。
★★★(選做,即優等生也可不做)
1、我知道宋濤、陳丹、趙小藝畫的風分別是怎么樣的?我還會畫出來呢!
2、喜愛觀察的你:觀察周圍的事物,看看春風給大地帶來什么變化
第二部分:本冊常規知識點在平時訓練作業
1、桿、轉是個多音字,在選擇時的注意點。
2、近義詞:
忽然( ) 美麗( )
3、反義詞
彎( ) 斜( )
4、分角色朗讀課文。
《畫風》教學案例 篇13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讀懂課文,領會文中小朋友的創意。
2、能力目標:
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3、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用心思考,善于創新的品質。
【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朗讀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創意是教學重點;培養學生用心思考,善于創新的品質為教學難點。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小朋友,你們喜歡猜謎語嗎?我們來猜個謎語好嗎?
──看不見它影子,摸不著它身子,有時會抖動樹枝,有時會推倒房子。 (板書:風)
2、誰能背背和風有關的詩句?
3、風可以編成謎語,能寫成詩歌,風還能畫出來呢!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畫風》。(板書:畫)
二、自主探究
1、在上節課中,我們認識了三個活潑可愛的小朋友,今天呀,他們也來到了我們的課堂,(出示圖片宋濤、陳丹、趙小藝)和他們打個招呼吧!
2、這三位小朋友到底是怎么畫風的呢?請你從課文中找出描寫他們畫風的句子,用波浪線把它劃出來。(生找)
3、請你讀一讀你找到的句子好嗎?誰能把句中的“她”換成小朋友的名字再讀讀句子?(生讀)
4、你最喜歡誰的畫?
隨機出示:
、拧≮w小藝──“她在房子前面畫了一根旗桿,旗子在空中飄著”“她畫了個拿風車的小男孩,風車在呼呼地轉”
師相機指導:從她的畫里,你看到風了嗎?從哪里看到風了?
用實物旗子和小風車讓孩子感受到風,你來做做風娃娃,讓旗子飄起來,讓風車轉起來。
你能讀得讓大家都感受到風來了嗎?
你能用“風來了,它把…吹…了,風藏在……。”的句式說一說嗎?(生補充“風來了,它把旗子吹得飄起來了,風藏在飄揚的旗子上”“風來了,它把風車吹轉了,風藏在呼呼轉的風車里”)真像個小詩人,讓老師來讀讀你的詩歌吧,誰也來當當小詩人吧。
⑵ 宋濤──“宋濤想了想,他把畫上的太陽擦去,畫了幾片烏云,又畫了幾條斜斜的雨絲!
師相機指導:同學們,從他的話中,我們聽出有風了嗎?你覺得怎么讀才可以讓我們感覺到風呢?這樣吧,老師就當宋濤,現在正準備畫風呢,請你們大家一起用朗讀告訴我,我應該怎么畫風吧!
。◣煶鍪疽环划嬃颂、大樹和房子的畫,然后按照學生的朗讀擦去太陽,畫上烏云,但是只畫了直直落下的雨絲。)
小詩人,你們能用“風來了,它把…吹…了,風藏在……”這樣的句式說一說嗎?
(師有感情朗讀,指導學生讀好。)
、恰£惖ぉぉぁ八诖髽渑赃叜嬃藥卓脧潖澋男洹!薄
師相機指導:你能讓我們感受到風真的來了嗎?我們都是小樹,如果你覺得自己讀出風的感受了,請你把腰彎一彎。
可以用我們剛才那樣的句式來說一說嗎?引導學生用“風來了,風把小樹吹彎了,風藏在彎彎的小樹上”,并能有感情朗讀,注意用詞優美。
5、瞧瞧你們多了不起,一會兒就作了一首小詩,你愿意給這首小詩加個題目嗎?
三、拓展體會
1、過渡:
宋濤、陳丹、趙小藝會畫風,我們班的小朋友能畫風嗎?現在,請小朋友閉上眼睛。一陣陣的風向我們吹來了,它在小朋友的身上,它在家中的陽臺上,它在我們的教室里,它在高高的天空中,在清澈的小河里,在碧綠的田野里,在風中,許多事物發生了變化,你想怎么畫?(口答)
2、拿起你們五顏六色的畫筆,畫畫風吧。我們來比一比,看看哪些小朋友想的和別人不一樣,最有創意。
3、(抽幾位同學上臺來展示),請你拿好你們的畫,說說你畫的風藏在哪里,用“風來了……”這樣的句式說一說(抽生說)
四、總結延伸
1、閱讀詩歌《風》。
2、寫一寫風的詩歌。
《畫風》教學案例 篇14
教學目標:
1、我會認“濤、陳”等7個生字。
2、我們要會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我們要懂得遇事要善于動腦筋、想辦法。
教學重點:會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要懂得遇事要善于動腦筋、想辦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圖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明確學習目標
1、同學們,喜歡猜謎語嗎?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則謎語,仔細來聽:云兒見它讓路,小樹見它招手,禾苗見它彎腰,花兒見它點頭。打一自然現象,是什么呢?(風)
2、你都知道哪些風?(生自由說:春風、龍卷風、北風等等,引導學生用動作來表現。)
3、看不見、摸不著的風能畫出來嗎?這節課我們學習的課文就是三位小朋友畫風的故事。(板書課題,齊讀。)
過渡:同學們的聲音真響亮,把風姑娘也吸引來了,她還給我們帶來了任務呢!
4、出示學習目標,指名讀
大家好,我是風姑娘,今天和我一起探尋風的足跡吧!我們每到一站還有任務哦!
第一站:我會認'“濤、陳”等7個生字。
第二站:我們要會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我們要懂得遇事要善于動腦筋、想辦法。
過渡':大家有信心完成嗎?真棒,每個小朋友都信心十足,就讓我們帶著這份自信和智慧進入學習的第一站吧!
二、自學導航一
1、小組合作學習課后“我會認”的生字。
方法:組內交流識字方法、組詞,并說一句話。
2、自由讀課文,想一想文中都有誰在畫風,用——畫出他們的名字。
方法:自己完成。
(一)小組合作學習,師巡視。
(二)匯報展示
1、小組派代表交流識字方法。
過渡:聽到你們說的這么好,生字寶寶都開心地跳起來了。瞧,他們跳到了小朋友的名字中了,你認識嗎?
2、出示:趙小藝、陳丹、宋濤(指名讀、齊讀)
師:第二個問題解決了嗎?文中都有誰在畫風呢?看,這三個小朋友也來到了我們的課堂上。讓我們和他們一起進入學習的第二站吧!
三、自學導航二
1、讀一讀,想一想:文中的三個小朋友是怎樣畫風的?用曲線畫出描寫他們畫風的句子,并有感情地讀一讀。
2、試著用下面的句式,說說他們的畫。
風來了,風把——吹——了,風藏在——。
方法:先同桌對學,再組內交流。
(一)小組合作學習。
(二)匯報展示
1、學習趙小藝的畫
(1)指名讀第四段
師:哪個詞讓你感受到了風?
生:飄。(板書:飄)
師:這兒有一幅趙小藝的畫,想看嗎?(出示課件)從這幅圖上,你感受到了什么?
師:誰能給這幅圖配上書上的話,美美的讀一讀?(指名讀、評價)
(2)出示句子,對比
A、趙小藝眨眨眼睛,想了想說:“我能!”
B、趙小藝說:“我能!”
(第一句話比第二句話具體,而且第一句話是經過思考說出來的,第二句話沒有思考直接就說出來了。)
師:帶著你的理解,再讀讀第4小節。
過渡:趙小藝還畫了什么?
(3)指名讀第8段。
師:你從哪個詞中可以感受到有風?(板書:轉)誰能讀出這種感覺?(指名讀,評價)
師:趙小藝真聰明,她用旗子飄和風車轉的方法吧風表現出來了,你用下面的句式說說她的畫嗎?
風來了,風把旗子吹起來,風藏在飄著的旗子里。
風來了,風把風車吹轉了,風藏在轉動的風車里。
過渡:瞧,現在你成了一名小詩人了,那陳丹又是怎樣表現風的呢?
2、學習陳丹的畫
(1)指名讀第6段
師:哪個詞讓你感受到了風?(板書:彎彎)
師:想不想看看陳丹的畫?你覺得陳丹的畫怎么樣?她的畫中有風嗎?
師:誰能給這幅圖配上書中的文字讀一讀?(指名讀,評價)
(2)補充句子
風來了,風把——吹——了,風藏在——。
過渡:我們來看看宋濤的畫吧!
3、學習宋濤的畫
(觀察圖畫)你從他的畫中感受到了風嗎?那文中是這么寫的?
(1)指名讀第7段
師:你從哪個詞中感受到了風?(板書:斜)
(2)指導朗讀
(3)補充句子
風來了,風把——吹——了,風藏在——。
過渡:我們把這幾句話連起來就是一首小詩了,一起來讀一讀吧!
4、齊讀小詩《風來了》
過渡:我們欣賞了三位小朋友的畫,還給他們的畫配上了一首小詩,現在我們都是小詩人了。聽,這是什么聲音?(播放風聲)風來了,所有的景物都動了,想看看這些動起來的景物嗎?
5、理解最后一小節
(1)播放動畫
(2)瞧,這些景物都動了,顯得更美了,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句話!
(3)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
(這是說他們畫得好,是對他們的`贊美。)
6、是啊,這三個小朋友經過認真的思考,畫出了這么美的畫,得到了大家的贊美,那你喜歡這三個小朋友嗎?為什么?
7、說的真好,老師知道你們也是愛動腦筋的孩子。下面我們就來大顯身手,也來說說你想怎樣畫風?(生自由說)
師:孩子們,你們真了不起,設計了一個個精妙的創意來畫風,我們又成了一名小畫家了!
四、回顧目標,談收獲
1、這節課已經接近尾聲了,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風姑娘給我們提出的任務完成了嗎?
2、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呢?
3、師總結:你們的收獲可真不少,我們知道了這三個小朋友經過動腦筋、想辦法,從不會畫風到學會了畫風,這件事告訴我們(出示課件,齊讀)遇到問題要善于動腦筋,勤思考,想辦法,才能獲得成功。在今后的生活中,你們能做到嗎?
過渡:下面到了考驗大家的時候了。
五、達標檢測
1、我會選
gǎn gān zhuàn zhuǎn kōng kòng
旗桿( )轉身( )天空( )
一桿秤( )轉動( )空地( )
2、我會填
一( )風一( )雨絲一( )風車
一( )樹一( )紅旗一( )云
六、作業
喜歡畫畫的你:用你的畫筆畫出不同的風。
喜歡寫日記的你:把你想到的畫風的方法寫下來。
喜歡創新的你:聲音、氣味和風一樣,也是看不見摸不著,請你試著畫出來,還要配上一段介紹哦!
《畫風》教學案例 篇15
《畫風》是二年級第四冊第四單元中的一篇精讀課文,在轄區二年級級部教研活動中,我執教了《畫風》,這節課受到了領導與教師的高度評價,當時我也比較滿意,但是靜心反思,還存在些許需要改進的地方,下面結合教學過程作如下反思,與同仁們共勉。
一、謎語導入,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都喜歡猜謎語,下面老師給你們說一個謎語“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桿斜。”謎底是什么?
生(爭先恐后):是風。
師:風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1:風有大有小。
生2:風沒有味道。
生3:風抓不住。
生4:四季的風也不一樣。春天的風溫暖,夏天的風很熱,秋天的風涼爽,冬天的風寒冷。
師:同學們觀察的真仔細,風的特點還真不少。
反思:從學生喜歡的謎語入手,很快調動起了學生的興趣。從學生的生活體驗入手,讓學生自由交流對風的印象,學生交流起來比較輕松,參與的積極性很高。導課要緊緊圍繞文本,導課要講究藝術。
出示課題
二、 朗讀課題,引入新課師:讀了課題后你有什么問題嗎?
生1:我想知道誰畫風?
生2:我想知道怎樣畫風?
生3:我想知道風是怎樣形成的?
生4:風沒有顏色,沒有味道,怎么畫呢?
師適當板書學生質疑的問題:1、誰畫風?2、怎樣畫風?
師:同學們真會動腦,讓我們一塊兒學習課文,看你能解決哪些問題。
反思:采用了讓學生根據課題質疑的方法導入新課,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對學習課文產生興趣。但是,有一個遺憾:當學生3提出想知道風的形成問題時,徐飛高聲說道:“我知道,我還知道有龍卷風……”,當時我打斷了他的話,說課后同學們可以從《十萬個為什么》上尋找答案。課后反思自己仍沒有走出教案的框架,其實在課堂上可以簡單向學生解釋風的形成原理,滿足孩子們的求知欲。
三、 初讀課文,文中識字
師: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想想:誰畫風?(生自由讀課文)
生:宋濤、陳丹、趙小藝。
師:你知道他們的名字嗎?(出示課本中三人的圖片)
學生說出答案,并在書上的三人圖片旁寫上他們的名字。
師:你能和他們打個招呼,與他們交朋友嗎?
生:宋濤、陳丹、趙小藝,你們好!我叫曹文軒,很想和你們交朋友。
反思:學生在趣味盎然的“打招呼,交朋友”的過程中認識了“宋、濤、陳、藝、丹、招”六個生字。但是在課堂上,每個學生都能識記每個生字的基本識字目標沒有穩妥達成。
四、 讀畫結合,理解課文,指導朗讀。
師:他們的畫上畫了什么?他們是怎樣畫風的?
師:我們來欣賞他們畫的三幅畫。
出示幻燈片(自己繪制)
師:迅速默讀課文,找出他們的畫是哪一幅,畫出他們三個是怎樣畫風的句子?從哪兒看出有風?
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勾畫,自言自語地說。
師:誰愿意把你喜歡的畫講給老師和同學們聽,要把你喜歡的理由說清楚。
生:我喜歡趙小藝的畫,因為……
師隨機板書:旗子 飄
風車 轉
小樹 彎
雨絲 斜
師:想想三個小朋友是怎樣畫風的?請三個小朋友讀讀勾畫的句子。
師隨著學生的回答出示相應的句子,并在相應的板書后,勾畫斜斜的雨絲、轉動的風車、飄動的旗子的簡筆畫。
師:誰能把彎彎的小樹的樣子畫出來?
抽生上臺畫。
師:(指著黑板上的小樹圖)請小朋友們猜猜:這是誰畫出來的風?
生:陳丹。
師:你們是怎么知道的?能把課文相關的段落讀一讀嗎?
生:能。(生讀六自然段)
師:小朋友,有什么問題嗎?
生:他讀得很流利,字音準,把彎彎讀得很重?
生(畫風的小朋友):我知道為什么把“彎彎”讀得很重。因為小樹在沒風的時候是直的,有風就把樹吹彎了,彎彎的突出有風。師:你真會讀書。我們大家來跟他學一學吧!
抽生讀,男女生比賽讀。
師:(指著黑板上的學生的紅旗)猜猜:這又是誰畫的風?
生:趙小藝。
師:趙小藝為什么把旗子畫得這樣子呢?
生:因為有風,風把妻子吹得飄起來了。
師:那你能把趙小藝畫風的那段讀讀嗎?
生讀
生:我還能讀得更有感情。
生再讀此段
生齊讀。師:最后的雨絲圖是誰想出來的?
生:宋濤。
師:雨絲為什么會是斜的?
生:因為有風。是風把雨絲吹斜的。
師:那我們在讀的時候應怎樣讀呢?自己練習,誰來試試?
抽生讀,男、女生比賽讀。(把“斜斜”讀得重一些。)
師:趙小藝受了伙伴們的啟發,又畫了……
生:轉動的風車。
生齊讀8自然段。
師:看了畫,讀了課文,你懂得了什么?
生:我覺得趙小藝最聰明,是她第一個畫出風的。
生:我覺得這三個小朋友都很聰明,愛動腦。因為畫風是宋濤提出來的。
生:我明白了只要肯動腦,就能把事情做好。
師:是的,看不見,摸不著的風雖然不能直接畫,但可以通過畫與風有關的事物表現出來。
反思:這個環節較長,優點是遵循兒童形象思維占優勢的特點較好地處理了"讀"與"畫"的關系。通過學生讀課文,再畫出來,初步檢驗了學生是否讀懂了文章;又通過畫圖來加深對文字的理解感悟。"畫"是手段,"讀"是目的,而思維理解及感悟始終伴隨著"讀"與"畫"的全過程。這樣的"畫"進入語文課堂是有價值的。但是我沒有大膽放手,代替學生畫了其中的三幅,而學生只畫了一幅。其次,由于課件制作粗糙,所以畫面是靜止的,飄動的旗子、轉動的風車、彎彎的小樹、斜斜的雨絲都沒有動起來。
四、 啟發想象,拓展訓練師:老師覺得你們學得不錯,我們也畫畫風,把畫贈給你的同學,你打算怎樣畫風呢?
生:我要畫在空中飄舞的紙片。
生:我要畫一個小姑娘,她的頭發被風吹得飄起來了。
生:我要畫幾朵小花,小花在向我們點頭呢。
生:我要畫柳枝在風中跳舞。
……
師:你們的想象太豐富了,那就動手畫吧。
。ㄉ约簞邮之嫞
師:老師布置個作業,課后把你的畫畫好,我們要把這些有創意的畫貼在墻上展示一下。
反思:讓課文進入學生心中后,激發了創造性思維,因此,學生畫的風各不相同,延伸了文本形象,提升了文本的價值。遺憾的是學生的畫沒能在課堂上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