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三冊教學計劃(精選2篇)
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三冊教學計劃 篇1
一、教材分析
全教材由“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3)”、“識字”、“課文”和“練習”組成。識字與課文全部都有注音。
識字共安排了兩個單元,每個單元四課,一共8課。其中,1、2、5、6四課是詞串識字;3、7兩課是看圖會意識字;4、8兩課是形聲字歸類識字。三種不同的識字形式的安排,目的都是為了引起兒童的學習興趣,激發兒童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
課文一共安排了六個單元,每單元3~4課,一共23課。其中,韻文6篇,大體上分布于6個單元中。本冊課文篇幅短小,語言規范、淺顯,便于學生朗讀、背誦和復述;插圖精美,富有兒童情趣,并能再現課文意境,有助于激發想象,啟發思維,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每篇課文后面都安排了三個方面的內容的作業題。
全冊教材一共安排8個綜合練習,每單元后面安排一個,練習以綜合性為主,內容包括:學用字詞句、寫字、成語和古今詩文的朗讀背誦、口語交際等,既相對獨立,又各自成系列。
二、學情分析
本冊教材課型簡單,目標明確。各課生字的安排繼續采用“識字分流”的辦法,便于解決識字教學與讀寫訓練的矛盾。對那些含有首次出現的偏旁或者容易寫錯筆順的生字,提示了書寫筆順。課文短小精悍,內容貼近兒童生活,使他們愛讀樂背;注意練習的樣式和數量,力求做到分散難點,減緩坡度,以利于他們生動、活潑、主動地學好語文。
三、教學目的要求
1、學習習慣
(1)繼續掌握正確的讀寫姿勢,并養成習慣;養成愛惜學習用品的習慣。
(2)繼續培養專心傾聽的習慣,養成認真寫鉛筆字的習慣。
(3)培養勤于朗讀背誦、樂于課外閱讀的習慣。
2、漢語拼音
(1)鞏固漢語拼音,能利用漢語拼音幫助識字、學習普通話。
(2)認識大寫字母,能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
3、識字寫字
(1)準確認讀生字408個。
(2)掌握本冊課文安排的27個常用偏旁。
(3)能按筆順正確書寫,默寫生字277個;能按字的結構特點把字寫勻稱。
4、口語交際
(1)能認真聽別人講話,能聽懂別人說的一段話或一件簡單的事。
(2)能在看圖或觀察事物后,用普通話說幾句意思完整、連貫的話。
(3)能就所聽所讀的內容,用普通話回答問題,做到語句完整。
(4)愿意與別人進行口語交際,態度大方,有禮貌。
5、閱讀
(1)繼續學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指定的課文;能復述課文;會分角色朗讀課文。
(2)能聯系語言環境和生活實際,理解常用詞語的意思。
(3)能憑借語言文字理解課文內容,想象課文所描繪的情境,知道課文的大意。
6、寫話
(1)能用學過的部分詞語寫通順的句子;能理順次序錯亂的句子。
(2)學習按一定順序觀察圖畫和簡單事物,寫幾句連貫的話。
(3)學會“祝賀”“購物”“待客”等方面言語交際的本領,能用幾句連貫的話把有關內容寫下來。
四、教學措施
1、充分利用閱讀課,注重讀寫結合。
2、充分利用各種電教媒體,提高學生的習作興趣。
3、習作緊密聯系生活實際,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習作源泉。
4、加強課外閱讀,開拓學生習作視野,豐富學生閱歷,積累詞語。
五、教學時間安排: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3課時
《識字》 16課時
《課文》 53~60課時
《練習》 24課時
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三冊教學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1、注重打好基礎。
著眼于21世紀對人才素質的要求,致力與幫助學生學好語文,為他們全面素質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為此,本冊課本圍繞識字、寫字、朗讀、背誦、寫話、口語交際等重點,作了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安排,使學生循序漸進、扎扎實實地練好語文基本功。
2、滲透思想教育。
本冊課本題材廣泛,內容豐富,既注意了對傳統優秀文化的挖掘,也注意了體現時代的
風貌。同時,所選課文語言文字規范、生動,有助于學生在語文學習和實踐中,了解社會,認識自然,受到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熏陶,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從而培養愛國主義感情和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
3、減輕學生負擔。
全冊教材結構簡明,類型不多,除有關良好學習習慣培養的內容外,只安排了“識字”
和“課文”兩大部分;課文短小精悍,內容貼近兒童生活,使他們愛讀樂背;注意練習的樣式和數量,力求做到分散難點,減緩坡度,以利于他們生動、活潑、主動地學好語文。
4、培養良好習慣。
本冊課本開頭幾頁是有關指導朗讀、背誦、課外閱讀等方面的內容,是全套教材關于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培養的系列安排之三。安排本項內容,意在進一步加強學生的朗讀、背誦等方面的訓練,培養他們竟讀博覽、對有積累價值的語言文字熟讀成誦的習慣。
5、力求便教利學。
本冊教材題型簡單,目標明確,便于教師處理教材和設計課堂教學程序。各課生字的安排繼續采用“識寫分流”的辦法,便于解決識字教學與朗讀訓練之間的矛盾。對那些含有首次出現的偏旁或容易寫錯筆順的生字,提示了書寫筆順,便于教師規范地指導寫字。學用字詞句的練習順應兒童的認知特點和語文學習的規律,采取模仿、遷移等訓練方式,便于學生語言的積累和內化。以上這些安排,無疑會給教師的教學生的學提供方便。
二、教學目標
1、學習習慣。
(1) 繼續掌握正確的讀寫姿勢,并養成習慣;養成愛惜學習用品的習慣。
(2) 繼續培養專心傾聽的習慣,養成認真寫鉛筆字的習慣。
(3) 培養勤于朗讀背誦,樂于課外閱讀的習慣。
2、漢語拼音。
(1) 鞏固漢語拼音,能利用漢語拼音幫助識字、學習普通話。
(2) 認識大寫字母,能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
3、識字寫字。
(1) 準確認讀456個生字。
(2) 掌握本冊課本安排的29個常用偏旁。
(3) 能按筆順正確書寫、默寫生字279個,能按字的結構特點把字寫端正、寫勻稱。
4、口語交際。
(1) 能認真聽別人講話,聽懂別人說的一段話或一件簡單的事。
(2) 能在看圖或觀察事物后,用普通話說幾句意思完整、連貫的話。
(3) 能就所聽所讀的內容,用普通話回答問題,做到語句完整。
(4) 愿意與別人進行口語交際,態度大方,有禮貌。
5、閱讀。
(1) 繼續學習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背誦指定課文;能復述課文;會分角色朗讀課文。
(2) 能聯系語言環境和生活實際,理解常用詞語的意思。
(3) 能憑借語言文字理解課文內容,想象課文所描繪的情境,知道課文的大意。
6、寫話。
(1) 能用學過的部分詞語寫通順的句子;能理順次序錯亂的句子。
(2) 學習按一定的順序觀察圖畫和簡單事物,寫幾句連貫的話。
(3) 學會“祝賀”、“購物”、“待客”等方面言語交際的本領,能用幾句連貫的話把有關內容寫下來。
三、注意事項
1、要十分重視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2、要更加充分的發揮朗讀在語文中的重要作用。
3、要使用好配套的教學輔助用書、教具、學具。
4、要妥善安排教學時間。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3) 3課時
識字 1――4課 8-12課時
課文 1——12課 36課時
識字 5——8課 8-12課時
課文 13——23課 33課時
綜合練習 8課 24-32課時
第三冊語文教學進度
周次日期教學內容教時周次日期教學內容教時第一周9/1-9/2 第十二周11/12-11/16期中復習考試8第二周9/3-9/7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三)識字1---識字38第十三周11/19-11/23課文12---課文148第三周9/10-9/14識字4---練習18第十四周11/26-11/30課文14---課文168第四周 9/17-9/21課文1---課文38第十五周12/3-12/7練習6—課文178第五周9/24-9/28課文4---課文58第十六周 12/10-12/14課文18-課文208第六周10/1-10/5國慶放假 第十七周12/17-12/21練習7-課文218第七周10/8-10/12課文6---練習38第十八周12/24-12/28課文22-練習88第八周10/15-10/19課文8---課文108第十九周12/31-1/4練習8-期末復習8第九周10/22-10/26課文10---練習48第二十周1/7-1/11期末復習 8第十周10/29-11/2識字5—-識字78第二十一周1/14-1/18期末復習 8第十一周11/5-11/9 識字8--練習5 8第二十二周1/21-1/25期末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