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教案:地球的衛星——月球
1.通讀教材——補充教材的“空白點”。備課的第一步就是要在通讀教材的基礎上去收集相關的專業知識給自己“充電”。比如本課,教材上僅僅介紹了各個時期人類探索月球的觀測工具及一些基本數據,而各個時期人類的發現,還有“人類留在月球上的第一個足跡”的背景資料等都是教材的“空白點”。教師只有在課前從教參、網絡、書籍上廣泛閱讀有關月球的資料,才能游刃有余地指導學生整理資料、認識月球,甚至在信息產生沖突時及時判斷信息的正誤并進行引導。
2.解讀學生——找準教學的“起始點”。月球在學生來看并不十分神秘的背景下,我們的教學要走向哪里?教材的編排意圖是引導學生在了解人類對月球的探索活動中建構起“人類觀察月球的工具和手段在不斷改進,對月球的認識不斷深入、豐富,同時還有很多的疑惑期待我們進一步探索”的觀念。因此,本課的重點不是讓學生掌握多少月球知識,而是讓學生體驗到人類對月球的探索歷程。這也是新教材與老的常識教材《月球》一課的根本區別。學生的知識儲備就順理成章地成為我們的教學起點。
3.精簡活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本課教學很容易出現課堂教學時間不夠的問題,要在40分鐘內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效率,教師在備課時要圍繞教學重點統籌布局活動的內容、方式與時間。明確各環節的設計意圖,理清線索,預設好學生的活動、想法,教師的教學就能做到游刃有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