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單元 讓音畫活起來1-小學六年級下冊藝術教案(精選3篇)
第二單元 讓音畫活起來1-小學六年級下冊藝術教案 篇1
第二單元(第三課時) 讓音畫活起來 第二課時
一、介紹蒙太奇
課件展示一段電影,請學生談談有什么感覺
介紹蒙太奇:
早在十九世紀末期的時候,電影大師們就開始使用蒙太奇——這個使電影產生了飛躍的手法。蒙太奇在電影創作中呈現了驚人的藝術效果并創造了感人的藝術力,在流動的畫面結構里面,蒙太奇成了最有效的創作方法。
蒙太奇方法,就是把兩個或者多個元素合成一個具有全新內容的方法。著名的蒙太奇大師,蘇聯的電影理論家兼導演艾森斯坦曾經在其著作中提到:漢字中的“口”和“犬”組成“吠”,要知道,這就是蒙太奇——“口”和“犬”都是名詞,各自有獨立的含義,但是,當把它們組合到一起的時候便發生了質的變化,成了動詞。它們展現在銀幕上,“口”和“犬”的特寫鏡頭剪輯在一起,自然使觀眾悟到那是一只叫著的狗,或是那有一只狗在叫,并且如聞其聲。這種蒙太奇方法成了電影獨特的語言形式。電影中蒙太奇指的是鏡頭的分切與組合,或者是剪輯。下面是一個典型的蒙太奇創作試驗的著名例子,同樣是三個鏡頭,采取不同的剪輯方法,就會產生不同的效果:(課件展示)
1、一個人在笑。
2、手槍直指。
3、驚恐的臉。
如此的順序組接的鏡頭,給觀眾的是人物的怯懦和惶恐。
1、驚恐的臉。
2、手槍直指。
3、一個人在笑。
如此組合的鏡頭,則表現人物的勇敢。艾森斯坦對這個試驗曾經加以概括,他說:“通過剪輯把兩個不相干的問題并列起來,不是等于一個鏡頭加上另一個鏡頭——它導致了一種創造,而不是各個部分的合并。因為這種并列的結果和分開地看各個組成部分是有著質的不同。”
二、看電影,學知識
課件展示幾段電影剪輯,請學生辨別哪一段運用了蒙太奇的手法,這對影片的表現有什么樣的幫助。
三、談感想
分組討論,派代表說一下自己通過本課的學習,對電影有了什么樣的新認識。以及今后如何看待電影藝術。
第二單元 讓音畫活起來1-小學六年級下冊藝術教案 篇2
第二單元(第四課時)讓“音畫”活起來2
課題: 讓“音畫”活起來2 課型 綜合課
教學目標: 欣賞電影音樂,了解電影插曲在電影中的作用。學會演唱優秀的影視歌曲。
教學重點、難點及對策 重點:用聽唱法學唱電影歌曲《想你的三百六十五天》,唱準節奏。
難點:在音樂背景下,根據劇情表演自己喜歡的演員的最經典動作。
媒體設計: 相關影視作品,錄音帶。
教學過程設計
一、組織教學
學生排隊進教室,在自己的座位準備好上課所需要的物品。
二、發聲練習
(1)斷音練習(小黑板)
(2)長音練習。
(3)三聲部練習(輪唱練習)
三、欣賞
1.引導學生欣賞幾首優秀影視歌曲、樂曲。
2.出示歌曲——《寶蓮燈》插曲《想你的三百六十五天》
《閃閃的紅星》的插曲
《音樂之聲》的插曲《哆萊咪》《雪絨花》
3.說一說這些音樂在影片中起到了怎樣的作用,給觀眾留下了什么印象。
4.跟著音樂唱一唱我們所熟悉的音樂歌曲。
5.回憶以前藝術課學過的影視歌曲并且唱一唱。
6.教師介紹:電影藝術從音樂中吸取了節奏感與感染力的表現技術和技巧,使音樂成為電影藝術烘托主題、抒發情感、渲染氣氛的重要藝術手段,電影歌曲更是成為電影藝術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7.在音樂背景下,根據劇情表演自己喜歡的演員的最經典動作。
四、學唱歌曲
1.出示歌曲《寶蓮燈》插曲《想你的三百六十五天》。
2.用聽唱法學唱歌曲,體驗歌曲的思戀情緒、情感。
3.跟著伴奏唱一唱。
4.復習電影歌曲《兩顆小星星》,體驗歌曲的自豪情感。
六、結束課題
第二單元 讓音畫活起來1-小學六年級下冊藝術教案 篇3
第二單元(第五課時)讓“音畫”活起來3
課題: 讓“音畫”活起來3 課型: 綜合課
教學目標: 積極參與配音、擬音等藝術活動,體驗影視藝術聲音與畫面相結合的魅力。
教學重點、難點及對策 重點:學唱電影歌曲《兩顆小星星》歌譜,唱準節奏。
難點:正確掌握12/8拍的特點。
媒體設計: 相關影視作品,錄音帶。
教學過程設計
一、組織教學
學生排隊進教室,在自己的座位準備好上課所需要的物品。
二、發聲練習
(1)斷音練習(小黑板)
(2)長音練習。
(3)三聲部練習(輪唱練習)
三、欣賞
1.欣賞多媒體時代的優秀影視作品
(1)電影經歷了從無聲到有聲、從黑白到彩色、從普通銀幕到寬銀幕、立體電影、全景電影等變化,這些變化都是依賴于科學技術的進步與發展。特別是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后,電影與計算機技術的結合,更加充分地顯示出高科技手段帶給電影藝術的充分想象與發展空間。
(2)欣賞動畫作品《貓》《海底總動員》,體驗數字化時代帶給人們的藝術享受。
(3)進一步了解電影的特性:電影是以銀幕上的畫面與聲音為媒介,在運動的時間和空間的轉換為主要審美特征,銀幕視聽語言的運動性和時空轉換自由,又使它突破了同為“綜合藝術”的戲劇和舞蹈的舞臺局限。
四、瞬間再現
1.啟發學生回想自己喜歡的電影、電視作品,說一說它們的分類。
2.分別播放有代表性的喜劇片與戰爭片的片段并進行對比(有音樂背景的),(《小鬼當家》與《小兵張嘎》)
3.引導學生從故事、音樂、場景、燈光、演員的表演等方面體會影視的精彩之處。
五、為影片配音
1.了解什么是電影配音。
2.教師選擇一段兒童影視作品的精彩片段。(《西游記》)
3.熟悉臺詞以后,請一部分學生進行配音,其他學生進行擬音。
4.請學生對配音進行評價。
5.選擇大家熟悉的電影片段播放一段,先將該片段進行處理,讓學生欣賞處理過的“無聲電影”。在組織學生根據電影的表演內容,進行配音,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生活的感受,創造性地進行表演,并啟發學生可以選擇恰當的器物模仿擬音,增強音響效果。
6.播放電影片段,學生進行欣賞,分組為電影進行擬音活動。大家根據自己的理解用不同的材料制造合適的聲響。
六、結束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