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科學第四單元教案及教學反思
在給植物分類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有學生提出,可以把這10種植物分為開花的和不開花的,其中雪松是屬于不開花植物。問題一提出,便得到了班中大部分同學的認可,于是我又追問,“你們怎么知道雪松是不開花的?”學生回答說:“校園里就有一棵雪松,可我們都看了六年了,卻從來沒有見過它開花。”同學們的這種認識和反映在我意料當中,課前我也進行了一番的準備。于是我首先表揚了他們,會觀察身邊的事物。同時也向學生說明了雪松是開花的植物,并解釋了看不到這棵雪松開花的原因,緊接著又向同學們展示了雪松開花的圖片。我希望通過對這一細節(jié)的處理,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實證的意識,讓學生感受到自己對事物的認識往往是片面的,即使是通過自己的觀察也常常是不全面的。認識事物,學習科學,是復雜地,是嚴密的,除了觀察也需要多渠道地收集證據(jù),需要把工作做得更細致。這樣才能更科學、更理性、更全面地認識我們身邊的事物,而減少甚至避免盲人摸象的現(xiàn)象。
在教學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認識不開花的植物時(其中包括藻類、苔蘚、蕨類植物),我盡量地為學生提供我們身邊常見的不開花植物。當出示某樣植物時,我總要不厭煩地跟學生說明這種植物來源于哪里,時刻讓學生感受到科學需要實事求是,科學的學習就需要實實在在,嚴嚴密密。
“潤物細無聲”點滴的細微決定著教育教學的成敗,讓每一位教師關注細節(jié),把科學態(tài)度滲透在課堂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中,在細節(jié)之處培養(yǎng)學生的實證意識。
六上科學具體課時表
單元(章)主題
第四單元、 生物的多樣性任課教師與班級
本課(節(jié))課題
4、種類繁多的動物第 4 課時 / 共 8 課時
教學目標(含重點、難點)及
設置依據(jù)科學概念1、動物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2、鳥類、魚類、昆蟲、哺乳動物都具有各自的身體特征。過程與方法利用給出的標準將常見的動物進行分類。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能夠欣賞并感受大自然因動物的多樣而美麗。教學重點:知道動物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能夠說出一些脊椎動物的名稱。教學難點:能夠利用給出的標準將常見的動物進行分類。
教學準備為全班同學準備:魚、鳥、兔的骨骼標本(或圖片)。為每組學生準備:一組可以用多種方法進行分類的動物圖片,不同的鳥類、魚類、哺乳動物、昆蟲等動物的圖片。
教 學 過 程
內容與環(huán)節(jié)預設
個人二度備課
(反思與糾正)一、引入: 除了校園里的動物,我們還認識哪些動物?生活在哪?(充分讓學生由發(fā)言,體現(xiàn)動物的多樣性)二、 自主探究:
1、給常見的動物分類:
分類是研究動物的一種基本方法,認識下面這些動物嗎,讓我們自己確定標準給下面的動物分一分類,討論分類標準,并說說分類方法(預設:根據(jù)它們運動方式的不同,可以分為水中游的、空中飛的、地上走(或爬)的;根據(jù)它們生存的方式可以分為野生的和家養(yǎng)的;根據(jù)它們的身體特征可以分為鳥類、魚類、哺乳動物、昆蟲和軟體動物等;根據(jù)它們的食性可以分為植食動物、肉食動物和雜食動物等等)
2、比較動物的骨骼動物的分類標準是動物的身體結構特征和生命活動特征。
觀察比較鳥、狗、鯉魚的骨骼有什么共同特征,摸一摸人的骨骼有這樣的特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