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一個支點,我能翹起地球”—科學在我們身邊綜合實踐活動方案設計
4、老師指導學生利用一周的課余時間,可通過詢問熟人、查閱書籍、上網收集、在學校里尋找宣傳報等各種渠道收集相關研究資料。
六、活動過程:
一、認識科學家
1、從科學家竺可楨的故事談起,激發學生對科學家的崇拜和好奇之情,動員學生積極參與此次活動。
2、探究活動:除了竺可楨以外,你還知道有哪些著名的科學家?他們作出了哪些主要貢獻?根據分組選擇探究方向。先在校園里尋找有關科學家的資料,再通過其他途徑補充。
3、學生自己搜集有關科學家的資料,如科學家的生平、主要的成就、研究的過程、科學試驗、獲得的成績等。
4、在小組里交流各自搜集的資料陳述自己的見解。組長負責,記錄員記錄要點,進行整理,完成表格以便與同學分享。 科學家的姓名科學家的主要事跡信息來源
二、“我”的志向
1、學習科學家的精神,給自己定下志向,或者寫下一句座右銘。
三、“我”的發現
1、以小組為單位討論確定一項研究項目?梢詫ι钪械囊恍┬掳l現、奇怪現象等等進行研究。(引導提示:觀察校園的植物、動物;生活中的小經驗)
2、小組研究,分工協作。留心觀察并尋找解釋這一現象的科學原理。(提示:可以通過網絡搜集,請教老師和家長,查閱圖書館等各種方式獲取答案。)
3、小組完成一份科學日記或發現日記。
四、成果展示及總結
1、小組整理自己搜集的科學家信息表格和觀察日記,準備匯報。
2、集體匯報小組研究成果,把自己所了解到的科學家的情況和小組的科學發現介紹給大家,共同分享成果。
3、根據學生的成果展示情況,教師及時做出評價,總結活動情況,肯定學生積極參與活動的熱情和認真探究問題的科學態度,激發學生對科學的熱愛,鼓勵學生今后積極動腦,勇攀科學高峰。
七、預期成果及評價方案
本活動的預期成果有科學家調查報告,學生發現日
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