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下冊《日食與月食》教學設計
在我個人看來,本課盡管是天文內容,但基于我對科學教育中人文的理解,我把這節(jié)課更多地定位在了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美的層面,讓學生從中受到啟發(fā),影響學生學會敬畏自然、欣賞自然。
四、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
知道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個天體運動形成的天文現(xiàn)象。
月球運行到太陽和地球中間,地球處于月影中時,因月球擋住了太陽照射到地球上的光而形成日食。而月食則是月球運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擋住了太陽射向月球的光。
2.過程與方法
能用電筒、紙片做探究擋光物體運動與受光物體表面影子變化的實驗。
能用簡單的圖示和箭頭表達上述實驗的規(guī)律。
能根據上述實驗和發(fā)現(xiàn),推測或解釋日食、月食的成因。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善于與他人合作。
能夠大膽的想象,表達自己的想法。
能在欣賞自然美的過程中體會到快樂。
有意愿和興趣探索和發(fā)現(xiàn)更多的宇宙天體帶來的神奇與美麗。
五、教學重難點
重點在于正確理解日食、月食的成因;難點在于用圖示的方法自行總結擋光物體運動與受光物體表面影子變化,同時,運用這一發(fā)現(xiàn)遷移認識日食成因也屬難點。
六、教學準備
老師:課件、6個圓片(三種不同顏色及大小各2個)、燈光、攝像頭
學生:為每兩位學生提供一個手電筒、大小圓形紙片一張、一份科學記錄單、一支記號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