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體的特征》第2課時 教學設計(精選2篇)
《物體的特征》第2課時 教學設計 篇1
《物體的特征》第2課時 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這節課的學習宗旨是根據教材,為學生提供足夠多的自主探索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參與“提出問題”、“表達交流”、“實驗探究”、“收集整理”、“課后拓展”等過程,在親歷探究活動的過程中體驗、感悟和內化、感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知識和科學探究的能力,培養尊重事實和善于質疑的科學態度,發展創新思維。 教學目標: 1、能用感官判斷物體質量的輕重; 2、學會使用天平測量物體的重量,能對物體的輕重進行估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天平的使用技能的訓練體驗科學測量的嚴謹態度。 2、培養和別人友好協作的態度。 教學重、難點: 通過實際操作掌握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 教學準備: 課件、天平(每小組一臺)、粉筆、紙杯、塑料杯、橡皮、鉛筆 教學過程: 一、問題導入。 教師出示紙杯和塑料杯,問:哪個杯子的質量大?理由是什么? 二、 感知判斷,自主探究。 1、根據提供的材料(紙杯、塑料杯、橡皮、鉛筆),小組討論可以使用哪些辦法來比較這些物體質量的大小。 2、實驗驗證,把比較的結果按質量的大小排序、填寫記錄表:(小組合作)
我們的方法
比較結果 3、表達交流: 1、展示幾組比較結果。 2、問題:用什么方法證明你們的排序結果是正確的?(小組交流,代表匯報) 3、菜市場、水果店、藥房使用什么測量工具?(教師提示,師生交流) 4、使用托盤天平來測質量,質量的單位是克(g)。 三、講解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
1、認識托盤天平,觀察指針、標尺、游碼、托盤、砝碼、平衡螺母。 2、講解天平的使用方法 1、生觀看課本24頁,回答使用天平有哪步驟? 1、調節天平平衡; 2、托盤上左物右砝; 3、砝碼要使用鑷子(提示原因是怕砝碼受到腐蝕); 4、天平平衡時,就能測出物體的質量。 2、師講解天平的使用方法
1、調平衡,使用天平兩側的平衡螺母,指針偏左就往右調,指針偏右就往左調。 2、稱質量將被測量的物體放在左盤估計被測物體的質量后用鑷子向右盤里加減適當的砝碼,適當移動標尺上游砝的位置直到指針恢復平衡。 3、記數據天平平衡時左盤被測物體的質量等于右盤中所有砝碼的質量加上游砝對應的刻度值。 四、小組合作、實驗探究 1、任務:測量一根粉筆的質量。 2、看看哪一組估量得更準確:
根據粉筆的質量估計紙杯、塑料杯、橡皮、鉛筆的質量,并記錄:
物體名稱
估計的質量(g)
測出的質量(g)
紙杯
塑料杯
橡皮
鉛筆 用托盤天平實際測量,并記錄。 3、學生實驗匯報。 4、教師對實驗小結。 五、趣味拓展 怎樣測量一張a4紙的質量?
《物體的特征》第2課時 教學設計 篇2
《物體的特征》第1課時 教學設計教材分析:本課選自粵教科技版三年級《科學》下冊第二單元《物體與材料》的第一課,本單元先從認識物體入手,再研究材料,讓學生從認識具體的事物,逐步過渡到獲得抽象的概念。本課從學生觀察喜愛的物品引入,讓他們運用各種感官以及測量的手段從各方面認識物體的特征,把觀察到的特征用語言加以描述,能判斷出物體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同時,讓學生通過討論交流知道一種物品可以由多種材料制成,同種材料也可以制成不同的物品。 教學對象分析:物體無處不在,因此對于小學生來說,是比較常見和熟悉。但學生對物體的大小、輕重、形狀、顏色等方面的特征及物體由什么材料組成,學生都理解得比較模糊。通過本課的探究活動,使學生掌握各種物體都各自的特征,初步了解物體由什么材料組成。教學目標:1、能用感官判斷物體的特征,如大小、輕重、形狀、顏色、冷熱、沉浮等,并能用適當的詞匯描述物體的特征。 2、能判斷物體是由玻璃、紙、陶瓷、金屬、塑料等不同材料構成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小組合作精神和合作意識。2、培養學生養成細致觀察,認真記錄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學生能通過多種感官觀察、分析、比較等探究方法,學會用適當的詞匯描述物體的特征,并能判斷物體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教學準備: 1、教師:玻璃杯、塑料尺、鋼尺、實驗記錄表、猜材料活動用的物品、多媒體課件。 2、學生:自帶自己喜愛的玩具、水杯。教學流程:1、任務頁情景再現2、比較兩把尺子特征3、描述你喜愛的物品4、杯子是用什么做的5、摸物體、猜材料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問題導入。出示課本主題人物,問題:彬彬和琪琪是哪一個?彬彬和琪琪對話,任務驅動頁關于貓的誤會。思考:1、兩個貓的特征一樣嗎?2、怎么來研究物體的特征呢?【設計意圖】引出課題,讓學生初步感知物體的特征,激發學生認識物體的興趣。二、指導觀察,探究新知。1、對比比較兩把尺子的特征談話:老師這里有兩把尺子,看一看,誰能來說一說它們不同的特征?(塑料尺和鋼尺)生觀察描述。【設計意圖】通過比較、交流的方法,引導生通過眼、手等感官來研究物體,從大小、形狀、顏色、輕重等方面來描述特征。2、描述你喜愛的物體的特征談話:同學們都帶來自己喜愛的玩具,現在就來描述以下自己喜愛物體的特征,看誰描述的更準確、更精彩。1、學生拿出自己帶來的物品,以小組合作的形式,相互交流、描述自己喜愛物體的特征。2、小組代表匯報描述自己喜愛物體的特征。【設計意圖】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介紹自己喜愛的物品,小組代表在全班交流,既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和描述能力,也能給學生提供表現的機會。3、杯子是用什么做的?出示玻璃杯,談話:誰來說一說老師的杯子的特征?生觀察匯報,玻璃做的,透明、易碎。1、問題:還有不同材料做的杯子嗎?生將不同材料的杯子擺在講臺上展示。2、不同材料的杯子,他們的特征一樣嗎? 小組內互相交流杯子的特征。 3、給你的杯子起個名字,小組合作填寫記錄表格。
杯子的名稱
制造杯子的材料
杯子的特點4、小組匯報觀察結果,并展示觀察記錄表。【設計意圖】通過特征明顯的玻璃杯導入,讓學生觀察各種各樣的杯子,使學生認識常見的材料,知道物體是由材料組成的,并通過學生觀察和記錄進一步了解各種材料的特點。這一個環節中通過讓小組自由討論交流,動手記錄、匯報研究成果,完成一次完整的探究活動。三、趣味游戲、深化認識1、摸物體、猜材料談話:不用眼睛看,用手摸物體,你能分辨出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嗎?依據是什么?說一說。【設計意圖】增加學習的趣味性,根據已有經驗來判斷物體的特征。四、課堂總結,評價體驗1、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你是用什么方法獲取知識的?2、總結談話。【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暢談自我評價體驗,引導學生自覺總結學習方法,判斷自己的學習效果,培養學生主動學習,自我監督,自我調節的能力,通過評價、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熱情,引導學生運用科學的態度和方法,善于觀察,樂于鉆研身邊的一切食物,引領他們興趣盎然地走進科學的大門。板書設計
物體的特征
特征:大小、顏色、形狀、輕重等
材料:玻璃、紙、陶瓷、金屬、塑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