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實驗版第四單元圓的認識與周長
1. 認識圓
第一課時課題:認識圓(一)
教學內容:
教材第56~57頁例1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大量的生活實例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征,理解直徑與半徑的相互關系,會用圓規畫圓。
2.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和初步的空間想象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理解圓的曲線特征
突破方法:通過 實物只管演示,自主探索元的特征。
難點:用圓的特征解釋生活中的相關現象。
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教師多媒體課件出示主題圖
(1)主題圖呈現的是什么地方的生活場景?
(2)圖上畫了些什么?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有何感想?
(3)根據畫面情景,你能說出一些帶圖形的物體嗎?
(4)這些圖形物體我們以前都學過嗎?我們以前學過哪些圖形?
(5)今天我們來研究一中新的圖形,大家想認識它嗎?
(板書課題:圓的認識)
二、探究新知
(1) 探究新知(一).
1)教師用課件出示下面的圖形.
a讓學生說一說各是什么圖形.
b引導學生回顧這些圖形都是由什么圍成的?
c自己在練習本上畫一畫.
2)教師出示圓形紙片.
a這是什么圖形?
b讓學生舉例說明周圍哪些物體上有圓?
c學生自由展示自己的物品,并指出哪里有圓.
d讓學生親自摸一摸圓,同桌互相交流討論圓是不是也是由線段圍成?
教師板書:圓是由曲線圍成.
(2) 探究新知(二).
1)畫一畫,剪一剪.
a你會用手中的圖形物體畫圓嗎?
b比一比,看誰的方法最多?
c動手畫一畫,展示并交流你是用什么物體畫出圓的?
d將自己畫的圓,剪下來,試著在桌面上滾一滾,你看到了什么?硬圓形物體呢?
e通過大家的的操作,你知道了什么?
教師板書: 圓易滾動.(圖)
2)課件出示下面圖形。
a引導學生看圖,獲取信息.
b你喜歡這些圖形嗎?它們是怎樣得到的?
c通過大家的觀察,你又發現了什么?
教師板書:圓的外形美觀.
3)討論:用實物畫出的圓,圓的大小能不能隨意變化?為什么?
三 、應用反饋
完成教材第58頁的“做一做”第4題的第一問。
四、課堂小結
在今天的活動中,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五、課堂作業
用不同的實物畫出三個圓
板書設計:
認識圓(一)
易滾動
圓:由曲線圍成
外形美觀
第二課時課題:認識圓(二)
教學內容: 教材第56頁例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知道圓的各部分名稱。
2.掌握圓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個圓里半徑和直徑的關系。
3.會用圓規畫圓,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圓的特征:半徑和直徑的關系。
難點:理解圓心、半徑與圓的位置、圓的大小的關系;會用圓規畫圓。
教學準備:圓形制片、剪刀、直尺、圓規、投影片、長方形白紙一張。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1舉例說明日常生活中那里存在著圓。
2 實物畫圓存在什么缺點?
3圓在我們日常生產、生活上用處非常廣泛,你一定想進一步了解圓,現在我們就一起繼續研究它。
二、探求新知
1 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
1)讓學生每人用一個物體上的圓形,在紙片上畫一個圓,剪下后按照教材上的要求折疊。展開后讓學生觀察。
a.指導學生用直尺量一量圓心到圓上的任意一點的距離。
b.通過操作和大家的討論你發現什么?
c.鼓勵學生踴躍發言,最后教師歸納。
2)教師指著黑板上的圓說明:連接圓心和圓上的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做半徑,并告訴學生半徑一般用字母小”r”表示,接著教師在圓上畫一條半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