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圓柱體積2
高教導在課的后半部分又補充了一些拓展題,這對于一些學有余力的學生有很大幫助。我想在課上要留出一點時間讓學生完成其中一部分的練習。
課前思考
本節課是學習了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以后進行教學的,是一節綜合性的練習課,對學生的思維有一定的要求,要注重培養學生思維的發展。部分學生在計算時容易把求圓柱的表面積與體積混淆,要加強這方面知識的練習,鞏固已學知識,提高解題能力。
課前思考:
這堂課主要是讓學生進一步鞏固圓柱體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實際計算時,要強調細節方面,如單位的換算等。練習中的第9題讓學生思考塑料薄膜的面積相當于求什么?大棚內的空間相當于求什么?思考題對于大部分學生都有一定的難度,要給于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和空間,再全班交流想法。
課前思考:
學生在做有關體積、容積的練習時,題目常常不區分體積、容積,物體的本身厚度忽略不計,所以大多數學生就會誤認為體積就是容積,但實際上體積和容積完全是兩碼事,所用的單位也不一樣,所以在教學中,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出現,要有意識地讓學生通過實例去區分。以及要區分是求表面積還是體積和計算方法。
課后反思:
正如潘老師所說的,學生在做有關體積、容積的練習時,題目常常不區分體積、容積。在做有些題目的時候學生往往不注意單位的不同,沒有換算。
在做第七題時,學生都知道先算改大前需要用的牙膏減去改大后需要用的牙膏。但在實際列算式的過程中不少學生是直接用0.5的平方去減0.4的平方。這樣的做法是錯的,可以讓舉例讓學生知道。如:3的平方減去2的平方不等于3減2的平方。
思考題如果沒有指導學生,學生基本都不會解答,主要抓住兩點:(1)圓鋼8厘米的體積就等于儲水桶4厘米的體積;(2)水桶9厘米高的體積就等于這段圓鋼的體積。再通過畫圖來演示,這樣大部分學生都能理解,并不要求每一個學生都能理解。
這節課最大的感受還是計算的問題,有的學生因為懶于計算,而偷偷的用計算器,所以我花了點時間給學生做了思想教育,和學生談了很多,歸根到底還是為學生好。所以盡管今天的題目算起來比較繁雜,錯誤率很高,但是六(1)班的學生算得非常積極。既然學生的計算能力已經這樣,為什么我還要耿耿于懷呢?有那么多的時間我大可以和學生一起探討怎樣才能在最短的時間提高自己的計算能力。有時候換個角度想問題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課后反思:
本課時是有關圓柱體積計算的綜合練習,這節課上,要組織學生完成練習七的第3~9題及思考題。從題量來說不多,但由于涉及到的計算較復雜,所以如果全部要在課內完成是不可能的。為此,我做了一些調整,如第4題和第7題的計算特別復雜,就在課中重點指導學生探究計算方法,在研究第4題時,兩個班中均有不少學生一讀完題目就立刻反應出可以有兩種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一是計算出50枚硬幣組成的這個圓柱的體積,然后再算一枚硬幣的體積;二是先求出一枚硬幣的厚度,然后計算一枚硬幣的體積。第7題主要引導學生讀題后將生活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即計算兩個不同圓柱的體積差,同時我對計算圓柱體積差進行了指導,因為這兩個圓柱等高,所以先求出兩個圓柱底面半徑平方差,然后乘上圓周率和高就可以了,最后再乘上一年的天數。第6、8、9題,我都讓學生說一下每一個小問題是求什么以及計算過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課后再讓學生在作業本上獨立完成。思考題及補充題都已來不及練習,要放在明天的補充的練習課上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