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柱體的表面積(通用7篇)
圓柱體的表面積 篇1
教學內容 課本第 13頁的例 3,練習 2的第 5~8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圓柱體側面積和表面積的含義,掌握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圓柱體側面積和表面積。
2、使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
教學重點 表面積的計算。
教學難點 側面積的含義與計算方法。
教學關鍵 利用教具,弄清側面積與圓的關系。
教具準備 圓柱側面展開教具。
教學方法 操作法。
教學過程
舊知鋪墊 1、口算。
3.14×3 4 10 0.5 6 7 0.8 20
2、長方體表面積。 12㎝
。1)長方體的表面積指的是什么? 8㎝
。2)怎樣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 20㎝
探索新知 1、揭示并板書課題。
2、教學例3.
。1)你們知道圓柱體的表面積指的是什么嗎?
。ㄕf一說、摸一摸)
。2)你們想應該怎樣計算圓柱體的表面積?
。▽W生說明、教師演示)
板書結論:圓柱體的表面積=圓柱體的側面積+2個底面的面積
。3)圓柱體的底面積和側面積會計算嗎?
。▽W生說明、教師演示)
板書推導過程。
3、嘗試練習。
(1)求側面積。
a、c=2.5dm,h=0.6dm。
b、d=8cm,h=12cm。
(2)求表面積。
a、s底=40c㎡,s側=25c㎡。
b、r=2dm,h=5dm。
4、課堂小結。
鞏固練習 完成練習 2的第 5、6題。
布置作業 完成練習 2的第 7、8題。
板書設計
圓柱體的表面積 篇2
(第3課時)
教學內容:補充
教學目標:
1、進一步鞏固圓柱體的特征,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提高計算正確率。
2、進一步培養學生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
3、進一步滲透轉化思想,提高學生對數學問題與生活問題相互轉化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整理復習:
1、圓柱有何特征?
2、怎樣計算圓柱的側面積?
3、怎樣計算圓柱的表面積?
二、基本練習:
求下面圓柱的表面積
1、圓柱底面周長是20厘米,高是10厘米。
2、圓柱底面直徑徑是6厘米,高是3分米。
3、圓柱底面半徑是3厘米,高是10厘米。
三、選擇題:
1、甲乙兩人分別用一張長12.56厘米、寬9.42厘米的長方形紙用兩種不同的方法卷成一個圓柱體,(接頭處不重合),那么卷成的圓柱體( )1.
a高一定相等
b側面積一定相等
c側面積和高都相等
d側面積和高都不相等
2、把一個棱長是2分米的正方體削成一個最大的圓柱體,它的側面積是( )平方分米。
a.6.28 b.12.56 c.18.84 d. 25.12
3、冬天護林工人給圓柱形的樹干的下端涂防蛀涂料,那么粉刷樹干的面積是指( ).
a.底面積 b.側面積 c.表面積 d.體積
四、綜合練習
1、一種壓路機的前輪是圓柱形的,輪寬1.6米,直徑0.8米,每分鐘壓路機向前滾動20周,1小時壓路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2、下圖(圖略)是一個圓柱形狀的蛋糕盒,底面直徑是20厘米,高是12厘米。(1)做這樣一個蛋糕盒需要多少硬紙板?(2)如果像圖中那樣用彩帶包扎這個蛋糕盒,打結處長15厘米,那么至少需要多少厘米的彩帶?
五、拓展練習:
思考:如果圓柱的底面周長和高相等,側面展開是什么形狀的?
如果展開后是一個邊長為6.28厘米長的正方形,那么這個圓柱的底面半徑是多少厘米?高是多少厘米?
如果展開后是一個邊長為6.2
如果展開后是一個邊長為6.28厘米長的正方形,那么這個圓柱的底面半徑是多少厘米?高8厘米長的正方形,那么這個圓柱的底面半徑是多少厘米?高是多少厘米?
圓柱體的表面積 篇3
一場課下來就總結思考,寫好課后一得或教學日記,這對新教師非常重要,下面是關于《圓柱體的表面積》教學反思范文,僅供參考!
《圓柱體的表面積》教學反思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而且要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培養他們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本節課一開始,我沒有直接告訴學生圓柱的特征,而是讓他們自己觀察,觸摸,與同學對比,拿尺子量各自手中的圓柱,在觀察,觸摸,對比,測量中得出圓柱的特征.特別是在教學圓柱的側面積時,我沒有包辦代替,充分讓學生動手實踐,操作,自己知道了圓柱側面展開可能會出現的圖形是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而且弄明白了展開圖形與圓柱各部分之間的關系,自己推導出了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思路清晰,算理透徹,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可以說,整堂課的學習過程,我不是讓學生被動地接受教材或教師給出現成的結論,而是通過合理的實踐活動,讓學生經歷了知識的'再創造'過程.由于學生經歷了不斷的'再創造',主動地從事數學思考,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建構數學知識,所以整堂課的學習氣氛和教學效果取得了雙豐收.教師在本節課也真正體現了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的身份。對于圓柱的側面積:重點在于圓柱的側面與長方形的轉化過程。如何把底面的周長、高與長方形的長、寬對應起來是關鍵。
在這節課中,我是用一張長方形的紙卷也一個圓柱體的管子,做演示。同學們都能理解,把側面打開就成了長方形,再換個角度,就能看到底圓周長=長方形的長,圓柱的高=長方形的寬。
對于表面積的處理,我先讓學生自己找找,什么是圓柱體的表面積。通過學生在書本中畫,小組討論得出:
圓柱體的表面積=側面積+兩個底面積。
本節課的教學,學生學習興趣濃厚,學習積極主動,課堂上他們動手操作,認真觀察,獨立思考,互相討論,合作交流,終于發現了知識,領悟了知識,品嘗到了成功的喜悅,學生自始至終在自主學習中發展。
1.重視學習內容的生活性。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到處有數學。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數學問題,這是激發學生學習數學興趣和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的有效方法。在教學的環節中,我創設了“八寶粥罐頭”的情景,從學生的已有知識出發,讓學生邊看邊想邊說,復習了圓的面積和圓柱的特征。在突破側面積的計算方法這個難點時,精心設疑:老師要制作一個圓柱形教具,請你幫助選擇合適的部件(兩個半徑是3厘米的圓和一些大小不同的長方形)。問題的提出使學生思維進入了積極的狀態:選擇哪一個長方形才會與兩個圓圍成圓柱呢,促使學生思考圓柱的側面與底面的關系。讓學生融入到學習氛圍中來。第二環節中,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背景下,根據已掌握的數學知識大膽探索,培養了學生分析能力和創新意識。
2.重視學習主體的創造性。著名數學家、教育家波利亞指出:“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系。學生獨立思考,相互討論,辯論澄清的過程,就是自己發現或創造的過程。本節課中,首先以現實生活問題引入,根據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從實際出發,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對“選擇哪一個長方形才會與兩個圓圍成圓柱呢”進行獨立探索、嘗試、討論、辯論,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過程,圓柱體的側面積就推導出來了。
3.重視學習過程的實踐性創建“生活課堂”,就要讓學生在自然真實的主體活動中去“實踐”數學、在實踐中探索,在“實踐”中發現。在實踐中推出圓柱的側面積的計算,從而得知圓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學會學習,同時,情感上得到滿足。實踐使我們體會到,創建“生活課堂”應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幫助他們架設并構建新的平臺,讓學生發現數學問題,并激勵學生在實踐中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生整體素質,個性得以發展。
圓柱體的表面積的計算是在學習了圓柱特征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節課的主要內容包括: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以及用“進一法”取近似值。.在新課的進行中始終抓住重點難點,教學思路清晰,引導學生大膽探索思考,獨立解決問題.教學中面向全體學生,做到精講多練,講練結合。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在有爭議的問題上教師能適時點撥學生自己去尋找正確的答案,使他們享受成功的喜悅,同時也把數學與生活緊密的聯系起來,從而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圓柱體的表面積 篇4
教學目標:
1、進一步鞏固圓柱體的特征,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提高計算正確率。
2、進一步培養學生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
3、進一步滲透轉化思想,提高學生對數學問題與生活問題相互轉化的能力。
教學準備:自制幻燈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整理復習:
1、圓柱有何特征?
2、怎樣計算圓柱的側面積?
3、怎樣計算圓柱的表面積?
二、基本練習:
求下面圓柱的表面積
1、圓柱底面周長是20厘米,高是10厘米。
2、圓柱底面直徑徑是6厘米,高是3分米。
3、圓柱底面半徑是3厘米,高是10厘米。
三、選擇題:
1、甲乙兩人分別用一張長20厘米、寬15厘米的長方形紙用兩種不同的方法圍成一個圓柱體,(接頭處不重合),那么圍成的圓柱體( )1.
a高一定相等 b側面積一定相等 c側面積和高都相等 d側面積和高都不相等
2、把一個棱長是2分米的正方體削成一個最大的圓柱體,它的側面積是( )平方厘米。
a.6.28 b.12.56 c.18.84 d. 25.12
3、冬天護林工人給圓柱形的樹干的下端涂防蛀涂料,那么粉刷樹干的面積是指( ).
a.底面積 b.側面積 c.表面積 d.體積
4、把一個棱長是2分米的正方體削成一個最大的圓柱體,它的側面積是( )平方厘米。
a.6.28 b.12.56 c.18.84 d. 25.12
四、拓展練習:
思考:如果圓柱的地面周長和高相等,側面展開是什么形狀的?
如果展開后是一個邊長為6.28厘米長的正方形,那么這個圓柱的底面半徑是多少厘米?高是多少厘米?
五、講評補充習題上學生錯誤嚴重的習題
課前思考:
結合前兩節課的教學情況,我們決定增加這一課時內容,通過補充一些有關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計算的練習,使學生更好地掌握這部分內容,能正確、熟練地計算相關計算并靈活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學習了高教導設計的教案后,我想在基本練習部分,我們要重在讓學生明白根據不同的信息即如果已知圓柱的底面半徑或是底面直徑或是底面周長時分別該怎樣計算,盡量鼓勵學生分步計算,交流時也要多給學習困難生一些機會,讓他們來說說每一步計算的是什么,怎樣計算的。如果學生在計算中出現錯誤,教師要及時了解錯誤原因,幫助學生分析原因及如何改正。在完成基本練習后,我想讓學生來完成一些實際問題,讓他們再次接觸不同情境下圓柱表面積計算的不同情形,如有的是計算側面積;有的是計算一個底面的面積與側面積的和;有的是計算兩個底面的面積和側面積的面積和。
課前思考:
根據前幾節課學生掌握的情況,我打算在整理復習時讓學生進一步明確要求側面積必須知道什么,求表面積又必須知道哪些條件。在基礎練習時讓學生分別說說要求什么,該怎樣算,多給學困生表達的機會,注重他們的掌握情況。
課后反思:
在今天的數學課上,我和孫老師一樣,重點讓學生進一步鞏固理解側面積與表面積的計算方法,重視審題:題中告訴我們什么?要求什么?這個問題實質是求什么?根據這些條件怎樣求?由于有自制課件,補充了一些生活問題,學生的積極性很高。
然后讓學生自己分析回家作業中的錯誤,有不少學生能夠自己找到錯誤原因,并能夠獨立訂正。但計算的正確率還有待提高。
圓柱體的表面積 篇5
一.教學目標:
1.理解和掌握圓柱體的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2.會運用公式計算圓柱體的側面積、表面積,能初步解決有關圓柱的實際問題,培養和發展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3.滲透事物之間互相聯系和轉化的唯物主義觀點,培養認真審題、仔細計算、自覺驗算的良好習慣。
二.教學重點:掌握求圓柱體的側面積和表面積的方法。
三.教學難點:會應用有關圓柱的特征以及計算表面積的公式,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四.教具:圓柱表面展開圖教具
五.學具:學生制做好的硬紙片圓柱模型,剪刀。
六.教學設計說明: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理解和掌握圓柱體的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培養和發展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并且滲透事物之間互相聯系和轉化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教學重點是掌握求圓柱體側面積和表面積的方法。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鞏固上節所學《圓柱體的認識》的有關知識。學生通過觀察實物,掌握圓柱體的底面、側面和高,能正確地說出圓柱體的特征。
第二層次:推導圓柱體的側面積和表面積計算公式。首先讓學生討論圓柱側面展開的這個長方形與圓柱之間的關系。通過實物觀察和實驗,使學生了解到這個長方形的長就是圓柱的底面周長,長方形的寬就是這個圓柱的高,從而用已學過的長方形的面積公式很自然地推導出求圓柱體的側面積公式。然后,運用圓柱側面積公式進行計算。為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接著給學生播放一段有關圓柱知識的動畫。在會求側面積這個基礎上再加上兩個圓面積,引導學生理解圓柱表面積的意義,從而總結出求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使學生認識到立體轉平面、形變量不變的辨證關系,培養學生們的觀察、分析能力。教育學生在實際應用中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第三層次:針對本節所學知識設計了一些基本應用題。安排有:求圓柱的側面積,求圓柱的表面積。是對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公式的鞏固。針對一些特殊的題型:只有側面的圓柱,只有一個底面的圓柱等,以舉實物來讓學生判斷怎樣計算的形式進行練習。
七.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
1、課堂上出示礦泉水瓶,剪出圓柱體那一部分?
問題:哪位同學能說出圓柱體有哪些特征?
回答:圓柱體有兩個底面,它們是面積相等的兩個圓。圓柱體有一個側面;有無數條高,圓柱的高處處相等。
二、新授
剪開礦泉水瓶的包裝紙,想想:
1、怎樣才能求出礦泉水瓶圓柱體包裝紙的面積?
2、不把包裝紙剪開,能不能求出包裝紙的面積呢?怎樣求?(小組合作探究解決。寫出小組解決方法)
3、總結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底面周長高)
4、如果還需要把上、下兩個底面也用紙皮封好,那至少需要多少紙皮?
在解決過程中總結圓柱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5、解決實際問題:(課件出示)
要做一個高為1厘米,底面直徑是3厘米的圓柱形塑料瓶蓋,需要塑料多少平方厘米?
三、練習
1.教師舉出實物讓學生指出它們和所學知識之間的聯系,再分別說出如何計算表面積:
、、圓柱形狀的煙筒、壓路機的滾筒、油漆圓柱體柱子。
②、圓柱形狀的筆筒、水杯。
③、圓柱形狀的茶葉筒、油筒。
2.做一做:(幻燈片出示)
1.要油漆豎立在大廳的一根底面周長是94.2厘米,高是2.5米圓柱形柱子,需要油漆多大的面積。
2.一個圓柱,底面直徑是2分米,高是45分米,求它的表面積。
四、總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在實際應用中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圓柱體的表面積 篇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經歷操作、猜想、估計、驗證、討論、歸納等數學活動過程,探索并掌握圓柱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能解決與圓柱表面積計算相關的一些簡單實際問題。
2、使學生在具體活動中進一步積累空間與圖形的學習經驗,增加空間觀念,發展數學思考,培養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推理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圖形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感受立體圖形學習的價值,提高數學學習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難點 圓柱體側面積和表面積計算方法的推導。
教學準備 側面帶有商標紙的圓柱體實物,學生自做的圓柱體,剪刀。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引入新課
1、口答:
1)求圓的周長
、 r=2cm ② d=5m
2)求圓的面積
① r=1cm ② d=4m ③ c=28.26dm
2、圓柱體的特征是什么?
二、動手操作,自主探索
(一)教學圓柱的側面積
1、猜想激趣(深化對例2中罐頭盒側面的認識)
師:這是一個圓柱形罐頭盒,其商標紙所在的面是圓柱的哪個面?
生:側面。
師:猜想一下,如果把圓柱的側面展開會是什么圖形?
生: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梯形、不規則圖形........
2、操作發現
師:到底是什么圖形呢?你們想知道嗎?請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圓柱體,親手剪剪看。
生1:我沿著圓柱體的一條高剪開,得到的側面展開圖是一個正方形。
生2:我也沿著圓柱體的一條高剪開,得到的側面展開圖是一個長方形。
生3:我是斜著剪開的,得到的側面展開圖是一個平行四邊形。
生4:我是隨意撕開的,得到的圓柱體側面展開圖是一個不規則圖形。
(隨著學生的回答,電腦出示各種操作的過程、結果。)
師:你們真棒!……
[設計意圖:讓學生猜想,激發了他們探求知識的欲望,鼓勵學生人人動手操作,廣泛參與,調動了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自主發現奧秘,為創新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3、對比歸納
師:現在前后4人討論一下,得到的這4個圖形的邊與圓柱體有什么關系?
生1:我們發現長方形的長相當于圓柱體的底面周長,長方形的寬相當于圓柱形的高。
生2:我們發現正方形的邊長與圓柱的底面周長和高都相等。
師:也就是說:如果圓柱體的側面展開圖是一個正方形,那么圓柱的底面周長和高的長度怎樣?
生:相等。
師:還有其他發現嗎?
生3:我們小組發現平行四邊形的底相當于圓柱體的底面積周長;高相當于圓柱體的高。
師:那么不規則圖形呢?
生4:我們沒有發現它與圓柱體的關系。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研究這個不規則圖形,好嗎?想一想:能不能把它剪拼成已學過的圖形?
生1:沿著高剪開,就能拼成一個長方形,得出與第一個同學相同的結論。
生2:斜剪,還能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得出和第三個同學同樣的結論。(隨著學生的回答,電腦演示操作的過程,閃爍其結論。)
師:真聰明!大家表現真棒!發現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甚至不規則圖形與圓柱體的底面周長和高的關系。我們知道,平行四邊形可以剪成一個什么圖形?
生:長方形。師:圓柱體的側面展開圖怎樣剪才能得到一個長方形?
生:必須沿著高剪。
師:長方形的長相當于圓柱體的( ),寬相當于圓柱體的( ),圓柱的側面積=( )
[設計意圖:采用小組討論的方式,引導學生觀察圖形,發現規律,比較推理,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又體現了自主學習的特點,使學生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思維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4、練習:
1)、一個圓柱,底面周長是23厘米,高是6厘米。求它的側面積。
2)、如果圓柱罐頭盒的底面直徑是11厘米,高是15厘米。那么側面的商標紙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平方厘米?
。ǘ、教學圓柱的表面積
出示 圓柱的側面和底面開,得到是多少?
師:對照直觀圖,同桌互相說說位置
思考:① 如果把這個圓柱的側面沿高展
的長方形長和寬各是幾厘米?
、趦蓚底面圓的直徑和半徑分別是多少?
試一試:在書14頁上畫出這個圓柱的展開圖,然
后交流和展示(提醒既正確又要美觀),幫助學生理解圓柱表面的組成部分。
師:圓柱的側面積和兩個底面積的和叫做圓柱的表面積。
怎樣計算這個圓柱的表面積呢?請同學們試算一下。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學習前面的知識所獲得的經驗,加之觀察實體,畫出圓柱的展開圖,水道渠成的揭示出圓柱表面積的含義,總結出其計算的方法。]
三、鞏固訓練,強化計算
1、基礎練習:
。1)完成練習題6
先讓學生分別算出圓柱的側面積和底面積,再算出側面積和2個底面積的和。
(2)、完成練習7、8、9、10題
2、拓展練習:
用一張長16.56分米,寬8分米硬紙板,按下圖所示剪出陰影部分做成一個圓柱形油桶,求這個油桶的表面積?
四、回顧反思,總結收獲
今天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反思:本設計立足學生的個體經驗,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在小組合作中多角度獲得圓柱側面展開的形狀,水到渠成地得出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通過觀察、動手操作、猜想、描述、分析、推理等多種教學途徑,幫助學生感知和體驗空間與圖形的現實意義,發展空間觀念,教學設計以學生“做數學”為基點,對教材的內容安排做適當調整,有利于創新性地組織起適合學生參與自主創新的活動,讓課堂充滿智慧的光芒和生命的色彩。
圓柱體的表面積 篇7
一、教學目標:
。ㄒ唬┱J知技能:
1、掌握圓柱體側面積和表面積的概念。
2、學會圓柱體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認識取近似值的進一法。
3、初步了解圓柱體表面積側面積在生活中的應用。
(二)情感、態度、價值觀:
1、鞏固數學運算求實、求真的態度。
2、培養學生的推理思維能力。
二、教材重點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了圓柱體特征及有關平面圖形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推導思維成為本課講述的重點,也是能力培養的要點。從立體圖形到平面圖形的轉換是學生觀察的要點,啟發學生從學過的長方形、圓形面積公式推導出圓柱體表面積的計算公式正是學生推導思維的切入點。計算中取近似值的進一法是新知識。
三、學習難點
學生掌握長方形、圓的面積計算公式,通過對比性的圖形展開,可以推導出圓柱體表面積計算方法,邏輯推導的思維培養是教學中的難點。
五、教具:電腦課件一套、實物投影儀、自制圓柱體模型一個、生活中實物(筆筒、玩具壓路機、卷紙、茶葉筒、滾刷、通風管)
學具:每人一個圓柱體模型
六、教學過程:課前交流
一、導入:
師生問好
課前復習:(1)一個圓形花池,直徑是5米,周長是多少?
(2)長方形的面積怎樣計算?
老師出示:自制圓柱體模型 這是一個什么形體?
學生:圓柱體
老師:誰能說說上一節課你學過圓柱體的哪些知識?
學生:...........
老師:請同學們拿出你自制的圓柱體模型,動手摸一摸
學生:動手摸圓柱體
老師:誰能說一說你摸到的是哪些部分?
學生:..........
老師:你所摸到的圓柱體的表面,它的大小叫做表面積,我們這節課就要學習如何求圓柱體的表面積的大小。
老師板書課題:圓柱體的表面積
老師: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老師:現在老師和你們一起把這個圓柱體的模型展開,看看發生了什么變化
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動手
學生: .............
老師:誰能說說你發現了什么?這個長方形是圓柱體的什么?這兩個圓形呢?
老師:那么你能用簡練的語言說說:什么是圓柱體的表面積嗎?
學生: .............
老師相應板書:圓柱體側面積加上兩個底面面積=圓柱體的表面積
老師:還可以怎樣理解?
學生:圓柱體的兩個底面面積和一個側面的總面積是圓柱體的表面積。
二、新課
(一)師生共同學習側面積
老師:看來同學們對以前的知識掌握的都很扎實,哪個同學能說說要學習表面積,第一步先要求圓柱的什么呢?
(二)合作學習 嘗試探索
老師:下面我們要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求圓柱體的側面積
請同學們看自學提示
自學提示:
1、認真觀察自己手中的長方形,思考這個長方形與圓柱體哪一部分有關系?有什么樣的關系?
2、嘗試推導出圓柱體的側面積計算公式。
小組合作學習注意:組長負責發言次序,同學之間要尊重他人、懂得謙讓、互相幫助。
學生:小組合作推導公式
老師:誰來匯報你們小組的研究成果。
學生:...................
老師:還有的同學可能沒有組織好語言,不要緊,請你試試說一說
老師出示: 把直圓柱側面積展開得到一個( )形,這個( )形的長等于圓柱的( ),寬等于圓柱的( );因為 = 所以,
圓柱體側面積等于( )
老師:誰還愿意說一說
老師:如果用s表示側面積,c表示底面周長,h表示高,你能寫出圓柱體側面積的公式嗎?
老師板書:s=ch
求下面各圓柱體的側面積(只列式不計算)
1、底面周長是1.6米,高是0.7米
2、底面半徑是3.2分米,高是5分米
3、底面直徑是10厘米,高是25厘米。
老師:我們掌握了什么是圓柱體的側面積?那我要把剛才的側面積改成表面積,怎樣求圓柱體的表面積呢?請同學們看學習提示
學習提示:
1、思考怎樣求圓柱體表面積?
2、討論求圓柱體表面積需要知道哪些數據?
小組合作學習注意:組長負責發言次序,同學之間要尊重他人、懂得謙讓、互相幫助。
學生小組學習
學生匯報研究成果
老師:板書
老師小結:我們知道了圓柱體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老師:你們都記住了嗎?老師考考你們
已知半徑求圓的周長,公式?................. 現在,請你用1分鐘時間記住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