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形的放大與縮小(公開課教案及教學反思)
(1)圖形在平移和旋轉后,( )發生了變化,
( )不變。
圖形在放大與縮小后,( )發生了變化,
( )不變。
(2)圖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時,這個比的比值比1( )。
圖形按一定的比縮小時,這個比的比值比1( )。
6、你知道嗎?
圖形的放大與縮小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在深圳的世界之窗,就有許多建筑是將世界各地的名勝按一定的比例縮小后進行建造的,還有沖洗照片,汽車模型制造,復印文件,繪制地圖,觀察太空的天文望遠鏡……正是這些技術的應用,才使得我們的世界變得繽紛多彩,可見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是多么的緊密。
(邊說邊出示圖片給學生欣賞,利用鏈接方式,講到哪鏈接到那張圖片,并用今天的知識講解。)
(四)全課小結
師:說一說,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你有什么收獲?
教后反思:
這是六年級數學下冊《比例》單元的第一課時《圖形的放大與縮小》新授部分的兩次教學過程,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認識了比的意義以及有關平面圖形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課我用白板課件上,感覺到師生間的互動性很強。
在開始部分,課件出示一幅長城圖,但很小,學生看不清,學生要求放大,我用鼠標把照片拉大,在這種放大與縮小的情況下,提問“把放大前后的兩個長方形幅圖相比較,他們有什么變化?”,對于這個問題,學生很快的發現大小變了,形狀沒有變化。用電子筆直接在白板上放大和縮下長方形,學生感覺很奇妙,不再是以前在課件中設置的一種情況,現在任意拖動,任意變化,更加真實。
教學到根據一定的比畫出原來圖形的放大圖或者縮小圖時,讓學生直接拿了電子筆到白板上去畫,學生清楚地看出畫圖地過程,更容易發現學生中地一些問題,這部分學生很感興趣,有了電子筆,教師也不需要握著鼠標不放,更不需要花很多地時間在制作課件上了,因為上課可以直接在白板上用電子筆操作,隨機性強,學生說到哪就點到哪。最后欣賞現實生活中得縮小圖和放大圖,我采用白板中得鏈接得方法,邊講電子筆邊點擊鏈接,我覺得白板地教學使得課堂更加豐富、更加生動,師生間得交互性更強。
但由于白板、電子筆我們和學生才剛接觸,所以上課學生上來用電子筆畫圖時,使用不熟練,浪費了一點時間。
《圖形的放大與縮小》聽后感
黃老師上的《圖形的放大與縮小》的課,是新教材中新增的教學內容,教學難點比較多,具有一定的挑戰性。黃老師的課堂借助電子白板展示了新課程一些教學理念,整堂課教學思路清晰,重點突出,難點也得到了有效的突破,課堂教學效果好。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數學與生活之間的關系處理得當
本課開始出示旅游時拍攝的兩張照片,由圖片過大、過小看不清,引出本課的學習,喚起學生學習的熱情。溝通了生活與數學之間的聯系與區別,有效引領學生在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進行數學建構。老師借助電子筆拖拉圖片,使圖片放大、縮小,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的思維積極性。